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帝内经_疾_与_病_的辨析及其意义_傅海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_黄帝内经_疾_与_病_的辨析及其意义_傅海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黄帝内经_疾_与_病_的辨析及其意义_傅海燕.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 I : 10. 16007/. 1673 6281. 200B. M. 016 Explanation of Meanings and Puzzles 。析义解惑 黄帝内经 疾 与 病 的辨析及其意义 Hfscrfmfmidow ami 沒 sfs 疾 ami 病 in Internal Classic of Huang Di tuul Its Significutce f 専海 ?族 辽 宁 中 医 学 院 ( 辽 宁 沈 阳 110032) 摘要:通过对内经 疾 、 病 意义的辨析,发现 疾 的用例符合说文 疾,病 也 之释义, 病 的用例不支持说文 病,疾加也 的解释。进而探讨了说
2、文 病,疾加也 的诠释条件,对古汉语界疾轻病重的观点提出了改正意见。由此提 示:研究先秦两汉语言,不能忽视当时丰富的医籍词语。 关键词:黄帝内经;说文解字;疾;病;考释 中图分类号 : H 13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 1342(2003)04 0035 04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 灵枢两部分,共 162篇,近 19万字,它是春秋战国 至秦、西汉之间的医学论文汇编,成书于史记之后 七略之前的西汉中晚期, 1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 最古老也是最宏伟的典籍,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著 作。从语言学角度讲,内经保存的丰富的先秦西 汉词语,尤其是医学用语,也是研究汉语词汇史十分
3、 重要的资料。 内经中 病 与 疾 大量应用, 疾 出现 191 次, 病 出现 1545次, 2超过了同时代所有书中 疾 、 病 二字的总和。探讨 疾 与 病 的异同,不 但有利于学习理解内经,还可以进一步 探讨说文 解字 疾 、 病 的释义,纠正古汉语界对此认识的 不足。 一、内经 疾 与 病 的辨析 疾 与 病 相同的用法均泛指疾病。素问。生 气通天论 : 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 ;其盛,可待衰而 已。 3素问。玉机真藏论 :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 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灵枢。九针十二原 : 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 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
4、 矣。 4句中 疾 与 病 意义相同,均泛指疾病。 有时 疾 与 病 为了避免重复而异文。如素 问。通评虚实论 :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 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 则暴忧之病也。 灵枢。本输 : 未睹其疾者,先知邪 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 处也。 前文用 疾 ,后文用 病 ,均指疾病。灵枢。 五变 : 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 灵 枢。口问 :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 两 句完全相同, 疾 与 病 的意义也完全相同。 疾 与 病 还因为同义而常常连用,内经中 共出现三处。素问。宝命全形论 : 人以天地之气 生, 四时
5、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 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 其疾病,为之奈何 f灵枢。九针十二原 : 黄帝问于 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 医古文知识 2003/4 8S 。析义解惑 。 Explanation of Meanings and Puzzles 给,而属有疾病。 这三处 疾病 连用,均是泛指疾 病。 疾 与 病 是指轻病还是指重病,内经显示 二字本身并不表示,而由修饰它们的词语与语言环 境来决定。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 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 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王冰注: 苛,重也。 张景
6、岳 注 : 苛音呵,残虐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 暴过 不生,苛疾不起。 苛 与 暴 对文,张志聪注 : 暴者 为病甚,故曰苛。 这两句的 苛疾 都表示严重的疾 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逆之则伤心,秋为痃 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重病 表示严重的疾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未病 是尚未出 现症 状的疾病,自然是轻病。素问。痹论 : 五藏有俞, 六府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 也。 病 可以痊愈,当不是危重之病。素问。移精 变气论 : 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 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
7、朝夕,内至 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 故祝由不能已也。 这里病的轻重由 大 、 小 二字 分别得很清楚,不是 病 本身表示的, 大病 的结果 是 死 。素问。逆调论 :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 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岐伯曰:荣气虚卫 气实 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 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前文言 是谓何疾 ,后文 疾 的结果是 死 。素问 通评 虚实论 : 帝曰:癫疾何如 ?,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 已 ;脉小坚急,死不治。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 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 癫疾 因为有实证与虚 证之分别,固有生证与死证
8、的不同。同时也证明 疾 不是轻病, 疾 与 病 都可以与表示死亡的词 语一起应用。 虽然 疾 与 病 在内经中都可以泛指疾病, 但是从内经中二字出现的次数看, 病 的应用明 显多于 疾 。 另外,内经中 病 还大量用作患病之义。素 问 病能论 : 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 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 f前 病 泛指疾病,后两个 病 为患。素问。三部九候论 : 必审问其所始病, 86医古文知识 2003/4 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 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 来者死,皮肤著者死。 句中四个 病 均为患病之义。 疾 在内经中几乎一半的用法是表示 疾
9、速 之义,其中包括脉象急速,包括用快进、快出、不留针 的针刺方法治病等。素问。生气通天论 : 邪风之 至,疾如风雨。 灵枢。营卫生会 : 此气丨票悍滑疾, 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灵枢。五 邪 : 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 之。 疾 为快,急速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 : 来 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 : 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 疾 指脉象快。灵枢。 经别 :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 。小针解 : 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 出也。疾而 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疾 言快速针刺
10、的方 法。 总之,内经中 疾 与 病 在 疾病 的意义上 是同义词,并没有轻重的区别。表示轻病还是重病, 由修饰它们的词语与语言环境来决定,二字本身并 不能表示,而且 疾 与 病 都可以与表示死亡的词 语一起应用。当二者连用时,也是泛指疾病。 疾 与 病 的区别在于 疾 还多用作 疾速 义, 病 用 作 患病,义。 二、内经 疾 与 病 辨析的意义 通过对内经中大量应用的 疾 与 病 的考 察,发现内经中 疾 的用例,符合说文 疾,病 也 的解释,即泛指疾病;而应用一千五百多次的 病 的用例不支持说文 病,疾加也 的解释。 病,也是泛指疾病。由此促使我们思考说文 病, 疾加也 的释义是否正确,
11、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 病 作 疾加 解释? 考察古汉语界对 疾 、 病 的认识,发现他们的 观点基本上依从说文解字。 洪成玉、张桂珍所著古汉语同义词辨析一书, 对 疾 与 病 进行了较全面的辨析。 5他们的观点 很有代表性。作者首先辨析了二者的相同之处 都 表示身体不健康的状态 。 疾 说文 : 疾,病也。 段玉 裁注 : 浑言之, Explanation of Meanings and Puzzles 。析义解惑 则疾亦病也。 然后引用孟子。公孙丑下 王使人问 疾。 赵岐注 王以孟子实病,遣人将医来,且问疾 , 盐铁论。轻重 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 来进一 步证明 疾 为疾病之义。需要注意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帝内经 辨析 及其 意义 海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