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汇编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汇编九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汇编九篇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汇编九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号考生。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第_册第_章第_节。1、本节课分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2、本节课贯穿了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3、本节课
2、联系了_和_,在以后学习_具有重要意义。4、本节课是在学习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的关键。(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xxx知识目标:1、2、(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
3、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根据需要任意
4、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 、_、 _ 、_几部分的学习。最后,用约
5、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1、 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2、 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3、 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4、 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5、 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最后要说“说课完毕”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
6、。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一、对教材的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
7、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本节课首先要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
8、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6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6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第三还要考虑学法指导。本课要教会学生阅读、分析应用题的方法、验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检验方法时,采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并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从中
9、悟出检验的方法。教完例6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三、对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主要针对新授的内容和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基本训练,进行列方程的训练,如,x的5倍与x的和是80;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全的训练,如,果园里原有桃树x棵,杏树135棵,两种树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据线段图列方程的训练,如,第二个环节是练习例6前的复习题,对学生再现了三年级的内容是为学习例6架桥。为学习新课予作准备。
10、第三个环节是导入新课。从改变复习题中的问题和一个条件,将复习题变成例6。使学生感到数量关系并不生疏,但由于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又感到难做,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习新课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认知的起点。(第一阶段需5分钟左右)第二阶段是教学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安排四个环节。一是审题。即,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画好线段图,找出已知数,并将其中的一个设为x,而另一个则根据题中的一个条件写成含x的代数式。解答例6就应先设桃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数的3倍这一条件得出杏树为3x棵,画好的线段图如下:二是找出等量关
11、系列出方程。前面设未知数时已使用了一个条件,现在用另一个条件来列方程。即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来设未知数,根据另一条件列方程。这时设桃树为x棵,杏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设杏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树的3倍,得出桃树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据另一个条件设未知数,即设杏树为x棵,桃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后几种方程解起来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学生还不会解,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只列不解。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于全面掌握数量关系,也有利于掌握,先根据一个条件设第二个
12、未知数,再根据另一个条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会列出,特别是中差生,只掌握书中的一种即可。列出这些方程后,学生自然会得出书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为此,教育学生今后学习时,不仅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确,还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问题。第四个环节是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这个阶段需20分钟左右)。第三阶段是巩固练习,安排三个层次。一是巩固新知的练习,可做1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接着做想一想题目,让学生独立用解和倍题的方法解差倍题,完成知识
13、的迁移。第二环节安排课堂上的独立作业(5分钟左右)让学生独立做129页练习三十一的第一、二题,(对较好的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题目)做完之后要认真进行讲评、纠正错误和打开思维受阻之处。最后做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29页练习三十一第3、4、5题)。(第三阶段需15分钟左右)。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课时 的内容,2、教材分析: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后面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这一教学内
14、容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符号“”、“”、“”、“”、“”的方法。3、小结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体会等于的含义就是同样多,并知道表示同样多的时候要用“=”连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理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知道在比较两个数
15、的大小时应该把张口指向大数。(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1、教材17页思考题和18页做一做。2、课件出示:不看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3、课件出示:照样子,比大小。(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七、学习评价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
16、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17、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二、说前测: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
18、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四、说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
19、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一、说教材:简便计算 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
20、,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三、说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2 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
21、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说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题。(卡片)12=4()25=100()32=4()125=1000()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教师板书: 52 254 1258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25424 691258 43925(二)、探
22、究新知:1、情境创设: 同学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拍,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首先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一打装是12个。你们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并记录。请小组长汇报。(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2、解答第三个问题:你能用两种简便方法解答吗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解法一:1225=(34)25= 3(425)= 3100= 300(个)解法二:1225=12
23、1004=12004=300 (个)我们知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样我们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板书:简便算法)3、 用简便方法解答其余的几个问题。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解答后请人汇报并核对自己的简便算法是否正确。第五,六两个问题较简单,可以课后去做。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的解法与上一题的解法类似。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33052= 330(5*2)= 33010= 33(元)(三)练习:1。进行简便计算。2425 8725 43254 881252、连线:25574 90(1258)90+(12
24、58)901258 254+57(254)5715(1 6a) (1516)a(1516)+ a3、下面等式中应用了乘法结合律,请在括号内打。4(153)=(415)3 ( )(34)56=3(45)6 ( )6(3a)=6(a3) (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应用定律如何进行简算,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根据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今也就是在几个数相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数,就可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比较简便。大家以后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6说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
25、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说教学准备:相关复习题及视频展示台。说设计思路:1、主线: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习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
