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过程与方法: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
2、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工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良好的
3、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
4、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线段。(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
5、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2、寻找线段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
6、形纸,放平在桌子上。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3、画线段教师示范
7、,学生模仿。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生1:线段是直的。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4、折线段(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8、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的两个特点:1、线段都是直的。2、线段有两个端点。交流自己对线段
9、的看法。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你会画线段吗?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特征:(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板书认识线段特征: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23 25 42 51
10、53 43 55 142列式计算(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示例8(教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
11、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
12、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教师要求:(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几道题还
13、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归纳质疑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 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教
14、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口算: 10+10+20= 60-20-10=30+2+7= 15-7-8=2+8+30= 17-10-2=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连加连减的计算题, 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二、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顺利的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一)连加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
15、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 22 个西瓜。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大家提的问题都不错,那我们今天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该怎么想?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4、列式计算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2=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谁估计得更准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6 、组织学生讨论:师:那到底怎样准确的
16、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说教师板书: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迅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方便。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因为 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强
17、。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出示练习题: 笔算 46+25+17=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生:运南瓜。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师: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生:共有 84 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 40 个,王叔叔运走了 26 个。师:数学问题呢? 生:还剩多少个?自己完整的读一遍。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学生尝试计算。 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生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人教版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