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1(针灸、艾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1(针灸、艾灸).ppt(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一)演讲:邓健鸿二一四年针灸针灸的发展及机理战国到秦汉,针灸学理论体系建立。内经160个左右穴位标志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魏晋到明,发展期。皇普谧针灸甲乙经349个穴位,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一部专书。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针灸医方109条,有99条为灸方,使灸发得到发展。北宋针灸家,王唯一铜人输穴针灸图354个穴位,两具铜人模型。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361个穴位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43中疾病应用针灸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
2、症(1980)一、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1鼻窦炎2、鼻炎3、感冒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二、眼科疾病眼科疾病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近视眼11、白内障三、口腔科疾病口腔科疾病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四、胃肠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26、肠麻痹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神经、肌肉、骨骼疾病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
3、、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44.小儿脑瘫。经络学说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 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 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 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布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布 在较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在较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布在较浅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布在较浅 部部.1、通过对
4、、通过对“针感针感”等传导的观察等传导的观察 得气得气-受针者觉得针刺部位有酸、麻、胀受针者觉得针刺部位有酸、麻、胀 等等 感觉,医者在刺手上也会感觉到感觉,医者在刺手上也会感觉到 有针下沉重、紧涩的有针下沉重、紧涩的 现象。现象。2、通过对腧穴疗效的总结、通过对腧穴疗效的总结 3、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经脉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以 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络脉-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等。包括十五络、浮络、
5、孙络等。十二正经十二正经1、十二经脉的命名、十二经脉的命名 阴经阴经-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 侧的经脉。侧的经脉。阳经阳经-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外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外 侧的经脉。侧的经脉。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阳明阳明前前 少阳少阳中中 太阳太阳后后 太阴太阴前前 厥阴厥阴中中 少阴少阴后后循行走向: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足三阴经从足走(胸)。流注次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
6、、肾、包、三焦、胆、肝膀、肾、包、三焦、胆、肝 阴经阴经 阳经阳经 里里 表表 脏脏 腑腑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膀胱经足太阴膀胱经 (属脏络腑)(属脏络腑)(属腑络脏)(属腑络脏)奇奇 经经 八八 脉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 脉、阳维脉、阴蹻脉、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阳蹻脉的总 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称
7、。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 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别 道奇行道奇行”故称奇经。故称奇经。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气血又蓄积和渗灌的、对十二经气血又蓄积和渗灌的 调节功能调节功能督脉、任脉督脉、任脉督脉、任脉的概念督脉、任脉的概念督脉:督脉:“阳脉之海阳脉之海”任脉:任脉:“阴脉之海阴脉之海”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督脉、任脉督脉、任脉=十四经十四经经络的实质经络的实质1、经络与生物电学说、经络与生物电学说2、经络与神经学说、经络与神经学说3、经络与神经、经络与神经体液学说体液学说4、经络与第三平衡学说、经络与第三平衡学说腧
8、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表的部位。1 1、近治作用、近治作用2 2、远治作用、远治作用3 3、特殊作用、特殊作用腧穴定位腧穴定位1 1、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固定标志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活动标志 2 2、“骨度骨度”折量定位法折量定位法 3 3、手指同身寸法、手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可用于四肢部取穴肢部取穴 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是以患者
9、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 以名以名“一夫法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四指横量作为:3寸。寸。4 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针灸的作用疏通经络疏通经络 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
10、气血运行正常。调和阴阳调和阴阳 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针灸的作用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孔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泉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
11、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瘢痕灸“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腿腘窝横纹线中间。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腰椎间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头项寻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
12、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疾病: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面口合谷收”,合谷穴在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人体手阳明大肠经“心胸取内关心胸取内关”内关在腕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孕吐、内侧横纹上两指,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
13、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疗月经痛等。“小腹三阴谋小腹三阴谋”,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胫骨内侧缘后方。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溏,月经不调
14、,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坐骨刺环跳”,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阳陵泉,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
