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脊柱转移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转移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脊柱转移瘤的影像表现脊柱转移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骨骼是转移性疾病的第三大好发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脊柱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占90%),最常见于胸椎,其次是腰椎和颈椎5%-10%的癌症患者会发展为脊柱转移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包括:乳腺癌(72%)、前列腺癌(84%)、甲状腺癌(50%)、肺癌(31%)、肾癌(37%)、胰腺癌(33%)脊柱转移瘤可以侵犯骨质、硬膜外间隙、软脊膜和脊髓。硬膜外病变占脊柱转移病灶的90%以上硬膜内髓外转移和髓内转移较罕见,分别占脊柱转移瘤的5%-6%和0.5%-1%概述原发肿瘤转移途径直接侵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更加常见)其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脊柱含有
2、大量的红骨髓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易于肿瘤栓子的生长;椎体后正中的椎体静脉直接与Batson椎体静脉丛相通,而 Batson椎体静脉丛血流缓慢,缺乏静脉瓣,并与胸、腹腔静脉之间存在许多吻合,当胸腔压力增高时,癌栓就会直接进入椎体后部生长分类按骨性破坏分型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3 类溶骨型:最常见(占80%),骨质破坏多呈蚕食或鼠咬状,边缘不规则,无硬化边,可出现病理骨折,很少有骨膜反应,多有巨大软组织肿块 (乳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咽癌、黑色素瘤、肾上腺癌、子宫体癌)成骨型:此型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和块状硬化,常为多发,椎体广泛转移时,整个椎体可呈均匀性硬化,边缘清楚或模糊,骨外
3、形大多不变 (前列腺癌、乳腺癌、鼻咽癌、膀胱癌、肺癌和胃癌等)混合型:兼有成骨和溶骨改变,可同见于一骨,亦可见于不同骨 (乳腺癌和肺癌也可出现混合性改变,混合性改变常见于卵巢癌、睾丸癌、宫颈癌等)临床表现疼痛,为发生骨转移的主要症状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神经压迫X线表现线表现以溶骨型病变最常见,开始呈局部虫蚀样改变,进而大面积骨质破坏,发生在脊椎椎体的骨转移瘤一般不超越椎间盘,破坏椎体可呈扁平压缩样变形(而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多为楔形改变)成骨型 主要表现为斑点状、片或结节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影像学表现CT表现表现骨转移瘤的 CT 表现可为溶骨性病灶呈局灶性骨破坏或骨缺损,成骨性病灶呈弥漫性或局部斑片
4、状密度增高病灶可呈跳跃式分布,易累及椎弓根,受累椎体间隙无明显狭窄。骨质破坏可造成椎体塌陷并可形成局限软组织肿块,增强有强化影像学表现MR表现表现恶性肿瘤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骼时,首先侵犯骨髓,高含水量的转移灶与正常的脂肪有很强的对比性,呈骨髓水肿征;病变在 T1WI 上呈低信号,T2WI、STIR 呈中等或者高信号,增强后有强化;成骨性病灶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后可为轻度或无强化。脊柱病变呈膨胀性改变并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时,极少有骨膜反应,如合并病理骨折则可能会有骨膜反应,呈T1WI、T2WI骨皮质外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的长条状影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CT 横切面A示椎体前缘有一圆
5、形溶骨性骨破坏区;B示右侧椎板、椎弓后结构溶骨性破坏,无硬化边,软组织肿块影像学表现肾透明细胞癌T1转移,T2WI示T1椎体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呈低高混杂信号,累及附件;T1WI及横断增强示T1椎体右侧溶骨性破坏呈低高混杂信号,椎体膨胀脊髓受压,椎体后可见软组织影,CT平扫示椎体及附件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影像学表现女,女,6262岁,乳腺癌患者,腰椎椎体多发转移,岁,乳腺癌患者,腰椎椎体多发转移,MRIMRI显示椎体多发骨质破坏呈等、稍长显示椎体多发骨质破坏呈等、稍长T1T1信信号改变,号改变,T2WIT2WI压脂信号增高,压脂信号增高,T12T12椎体压缩骨折,病变累及椎管,伴脊髓、马尾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柱 转移 影像 表现 鉴别 诊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