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频率特性.ppt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频率特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频率特性.ppt(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 5-1 频率特性频率特性5-2 5-2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5-4 5-4 稳定裕度稳定裕度5-5 5-5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5-3 5-3 频率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频率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基本思想:基本思想:通过开环频率特性的图形对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开环频率特性的图形对系统进行分析。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频率特性。频率特性。主要优点:主要优点:(1 1)不需要求解微分方程;)不需要求解微分方程;(2 2)形象直观、计算量少;)形象直观、计算量少;(3 3)可方便设计出能有
2、效抑制噪声的系统)可方便设计出能有效抑制噪声的系统;5-1 5-1 频率特性频率特性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在稳态情况下,输出电压在稳态情况下,输出电压该电路的频率特性该电路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的定义:频率特性的定义:零初始条件的线性系统或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零初始条件的线性系统或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比。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比。与传递函数的关系:与传递函数的关系:一般用这两种方法一般用这两种方法已知系统的运动方程,输入正弦函数求其稳态解,取输出稳已知系统的运动方程,输入正弦
3、函数求其稳态解,取输出稳已知系统的运动方程,输入正弦函数求其稳态解,取输出稳已知系统的运动方程,输入正弦函数求其稳态解,取输出稳 态分量和输入正弦的复数比;态分量和输入正弦的复数比;态分量和输入正弦的复数比;态分量和输入正弦的复数比;根椐传递函数来求取;根椐传递函数来求取;根椐传递函数来求取;根椐传递函数来求取;通过实验测得。通过实验测得。通过实验测得。通过实验测得。A()A()称幅频特性,称幅频特性,()()称相频特性,称相频特性,G(jG(j)称为幅相频称为幅相频率特性。率特性。二、频率特性的求取二、频率特性的求取二、频率特性的求取二、频率特性的求取三、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三、频率特性的物理
4、意义三、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三、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频率特性表征了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的响应特性。频率特性表征了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的响应特性。【例例】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1/(s+1),G(s)H(s)=1/(s+1),试求输入信号试求输入信号r(t)=2sin r(t)=2sin 2t2t时系统的稳态输出时系统的稳态输出y(t)y(t)。解:解: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频率特性=2时,则系统稳态输出为:则系统稳态输出为:y(t)=0.35*2sin(2t-45y(t)=0.35*2sin(2t-45o o)=0.7s
5、in(2t-45)=0.7sin(2t-45o o)四、闭环频域性能指标四、闭环频域性能指标四、闭环频域性能指标四、闭环频域性能指标(1 1)零零频频振振幅幅比比A(0)A(0)指指零零频频(=0)(=0)时时,系系统统稳稳态态输输出出与与输输入入的的振振幅幅比比。A(0)A(0)与与1 1之之差差的的大大小小,反映了系统的稳态精度反映了系统的稳态精度.(2 2)谐谐振振峰峰值值 ArAr是是指指幅幅频频特特性性A(A()的的最最大大值值.反反映映了了系系统统的平稳性。的平稳性。(3 3)频带宽度)频带宽度b b是指幅频特性是指幅频特性A(A()从从A(0)A(0)衰减到衰减到0.707A(0
6、)0.707A(0)时所对应的频率时所对应的频率,也也称截止频率。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称截止频率。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4 4)相相频频宽宽 bb 是是指指指指相相频频特特性性()=-/2)=-/2时时所所对对应应的的频率。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频率。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频域性能指标图示频域性能指标图示 五、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方法五、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方法五、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方法五、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方法1 1)直角坐标系直接图示法)直角坐标系直接图示法()2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Bode图)图)3)3)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极坐标图(又称极坐标图