15、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针灸特点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针灸减肥针灸减肥五柱穴(中脘、下脘、左右梁门、巨阙):中脘:在
16、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梁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巨阙:中脘穴上2寸处,前正中线上,当脐上6寸.中脘与其上、下、左、右各2寸的四个穴,合称五柱穴五里穴:大巨穴血海气海穴关元穴梁丘穴足三里穴天枢穴、中脘和上脘穴位,可以刺激穴位,调整内分泌;针灸腿部穴位,血海可以调整腿部肥胖;足三里,调理肠胃;丰隆穴,全身性消脂;针刺肩贞穴和臂臑穴可以调理手臂肥胖;针刺三阴交,有通经活血的功效电疗,可以更有效地刺激穴位,达到减肥消脂的目的。针灸减肥的效果非常明显,每个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减肥史等都会影响任何产品的效果。不科学的使用方法、没有足够的毅力、
17、没有找准最适合自己体质的减肥方法都会造成减肥不成功的原因。临床统计显示,针灸减肥总有效率达98%。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后停止治疗,稳定率达92.3%和89.6%。减肥过程中体重不会直线下降,需经过治疗期稳定与调整期巩固期三个过程。针灸减肥须知第一点:一般局部肥胖都是身体整体肥胖的体现,针灸是专门针对局部肥胖,如果想要针灸调整整体肥胖就得和运动减肥或者别的减肥方法一起同步。第二点:在进行针灸减肥的时候中间不要停,最好是每天一次,最少要坚持三个疗程才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进行针灸减肥,一般针灸减肥时间建议在春天进行。第三点:针灸减肥配合饮食一起减肥,这样效果会更棒。多使用一些高蛋白和
18、低脂肪的食物,一日三餐不能少,最好是再搭配运动一起。第四点:针灸减肥最合适的年龄段是2040岁之间,而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针灸,有的人针灸减肥不明显,有的人则是长时间坚持才瘦的。第五点:在针灸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疼痛、眩晕、恶心的症状,那么就必须要停止针灸以防发生意外;如果在过程中出现厌食、大小便增多、疲劳的反应,这些都属于正常。针灸治疗牙疼主穴:合谷、颊车、下关主穴:合谷、颊车、下关1.风热侵袭风热侵袭 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得冷痛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得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减,受热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19、【处方处方】风池、外关风池、外关2.胃炎上蒸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或出脓血,得冷痛胃炎上蒸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或出脓血,得冷痛减,咀嚼困难;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减,咀嚼困难;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处方处方】二间、内庭二间、内庭3.虚火上炎虚火上炎 牙痛隐隐,时作时止,日轻夜牙痛隐隐,时作时止,日轻夜重,牙龈暗红萎缩,牙根松动,咬物无力;重,牙龈暗红萎缩,牙根松动,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脉细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脉细数。【处方处方】太溪、照海、悬钟太溪、照海、悬钟其它疗法:其它疗法:耳穴贴压:牙、神门、屏
20、尖耳穴贴压:牙、神门、屏尖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推拿治疗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先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做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还必须注意:一是在治疗前应先摄片检查肩关节,以排除骨、关节本身的病变;二是如果是因为骨折而继发的肩周炎,须待骨折完
21、全愈合后才能配合按摩治疗;三是在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教会患者锻炼方法,要求患者配合肩部功能锻炼;四是按摩及功能锻炼应把握循序渐进原则,以防加重患者肩关节损伤针刺注意事项针具的消毒,无菌操作。晕针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针刺,有引产作用的穴位(合谷、三阴交、至阴)穴慎用,怀孕三月以内,下腹不可,三月以后,上、下腹均不可。婴儿头部及局部皮肤有疤痕、溃烂者均不宜针刺。胸、背穴位应斜刺和浅刺,有重要血管均不宜深刺和作大幅度的提抽、捻转、针刺时
22、病人不要转动体位。原因不明或突然发生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前胸、后背、头部的穴位应慎用,四肢部位的穴位亦不宜采用重泻法。针刺深度不宜把全部针身刺入,防止断针不宜取出。面部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侧(极少可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等。本病确切病因迄今未明。病情轻重程度和是否处理恰当及时,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西医学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理疗、体疗等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处方:一般针灸患侧风池、翳风、颊车、地仓、阳白、四白、太冲、合谷等。功用:疏风通络、活血
23、化瘀。操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般常规操作,平补平泻,配合雀啄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配合雀啄灸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穴等以温通经气、活血化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穴根据:针风池以疏风;针翳风以疏风通络;针阳白以疏通额部经气;针四白以疏通眼部经气;针颊车透地仓、针地仓透颊车以疏通面颊部经气;针合谷为循经远取法,以疏导头面部经气;针太冲为循经远取法,以疏通唇颊部经气。注意事项:患者不能受凉生气劳累等,避风寒,清淡饮食,多休息,保护眼睛等等。早期不宜强刺激,可用穴位注射。辅佐理疗、按摩。感冒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
24、恶风寒,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根据感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一般病轻者称“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者,为时行感冒,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急剧变化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于是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经症状。(一)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而为风寒感冒。(二)感受风热,则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皮毛疏泄露失常而为风热感冒。(一)风寒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声重,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取手阳明、太阴和
25、足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祛风散寒,宣肺解表。处方:列缺、合谷、风池、风门。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随证配穴:挟湿加中脘、内关、足三里。方义:风寒外束,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宣肺利窍,以治鼻塞,喉痒,咳嗽;太阳主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取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祛风散寒,以治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太阴、阳明互为表里,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宣肺解表,更有阳维脉与足少阳之会穴风池祛风解表,四穴相配,以达祛风散寒,宣肺解表的功效。挟湿针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健脾胃,化湿浊、理气降逆。(二)风热主证:发热,汗出,微恶风,头胀痛,咳嗽,吐黄稠痰,咽部红肿疼痛,口渴欲饮,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夏令
