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方框图梅森公式及系统传递函数.ppt
《系统方框图梅森公式及系统传递函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方框图梅森公式及系统传递函数.ppt(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23 3 动态结构图动态结构图q动态结构图是一种数学模型,采用动态结构图是一种数学模型,采用它将更便于求传递函数,同时能形它将更便于求传递函数,同时能形象直观地表明输入信号在系统或元象直观地表明输入信号在系统或元件中的传递过程。件中的传递过程。返回子目录返回子目录 一、建立动态结构图的一般方法一、建立动态结构图的一般方法例例23.列写如图所示列写如图所示RC网络的微分方程网络的微分方程。RCuruci解:由基尔霍夫定律得:推导例2-6:P24l将上图汇总得到:l 动态结构图的概念动态结构图的概念q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由若干基本符号构成。构成动态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由若干基本符号构成。构成动态结构图
2、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传递方框、结构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传递方框、综合点和引出点。综合点和引出点。1.1.信号线信号线 表示信号输入、输出的通道。箭头代表示信号输入、输出的通道。箭头代表信号传递的方向。表信号传递的方向。2.2.传递方框传递方框G(s)方框的两侧为输入信号线和输出信号线,方框的两侧为输入信号线和输出信号线,方框内写入该输入、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方框内写入该输入、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G(s)。3.3.综合点综合点综合点亦称加减点,表示几个信号相加、减,叉圈符综合点亦称加减点,表示几个信号相加、减,叉圈符号的输出量即为诸信号的代数和,负信号需在信号线号的输出量即为诸信号
3、的代数和,负信号需在信号线的箭头附近标以负号。的箭头附近标以负号。省略时也表示4.4.引出点引出点表示同一信号传输到几个地方。表示同一信号传输到几个地方。二、动态结构图的基本连接形二、动态结构图的基本连接形式式1.1.串联连接串联连接G1(s)G2(s)X(s)Y(s)方框与方框通过信号线相连,前一个方框的输方框与方框通过信号线相连,前一个方框的输出作为后一个方框的输入,这种形式的连接称出作为后一个方框的输入,这种形式的连接称为串联连接。为串联连接。2.2.并联连接并联连接G1(s)G2(s)X(s)Y(s)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信号,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信号,
4、并以各方框输出信号的代数和作为输出信号,这种形以各方框输出信号的代数和作为输出信号,这种形式的连接称为式的连接称为并联连接并联连接。3.3.反馈连接反馈连接一个方框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后,得一个方框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后,得到的输出再返回到这个方框的输入端,构成输到的输出再返回到这个方框的输入端,构成输入信号的一部分。这种连接形式称为反馈连接。入信号的一部分。这种连接形式称为反馈连接。G(s)R(s)C(s)H(s)四四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结构图的等效变换q思路思路:在保证总体动态关系不变的条件下,设法将原在保证总体动态关系不变的条件下,设法将原结构逐步地进行归并和简化,最终变换为输
5、入结构逐步地进行归并和简化,最终变换为输入量对输出量的一个方框。量对输出量的一个方框。1.1.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串联结构图串联结构图G1(s)G2(s)R(s)C(s)U(s)等效变换证明推导等效变换证明推导G1(s)G2(s)R(s)C(s)U(s)1.1.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证明推导等效变换证明推导G1(s)G2(s)R(s)C(s)U(s)1.1.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图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图G1(s)G2(s)R(s)C(s)U(s)G1(s)G2(s)R(s)C(s)两个串联的方框可以两个
6、串联的方框可以合并为一个方框,合合并为一个方框,合并后方框的传递函数并后方框的传递函数等于两个方框传递函等于两个方框传递函数的乘积。数的乘积。1.1.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2.2.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并联结构图并联结构图C1(s)G1(s)G2(s)R(s)C(s)C2(s)等效变换证明推导等效变换证明推导(1)(1)G1(s)G2(s)R(s)C(s)C1(s)C2(s)2.2.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等等效效变变换换证证明明推推导导C1(s)G1(s)G2(s)R(s)C(s)C2(s)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图图G1(s)G2
