2023年小学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小学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学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观察物体 (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2、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 1 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木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着重讨论侧面的不同点。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
3、什么不同呢?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
4、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
5、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饼干盒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下面三幅图是谁看到的? 二、探究体验 1 活动一:观察长方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长方体,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用图画出来。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说说你看到的是长方体的哪一面,画的是哪种图?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 (4)和它们对着的三个面是什么样的
6、? (5)请小组长把长方体和图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观察正方体和球 每个小组的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
7、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教学准备: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对奥运会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授 (1)出示27届至29届奥运会奖牌数的统计表。 (2)请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合计是什么意思? (3)教师提出要求,计算一下,第29届奥运会我国一共获得了多少枚奖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4)指名去黑板上板演并交流算法。着重讲授连加竖式和连加综合算式。 (5)总结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练习与巩固 (1)出示第一题,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并
8、交流算法。 (2)找学生说明题意,独立完成。讨论为什么人数是33人而不是32人。 (3)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算法。 (新授之前,有的学生能写出连加竖式的格式,有的学生写成两个竖式,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连加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还剩多
9、少个皮球”的情景图。 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可以由学生看着情景图讲故事。也可以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情境图,讲故事的同时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问学生: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以复习口算的形式解决。最后引出:“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交流 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 教师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习惯和能力。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提出适当的要求。先说
10、自己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再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获得相关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出本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2、交流算法 (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 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算法只要正确就要加以鼓励,不正确的方法在下一步做重点的讲解、指导和纠正。 (2)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结合学生的算法,教师对加减混
11、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比如书写格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要注意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即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指导。 三、练一练 (1)学生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 2、 3、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
12、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例题 师:小华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 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 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或用竖式进行计算。 要学生说计算法则: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1527925 25216+58 52(7925) 94(16+5
13、8) 二、练一练 反思: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和上节课基本相同,就是多出一项有的孩子总忘记括号。尤其是算式类似,就差一个括号这类题,错误率更高,这就更考验孩子们的细心与耐心,当然也考验老师的耐心与正确引导。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应用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境图 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提问:我用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还剩20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 师先
14、引导学生审题,题中关键词是什么,审题需要注意什么? 生:关键词是一件,还剩20多元。 师:要想知道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必须先知道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想的。 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生: 可能买了一个书包 生:可能买了一本童话故事 活动2: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 再全班交流 二、练一练 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的答案。重点关注语言的准确与完整性。 2、先引导学生审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3、生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关注能简算的学生是否简算了。 4、计时口算比赛
15、。 5、数学冲浪,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第五课时套圈游戏 教学目标: 1、经历做游戏、记录数据、提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 2、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带有分数的几种小动物卡片或模型、套圈儿、统计表、小红花 教学重点: 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套圈儿这个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套圈的游
16、戏好吗?同学们都看见了什么?(操场上有很多盒子,每个盒子上面都有一个小动物的模型,每个盒子的前面都写着分数,离得越远的盒子分数越大等等) 2、讲解游戏规则、分组并提出要求。 (1)分组 (2)讲解游戏规则 (3)讲解注意事项 二、游戏开始(建立数据) 学生开始游戏:每人投三次,并记录每人每次套中的分数 学生游戏过程中,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对游戏做必要的指导。并注意学生的安全。 三、成绩统计(整理数据) 把小组中的分数记录在统计表中(游戏结束后)下面,各小组的同学想办法把你们小组同学套圈的情况整理在33页的统计表中。小组成员互相汇 报自己的套圈结果,共同做记录。 四、 (1)向小组成员提出要求:
17、根据你们小组统计的结果,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和时间,然后学生针对自己小组的统计结果提出相关的问题。 (2)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 (3)学生先自行讨论,再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并把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与同学交流。 五、出示亮亮和丫丫、聪聪三人前两次投完后的得分统计表 师:根据三人钱两次的得分,你能判断出第三次 投完后谁的得分最高吗? 议一议:第三次投出什么结果,聪聪得分最高?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最后,教师对游戏进行简单总结,对学生提出和解答的问题给予鼓励,同时每小组评选出一名最佳套圈手,在下次活动时评选全班最佳套圈手
18、。 推荐第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3班 唐 凡 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
19、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法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
20、。(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
21、,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5、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6、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着重学生的知识掌
22、握情况,学习的态度。在讲评试卷时,按 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成一类进行讲解。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知识。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时,同学们相互测量身高,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小学 冀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学工作 总结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