7、Polar PlotPolar Plot 或奈氏图)或奈氏图)半对数坐标系 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微分环节 惯性环节(一阶系统)惯性环节(一阶系统)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 振荡环节(二阶系统)振荡环节(二阶系统)一阶不稳定环节一阶不稳定环节 5-2 5-2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一、比例环节一、比例环节一、比例环节一、比例环节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频率特性频率特性:2.2.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 3.3.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 1.1.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及相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二、积分环节二、积分环节二、积分环节二、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8、频率特性频率特性:2.2.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 1.1.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及相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3.3.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 三、微分环节三、微分环节三、微分环节三、微分环节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频率特性频率特性:2.2.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 1.1.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及相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3.3.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 四、惯性环节(一阶系统)四、惯性环节(一阶系统)四、惯性环节(一阶系统)四、惯性环节(一阶系统)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频率特性频率特性:频带越宽,调节时间越短。频带越宽,调节时间越短。1.1.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及相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2)(2)(1)(1)当当 时时 2
9、.2.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 五、一阶微分环节五、一阶微分环节五、一阶微分环节五、一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频率特性频率特性:2.2.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 1.1.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及相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3.3.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 六、六、六、六、振荡环节(二阶系统)振荡环节(二阶系统)振荡环节(二阶系统)振荡环节(二阶系统)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频率特性频率特性:1.1.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 (特征点(特征点起始点、中间点、终止点)起始点、中间点、终止点)当当=0时,时,U()=1,V()=0.起始点在实轴上的(起始点在实轴上的(1,j0)处。)处。当当=n时,时,U()
10、=0,V()=-1/2。当当=时,时,U()=0,V()=0。由幅相特性曲线可得由幅相特性曲线可得:当当nn时,幅值迅速衰减,且衰减的速度要高于一阶系统。时,幅值迅速衰减,且衰减的速度要高于一阶系统。2.2.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及相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相频特性相频特性 特征点特征点1:1:特征点特征点2:2:谐振频率谐振频率 谐振峰值谐振峰值 时时令令 出现谐振出现谐振阶跃响应既快又稳,比较理想(也称为阶跃响应既快又稳,比较理想(也称为“二阶最佳二阶最佳”)此时此时:3.3.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 求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求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首先令(首先令=1=1,无谐振,无谐振,00.70
11、701/n1时,时,相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七、一阶不稳定环节七、一阶不稳定环节七、一阶不稳定环节七、一阶不稳定环节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频率特性频率特性:1.1.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 一阶不稳定系统的幅相频一阶不稳定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是一个为(率特性是一个为(-1-1,j0j0)为圆心,)为圆心,0.50.5为半径的为半径的半圆。半圆。非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在在s s右半平面有极点或零点的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右半平面有极点或零点的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2.2.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及相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3.3.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
12、对数频率特性因此,这两个系统的幅频特性完全相同。因此,这两个系统的幅频特性完全相同。相频特性相频特性其中最小相位系统相位变化最小最小相位系统相位变化最小非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最小相位系统最小相位系统 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判别方法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判别方法延迟环节是一个典型的非最小相位系统延迟环节是一个典型的非最小相位系统最小相位系统的相位为最小相位系统的相位为非最小系统的相位非最小系统的相位当当 时,时,开环系统频率特性开环系统频率特性一、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一、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BodeBode图)图)当当n n个环节串联时个环节串联时例例5-15-1 绘制所示系统的开环绘制所示系