7、(s)R(s)C(s)C1(s)C2(s)G1(s)G2(s)R(s)C(s)两个并联的方框可两个并联的方框可以合并为一个方框,以合并为一个方框,合并后方框的传递合并后方框的传递函数等于两个方框函数等于两个方框传递函数的代数和。传递函数的代数和。3.3.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反馈结构图反馈结构图G(s)R(s)C(s)H(s)B(s)E(s)C(s)=?3.3.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证明推导等效变换证明推导G(s)R(s)C(s)H(s)B(s)E(s)3.3.反馈结构的等效变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换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图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图G(s)R(s)C(s
8、)H(s)B(s)E(s)R(s)C(s)4.4.综合点的移动综合点的移动(后移)(后移)综合点后移综合点后移G(s)R(s)C(s)Q(s)Q(s)?G(s)R(s)C(s)G(s)R(s)C(s)Q(s)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移动前移动前)G(s)R(s)C(s)Q(s)?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移动后移动后)移动前移动前G(s)R(s)C(s)Q(s)Q(s)G(s)R(s)C(s)?移动后移动后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移动前移动前后后)G(s)R(s)C(s)Q(s)?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移动后移动后)G(s)R(s
9、)C(s)Q(s)G(s)R(s)C(s)Q(s)G(s)综合点后移等效关系图综合点后移等效关系图G(s)R(s)C(s)Q(s)Q(s)?G(s)R(s)C(s)综合点前移综合点前移G(s)R(s)C(s)Q(s)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移动前移动前)G(s)R(s)C(s)Q(s)?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移动后移动后)移动前移动前G(s)R(s)C(s)Q(s)G(s)R(s)C(s)Q(s)?移动后移动后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移动前移动前后后)4.4.综合点的移动综合点的移动(前移)(前移)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移动后
10、移动后)G(s)R(s)C(s)Q(s)?4.4.综合点的移动综合点的移动(前移)(前移)综合点前移等效关系图综合点前移等效关系图G(s)R(s)C(s)Q(s)G(s)R(s)C(s)Q(s)1/G(s)综合点之间的移动综合点之间的移动R(s)C(s)Y(s)X(s)R(s)C(s)Y(s)X(s)4.4.综合点之间的移动综合点之间的移动结论:结论:结论:多个相邻的综合点可以随意交换位置。结论:多个相邻的综合点可以随意交换位置。R(s)C(s)Y(s)X(s)R(s)C(s)Y(s)X(s)5.5.引出点的移动引出点的移动引出点后移引出点后移G(s)R(s)C(s)R(s)?G(s)R(s)
11、C(s)R(s)问题:问题:要保持原来的信号传递关系不变,要保持原来的信号传递关系不变,?等于什么?等于什么。引出点后移等效变换图引出点后移等效变换图G(s)R(s)C(s)R(s)G(s)R(s)C(s)1/G(s)R(s)引出点前移引出点前移问题:问题:要保持原来的信号传递关系不变,要保持原来的信号传递关系不变,?等于什么。?等于什么。G(s)R(s)C(s)C(s)G(s)R(s)C(s)?C(s)引出点前移等效变换引出点前移等效变换图图G(s)R(s)C(s)C(s)G(s)R(s)C(s)G(s)C(s)引出点之间的移动引出点之间的移动ABR(s)BAR(s)引出点之间的移动引出点之
12、间的移动相邻引出点交换位置,不改变信号的性质。相邻引出点交换位置,不改变信号的性质。ABR(s)BAR(s)五五 举例说明(例举例说明(例1 1)q例例1:利用结构图变换法,求位置随动系:利用结构图变换法,求位置随动系统的传递函数统的传递函数Qc(s)/Qr(s)。例题分析例题分析q由动态结构图可以看出该系统有两个输入由动态结构图可以看出该系统有两个输入 r,ML(干扰)。(干扰)。我们知道:传递函数只表示一个特定的输出、输入关我们知道:传递函数只表示一个特定的输出、输入关系,因此,在求系,因此,在求 c对对 r的关系时,根据线性叠加原理,的关系时,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可取力矩可取力矩 ML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方框图 公式 传递函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