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大公因数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最大公因数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大公因数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最大公因数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大公因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版第十册,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
2、历探索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 能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快速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出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
3、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独自写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1,2,4会出现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样求18和27最大公因数 出示课件之后,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让所有的同学又陷入了惊讶的思考之中。学生本只是模仿老师的写法,罗列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再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
4、因数,老师的这一问,让他们有极大地兴趣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排列法、筛选法;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短除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 (三)应用知识,巩固练习 1、找出18和3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小猫钓鱼: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用线连起来。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很快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反思回顾,提升认识 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因数、公因数和最大
5、公因数,你能说说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们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创设问题情景,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谈话:“最近小明家买了新房子,这几天正忙着装修呢,他把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装修,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 “听一听小明有什么要求?” 我们家贮藏室长 16 dm,宽 12 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 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 长是几分
6、米的地砖? 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这一现实情景的对话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 (二)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请同学们想一想,按小明的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完成。”这一过渡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的探究之中,又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生成为课堂上学生能够学习解决的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同学们找出了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正好把贮藏室铺满,老师接着问,“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 1、 2、4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从学生解决问题
7、,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 1、 2、4与16和12的关系。 过渡语: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因数的知识,要使正方形的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下面,就让我们用因数的知识来研究为什么要用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方砖,请同学们说,我来写:把16和12的因数,通过罗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同学们不难发现,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说说,他们是16和12的什么数呢?”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此时已经能总结出公因数的概念。 “如果现在让我们解决边长用几分米的地砖,我们还用不用再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了?可以怎
8、么办?”这一有效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因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应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求方砖的边长及最大值,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这一解决问题,引出概念的过程,使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具体、直观,学生摸得着,看得见。从而增强了感知 事实、建立概念的效果。 (七)加强应用,巩固练习1.有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没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有多少厘米? 2.王老师买来一些水果糖和棒棒糖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都正好分完。这个组最多可能有几位同学?每人得到几块水果糖,几块棒棒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
9、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七)全课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知道了怎样找两个数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让学生汇报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六,说课稿总结 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是要和学生、课堂、本班实际情况相结合。 推荐第2篇: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杨洪举 2023.10 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教材在安排上与前面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十分相似。课前我首先做了若干边长分别为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和
10、一个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的长方形,复印后发给学生,每桌一份。例题1的教学,通过让学生操作来理解公因数的含义。操作前让学生先默想一下: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再让学生操作验证。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去操作,就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学生回答:“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将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我引导学生比较:“为什么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能将这个长方形铺满,而边长4厘米却不能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4是12的因数却不是18的因数!”我问:“那这些能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 1、
11、2、 3、6和 12、18有什么关系吗?”比较自然地得出:“既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对公因数的含义理解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这样地过渡,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引出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二是使学生明确了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并和公倍数的概念进行了区别! 在学生顺利地掌握了求两个数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后,我出了两个数8和84,学生按原来的方法找了两个数的因数后,有的学生在找84的因数时发生了错误,我说:“找84的因数确实比较困难,那么你们想想找8和84的公因数时有没有必要将84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呢?”有一两个学生经过思考后说:“8和84的公因数其实只要在8
12、的因数中找就行了!”但是在这里学生并不是很能理解,我讲得也不是很明确,另外本节课上的集合图,我处理得也比较生硬,是将两种方法讲了以后再引出的集合图,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是不是应该在讲完第一种方法后就引出集合图这样就比较自然了,而且也能加深对公因数意义的理解! 不足是:在本课的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仍按以前的方法,一一列式找因数,强化学生方法的掌握。 推荐第3篇: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 一棵树完全小学 蒲岳山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9-80页内容,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学习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进一
13、步学习约分的知识做准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探索并掌握用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公因数。 (2)、能看出一些特殊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
14、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相关知识感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班学生是一棵树完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3、学生已具备了继续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铺垫,对数学兴趣比较高,上课发言积极,个别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五、教学
15、资源 PPT课件、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感受新知 1、情境引入 情境图文字表格 最近杨老师家买了新房子,其中有一个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贮藏室,她想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你知道杨老师对铺地砖的要求是什么吗?(交流 “正方形地砖” “都是整块的” “边长还要是整分米数” 什么是整分米数?) 2、合作探究 (1)讨论 用长方形方格纸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储藏室地面,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组讨论下,边长可以是几分米呢?(学生操作) (2)交流 A、交流边长是“4” 为什么?你们觉得行吗?铺满 B、交流边长是“2”
16、出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铺满 C、交流边长是“1” 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铺满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讨论交流 还有没有别的铺法?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行吗?为什么?边长是5分米呢? (宽边虽然可以铺整数块,但长边不行,会多出来。165,125都有余数,得到的不是整数,而题目要求是整块的) (2)抽象公因数概念 我们发现边长 1、 2、4分米的地砖能铺满,而且是整数块,其它的都不行。那“ 1、 2、4”与16和12到底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呢? ( 1、 2、4不仅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1、 2、4是12和16的公因数) 同意吗?(
17、能听懂他的意思吗?说的是什么?) 那我们就用以前的方法找找 16、12的因数。 16的因数有: 1、 2、 4、 8、16 12的因数有: 1、 2、 3、 4、 6、12 你发现什么? (我发现 1、 2、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它们是12和6的什么数吗? ( 1、 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 1、 2、4是12和16的公因数) 板书“公因数” 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那16和12的公因数有: 1、 2、4 (3)用集合圈表示 我们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点击课件出示两独立集合圈) 这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6
18、的因数,这一个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2的因数(课件动态显示两集合圈移动形成交集) 现在中间的表示什么呢?应该填?(生说师点击课件) 那这圈里的(指左边、右边)填?表示? (4)认识最大公因数 如果杨老师想用最少的块数铺好地面,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你是怎么想的? (从公因数中找最大的。边长大的话占地面积就要大,铺的块数就要少)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大家刚才帮助杨老师解决边长可以几分米时,先找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圈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找最大的公因数,就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求最大公因数:18和27 15和10 两生板书 交流反馈。 想想看,还有没有更
19、简单的方法呢? 如果我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现在只找出18的因数,你能找到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先找小的数18的因数,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数” 那如果只找了27的因数呢? “先找27的因数,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数” 你能找出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吗? 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8 6和18 1和7 8和9 2、小游戏 找同桌学号的最大公因数 五、全课总结(收获、自我评价) 七、教学评价 本科采用的学习评价有: 1、个别评价:经过练习后学生自己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20、评价。 2、教师评价:适时、准确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闪光点 。 3、全体评价: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堂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 推荐第4篇: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 3、例4和“练一练”,练习五的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
21、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掌握在100以内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操作活动。 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 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 形? 1、 2、 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揭示: 1、 2、 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 因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最大 公因数 教学 心得体会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