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四篇.docx
《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四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四篇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四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 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 的植树问题。过程目标: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
2、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 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情感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
3、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猜谜导入揭题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师:对,我们都有一
4、双灵巧的手,请你们伸出右手,五指张开,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课件出示)
5、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招聘启示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江口小学20xx.6设计要求: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6、和情感。重点和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1、古诗导入,同学们喜欢诗吗?让我们来对诗吧!(出示:海内存知己,答:天涯若比邻。)还记得这是谁的诗吗?(唐朝诗人王勃)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2、过渡: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随着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出示)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3、理解句义:读句,交流你
7、有什么发现?交流要点:反义词天涯、咫尺(理解);转折关联词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4、揭示课题: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指导朗读: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一)体验感悟,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点出神奇)2、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读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介绍这神奇的互联网的。3、轻读课文,找出国际互联网样子的神奇?(相机出示片段)读了这段话,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
8、感觉是什么? 用一个字概括呢? 板书:大(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2)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3) 这里的网大网线都用了引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填一填。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二)品读文本找出国际互联网工作速度的神奇1、了解互联网的结构,那
9、么,他的奇妙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用一个字概括呢? (快)(2)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3)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2、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补充北京寄一封信到悉尼的时间)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3、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
10、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学生回答4、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1)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2)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 点拨: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B 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5、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
11、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1、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2)交流:a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齐读 这一句就是本节中心句B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
12、哪一个?(无所不有)理解c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1)学生朗读,(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句式说一说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7)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
13、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4、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以国际互联网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为中心句,学习文章的三、四自然段的说明方法写一写。然后当堂交流:教学设计方案 篇3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
14、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一课时。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
15、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投影:题目、作者)二、整体感知,交流探讨播放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谁能说说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明确: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
16、姐姐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讨论后明确: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作者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实用 教学 设计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