13、统的开环BodeBode图图解解:(1)1)写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写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标准的时间常数形式标准的时间常数形式)解解:(1)(1)写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写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标准的时间常数形式标准的时间常数形式)(2)(2)按照转折频率的大小依次分解成典型环节,比例和按照转折频率的大小依次分解成典型环节,比例和积分环节除外。积分环节除外。解解:(3)(3)分别写出每个环节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分别写出每个环节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 。(4)(4)写出整个开环系统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写出整个开环系统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 。(5)(5)在半对数坐标下分别绘出单个环节的在半对数坐标下分别绘
14、出单个环节的BodeBode图。图。(6)(6)叠加得到整个系统的叠加得到整个系统的BodeBode图。图。解解:c的确定的确定1 1、确定幅相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方法如下:、确定幅相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方法如下:()起起点点:此此时时 ,除除比比例例、积积分分和和微微分分环环节节外外,其其他他环环节节在在起起点点处处幅幅值值为为1 1,相相角角为为0 0,因因此此在在起起点点处处有有:可得低频段奈氏图:可得低频段奈氏图:二、二、G(s)-Nyquist 图图(1)起点(低频段):)起点(低频段):对于由最小相位环对于由最小相位环节组成的开环系统节组成的开环系统()终点(高频段):()终点(高频段
15、):此时,这时频率特此时,这时频率特性与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次之差有关。分析可得性与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次之差有关。分析可得如下结论:如下结论:终点处幅值:终点处幅值:终点处相角终点处相角:3.3.开环幅相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开环幅相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分子上有时间常数的环节,幅相特性的相位超前,分子上有时间常数的环节,幅相特性的相位超前,曲线向逆时针方向变化曲线向逆时针方向变化分母上有时间常数的环节,相位滞后,分母上有时间常数的环节,相位滞后,幅相特性曲线向顺时针方向变化幅相特性曲线向顺时针方向变化 令实部等于令实部等于0,求出,求出 代入虚部,得到与虚轴代入虚部,得到与虚轴的交点。的交点。()奈氏图
16、与虚轴交点的求取:()奈氏图与虚轴交点的求取:()曲线与实轴交点()曲线与实轴交点:令虚部为,:令虚部为,2 2、确定奈氏图与实轴、虚轴交点、确定奈氏图与实轴、虚轴交点 求出代入实部,即得到与实轴的交点;求出代入实部,即得到与实轴的交点;或或例例1 1: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为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极坐标图试绘制该系统的极坐标图解解:(1)(1)本系统中本系统中n=3,m=0,n-m=3.v=1n=3,m=0,n-m=3.v=1(2)(2)确定确定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起点处起点处:相角为相角为-90-90,幅值为,幅值为;终点处终点处:相角为相角为-90-903=-270 3=-27
17、0,幅值为,幅值为0 0;例例1 1: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为: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极坐标图试绘制该系统的极坐标图解解:(3)(3)确定奈氏曲线与实轴、虚轴交点;确定奈氏曲线与实轴、虚轴交点;曲线与实轴交点:曲线与实轴交点:令令 ImG(jImG(j)H(j)H(j)=0)=0 求出求出=10=10代入频率特性的实部得代入频率特性的实部得ReG(jReG(j1010)H(j)H(j1010)=-0.4)=-0.4,奈氏图与负实轴的交点为奈氏图与负实轴的交点为(-0.4,j0)(-0.4,j0)。曲线与虚轴交点:曲线与虚轴交点:令令ReG(jReG(j)H(j)H(j)=0)=0,求
18、出,求出=。表明幅相特性曲线只在坐标原点处与虚轴相交。表明幅相特性曲线只在坐标原点处与虚轴相交。用用MATLAB画出上面例子中的奈氏图画出上面例子中的奈氏图,num=10;den=conv(0.2 1 0,0.05 1);nyquist(num,den)虚轴交点附近的放大图虚轴交点附近的放大图极坐标图的对称性极坐标图的对称性对称于实轴,因此,画出对称于实轴,因此,画出 的极坐标图后,的极坐标图后,的极坐标图与的极坐标图与的极坐标图的极坐标图对称地可以画出整个对称地可以画出整个 的极坐标图。的极坐标图。例例2 2: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如图所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如图所示
19、。曲线部分是对谐振峰值附近的修正线,试确定系示。曲线部分是对谐振峰值附近的修正线,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统的传递函数。解:解:1 1)判断系统结构)判断系统结构2 2)写出开环传函的)写出开环传函的标准时间常数形式标准时间常数形式5-35-3 频率域稳定判据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的定义稳定的定义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系统的特征根都具有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系统的特征根都具有负 实部。实部。时域稳定判据:时域稳定判据:ROUTH判据,赫尔维茨。判据,赫尔维茨。频域稳定判据:频域稳定判据:Nyquist判据判据(简简称奈氏判据称奈氏判据)一、奈氏判据一、奈氏判据奈氏判据是利用奈氏判据是利用开环开环幅相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性 系统 分析 频率特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