26、感冒,多挟暑湿,症见发热较高,有汗而热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濡数。治法:取督脉、手阳明、少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疏风清热,清肃肺气。处方:大椎、尺泽、外关、合谷、鱼际、少商。随证配穴: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方义:大椎为诸阳之会,功善表散阳邪而退热;尺泽为肺之合穴,鱼际为肺经荥穴,少商为肺经井穴,三穴合用可泄肺热,利咽喉;外关为手少阳络穴,又通阳维脉,阳维主表而维系诸阳经,故外关可解表热;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以健脾胃,祛湿邪。【其它疗法】1、耳针取穴;肺、气管、耳尖。方法:针双耳,强刺激,留针10-20min。2、皮肤针对发热汗不出及项背疼痛者,沿背部督脉、膀胱经
27、用皮肤针叩打,之后再拔火罐。预防感冒法:在流行季节中,灸风门,或针足三里,可预防感冒。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灸法对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艾灸来源灸法是随着火的应用而产生的,并在其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灸法究竟是何时,由何人发明的已经无从考察。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艾灸治病就已经很流行了,那么艾灸的出现就应该更早。目前可
28、以看到的艾灸治病的医案不是记录在医书当中,而是记录在史书左传中。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得了一场大病,于是请当时的名医,秦国太医令医缓来医治。医缓检查晋景公的疾病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晋朝杜预注解,“攻”指艾灸,“达”指针刺。这段文字是说,医缓认为晋景公的病治不好了,因为病位于“肓之上,膏之下”,既不能艾灸,也不能针刺,吃药也治不了了。这也是成语“病入膏肓”的来历。虽然医缓没治好晋景公的病,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艾灸就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了。艾灸法的发明来源于北方。在医学专著中,最早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
29、风寒凛冽,其民乐野处而觅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应用,同寒冷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常用养生保健穴位常用养生保健穴位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肾俞穴膏育俞穴风门穴三阴交神阙穴风池穴大椎穴涌泉穴艾灸工具艾灸工具艾条艾灸盒艾灸器好轻松艾灸器具火龙罐灸随身灸悬灸中华经络温灸棒艾灸类别类别艾炷灸疗法艾炷灸疗法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艾条灸疗法艾条灸疗法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
30、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药卷灸疗法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温针灸疗法温针灸疗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隔姜灸疗法隔姜灸疗法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以蒜泥铺于穴位上)、“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
31、”、“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灯火灸疗法灯火灸疗法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操作方法直接灸直接灸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高血压、心脑血
32、管病和瘰疬等慢性疾病。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间接灸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
33、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图148。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艾卷灸艾卷灸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
34、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A、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
35、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温灸器灸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用。艾灸常用穴位艾灸常用穴位关元关元关元又名丹田,是任脉之穴,位于脐下三寸,是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功能:为一身元气所在,为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具有通调冲任,调理气血,被肾固精的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命门命门
36、命门又名精宫,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功能:命门者,诸精神之舍也。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足三里足三里足三里又名下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调补足三里,实即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中脘中脘中脘又名太仓,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之所生,任脉之交会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功能:调理胃气。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灸治疗疾病艾灸治冻疮艾灸治冻疮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
37、、足三里穴。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艾灸治胃痛艾灸治胃痛穴位:1组: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2组:至阳穴、肾输穴。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说明:艾灸
38、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艾灸美容艾灸美容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
39、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气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临床艾灸疗法临床艾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四肢麻木、全身无力、腿抽筋等,严重者可使脊柱缩短而使身材变矮、或出现驼背、骨折等。其中腰背疼痛常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后疼痛加重,弯腰、运动、咳嗽和大便用力都可使疼痛加重。【中华中华好轻松艾灸疗法好轻松艾灸疗法】取穴: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穴灸法:采用艾条灸灸法,每穴灸5
40、7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艾灸时需要注意的事宜艾灸时需要注意的事宜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在临床上艾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
41、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非精制艾绒是不能长期艾灸的,否则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后遗症,劣质艾条艾灸对身体的伤害是极难恢复的: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艾绒杂质太多的话,就象用火烤弹簧,筋会变松弛,表现就是起床、起坐无力,阴茎、阴蒂勃起功能障碍。艾灸后的反应有那些艾灸后的反应有那些皮肤潮红:艾灸时,由于热力的作用,会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刺激血液流动,所以会出现皮肤潮红的现象灸泡:灸泡是灸疮的前一个阶段,多见于化脓灸灸疮:灸疮是艾灸的特征性表现,只有有灸疮,疗效才好。灸疮期间也要坚持温和灸,让艾灸效力持续,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口渴:很多人艾灸之后会口渴,这是正常的。艾灸后可以喝红糖水或温开水,不要喝菊花茶等寒凉性质的饮料,否则会影响艾灸的效果。灸感传导: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感觉,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排病反应:出现其他脏腑的疾病,一般没有诱因或身体疲劳的现象,是体内病邪通过其他出口排出体外的表现。提示:艾灸之后口渴,最好是喝红糖水或开水,红糖水可以补气血,白开水没有任何添加剂,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