26、的量对比练习复习题为100%)改变问题练习完成作业提高练习2、呈现方式: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把0.2、0.15、化成百分数。2、填空:(1)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这句中的单位“1”的量是()数量关系式是()()=。(2)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快,这句把()作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是()()=,也可以写成()()()=,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即()()1=。3、做复习题。(口答)复习题1帮助学生回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复习2帮助学生回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向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迁移,为发展学生模拟思维能
27、力作了铺垫。其中后半部分的设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复习3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二、新授:1、例1(1)将复习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例1难度小,学生已会的不要讲,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共同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2、出示例2(1)读题,弄清题意;(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的(3)结合线
28、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习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00%(1)看书第97页,说明为什么可以把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来列式?这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复习题作铺垫的基
29、础上,通过类比,合作交流,丰富学习的经验和策略,使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达到共识,从而突破难点。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1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2通过比较,讨论合作得出解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习。(说思考过程)2、完成第98页第3
30、题。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四、总结:通过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反思,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百分数应用题,你还想学哪些知识?五、完成作业:第98页2、4六、你能正确地解答下面的题目吗?1、姜堰市某小学改造办公楼,实际投资1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投资2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2、搜集你身边的数据,编一道反映实际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通过编题,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7第一、说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课的
31、设计理念是: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二、说教材:比例尺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教学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可以把它理解为比的应用。但另一方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成比例的,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可以列出比例式来求解。因此,教材把比例尺安排在比例教学之后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有两种形式
3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本节知识为第一个例题。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
33、展学生能力,我课前准备了: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第三、说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应用比例尺相关计算时,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第四、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大块。第一大块:导入激趣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出示一把装在套中的尺子。问学生这可能是比例尺吗?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此时,教师诡秘的笑笑,说,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借助成语:以_当_。让学生填空,学生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填写,这样和后面的比例尺不谋而合,为后
34、面学习做好准备,为学生在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第二大块:感受比例尺在这一大块我安排了画画比比、再画再比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画画比比此处我设计情境:全市体育教学能手评选要在我们龙山小学举行。要求把我们龙山小学的操场平面图绘制出来。我们学校操场长100米,宽80米。我们该怎么办?这里,我是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逼着学生去思考该怎么画?怎么画操场才能不变形?这里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最后让学生把操场平面图画在练习本上。照样子画操场是同学们在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新授内容的开始,让学生不知
35、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教师挑选两幅作品,利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全班学生进行评价:1、谁画的更像一点?2、分析画的不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会导致比例失调从而不像。理解了上面的问题,问学生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算一算这两幅图的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然后,学生独立计算,展示计算过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教师在设计圈套,引着学生往里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仍会笑眯眯的接受着、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接着,教师进行点拨:从上面的计算结果来看画的不像的图是因为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所以比例失调,看上去画的不像。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的“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正正
36、的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第二个环节:再画再比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画的更像?引导学生说出: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就可以画得更像。然后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并提出问题:请你帮帮老师算一算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通过学生计算,引导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操场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随机板书课题:比例尺从画操场提出问题到“比比谁画的像”=分析问题再到“如何画的更像”解决问题。教师都是置学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第三大块: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这
37、里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辨一辨”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说一说首先告诉学生课件展示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这里多指学生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刚才的两幅图的长和宽的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的操场就会失真。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然后进行小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第二个层次:算一算课件出示我校附近的平面图,菜市
38、场距离我校的直线距离约300米,可在这幅图上只画了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是多少?做题时要注意什么?从这个比例尺上你能获取哪些信息?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第三个层次:辨一辨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地图中的比例尺,全班交流,引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充分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种比例尺表示的意义。并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第四大块: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基本运用和拓展延伸两个层次的练习
39、。1、基本应用,我设计了三个基本的求比例尺的问题。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2、拓展延伸,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通过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五大块:总结全课:老师拿出一开始的拿的尺子,问学生这是比例尺吗?学生哈哈大笑。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也概括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说板书设计:板书反应出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8各位老师:你们好!
40、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即P33页例1和P34页的例2题及相关练习。(二)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
41、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去实验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他们乐于探索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同时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思想。(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重、难点应定位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2、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二、说学情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三、说教法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想我要转变观念,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要成为儿童生活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
43、力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并自己总结出规律。本课的教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寓教于乐,形象直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四、说学法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2.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动力。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结论、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五、说教学流程(一)教学准备1.学生动手操作的小正方体积木若干套。2.自制课件。(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如下图,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2、如果较大的物体用1立方厘米去量好不好?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呢?(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实验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