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 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 B. 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 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 D. 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2.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
2、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3. 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A. 提倡愚孝思想 B. 强化宗法伦理 C. 确立儒学正统 D. 重视文化教育4.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5. 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3、。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徐业以稽市物,物踊腾案,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材料反映了A. 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B. 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 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 D. 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6.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A. 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 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C. 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 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7. 汉代帝王及部分
4、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由此可知汉代A. 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 B. 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C. 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 D. 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8. 下表是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A. 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 B. 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C. 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 D.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9.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
5、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 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10.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11.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
6、“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A. 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B. 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C. 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D. 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2. 在唐朝,尽管市场上的货物种类已经很多,已是“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城内的交易场所却仅限于东、西二市。这反映了唐朝时期的长安A. 商品的种类并不丰富 B. 是对外贸易的中心C. 商业管理仍较为严格 D. 商品交易时间受限13. 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锉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
7、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A. 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 B. 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C. 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 D. 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14. 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知,即兼理、兼管之意)馆陶县,监察御史王佑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A. 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 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C.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15. 南宋的戴表元说:“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佑四年(1256年)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7
8、: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A. 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C.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16. 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延师课子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人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 四民界限渐趋模糊 B.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C. 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 士商阶层相互渗透17. 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A. 商业税
9、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 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18. 元朝历代皇帝经常征召社会上大批有名的汉儒学者进入政治上层,其中还包括最被歧视的南人儒士,但他们大多进人中央的翰林院、集贤院等无实权的机构。这表明元朝A. 政治管理实现封建化 B. 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C. 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 D. 以汉儒学者牵制蒙古官员19.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A. 拥有大权,不受
10、中央节制 B. 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 使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20.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 生产技术的成熟 B. 粮食产量的稳定C. 精耕细作的重要 D. 生产效率的低下21. 战国时商鞍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 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上C.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 反映出“本末
11、”观念的长期存在22.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23. 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A. 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 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C. 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 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24. 宋神宗在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之贰左、
12、右仆射为宰相,而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之职,而别置侍郎以佐之,则三省互相兼矣”。这有助于A. 裁汰官吏冗员 B. 促进科学决策 C. 推动政务统一 D. 规范行政流程25. 从南宋开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到明代依然被保留下来,文献中明代的军户、灶户(制盐)、乐户、果户、菜户、渔户、捕户等,随处可见。这一长时段的现象可以佐证南宋以来A. 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 B. 政府对专业民户的人身控制加强C. 分户经营稳固了小农经济 D. 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基本停滞26. 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期
13、,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A. 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 B.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C. 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文化教育水平提高27.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人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A. 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 B. 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C. 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 D.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28.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22 届高三 上学 期二调 考试 历史试题 原卷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