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ppt(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熟读、背诵;、巩固文言基础知识,熟读、背诵;2、“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文中的小故事中是怎的精神在文中的小故事中是怎样体现的?样体现的?3、如何评价孔子、如何评价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精神?4、如何认识、评价隐者?、如何认识、评价隐者?一、解释文中的重点词汇一、解释文中的重点词汇1.告告夫夫三子三子2.以以吾从大夫之后吾从大夫之后3.君曰君曰“告夫三子告夫三子”者者4.之之三子告三子告5.何德之衰何德之衰6.已已而而!今之从政者殆!今之从政者殆而而!7.长沮、桀溺长沮、桀溺耦耦
2、而耕而耕8.使子路问津使子路问津焉焉9.而谁而谁以以易之易之10.以杖以杖荷荷蓧蓧11.四体不四体不勤勤11.植植其杖而芸其杖而芸12.止止子路宿子路宿13.杀鸡为黍而杀鸡为黍而食食之之14.见见其二子焉其二子焉15.不不仕仕无义无义16.而乱大而乱大伦伦17.晨门曰:晨门曰:“奚奚自?自?”18.既而既而曰曰19.深则深则厉厉20.浅则浅则揭揭21.末之末之难难矣矣1.告告夫夫三子三子2.以以吾从大夫之后吾从大夫之后3.君曰君曰“告夫三子告夫三子”者者!4.之之三子告三子告5.何德何德之之衰衰6.已已而而!今之从政者殆!今之从政者殆而而!7.长沮、桀溺长沮、桀溺耦耦而耕而耕8.使子路问津使子
3、路问津焉焉9.而谁而谁以以易之易之10.以杖以杖荷荷蓧蓧11.四体不四体不勤勤那,指示代词那,指示代词因为,连词因为,连词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啊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啊到,往到,往这,这样这,这样通通“耳耳”,语气词,啊,吧,语气词,啊,吧两人并耕两人并耕兼词,兼词,“于何于何”,在哪里,在哪里与与扛,担扛,担劳动劳动11.植植其杖而芸其杖而芸12.止止子路宿子路宿13.杀鸡为黍而杀鸡为黍而食食之之14.见见其二子焉其二子焉15.不不仕仕无义无义16.而乱大而乱大伦伦17.晨门曰:晨门曰:“奚奚自?自?”18.既而既而曰曰19.深则深则厉厉20.浅则浅则揭揭21.末之末之难难矣矣立,插,动词立,
4、插,动词留,使留,使停止停止给给吃吃使使拜见拜见做官,动词做官,动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哪里,代词哪里,代词不久,过了一会儿不久,过了一会儿穿着衣裳涉水穿着衣裳涉水提起衣裳提起衣裳辩驳辩驳二、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并加以说明二、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并加以说明之三子告,不可。之三子告,不可。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而谁以易之而谁以易之子路行以告子路行以告鸟兽不可与同群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至,则行矣。至,则行矣。奚自奚自有心哉,击磬乎!有心哉,击磬乎!鄙哉,硁硁乎!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莫己知也末之难矣末之难矣省略省略省略省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省略省略宾语
5、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省略省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背诵背诵18.5章和章和18.7章章中的中的“子路曰子路曰”至该至该章结束部分。章结束部分。三、孔子三、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本文的这些小故的精神在本文的这些小故事中是怎样体现的?事中是怎样体现的?答案:答案:1 1、齐国的大臣陈成子杀死简公,孔子向鲁哀公和、齐国的大臣陈成子杀死简公,孔子向鲁哀公和“三三子子”禀告,希望加以干预。孔子明知他们不会采纳自己的意禀告,希望加以干预。孔子明知他们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但还是坚持禀告。见,但还是坚持禀告。2 2、楚狂
6、接舆讽刺孔子不识时务,建议他放弃理想,并、楚狂接舆讽刺孔子不识时务,建议他放弃理想,并说从政很危险,但孔子并没有动摇,还想与之理论。说从政很危险,但孔子并没有动摇,还想与之理论。3 3、长沮、桀溺认为世道混乱,无人能改变,劝子路跟他、长沮、桀溺认为世道混乱,无人能改变,劝子路跟他们一起隐居,但孔子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需要人去改变。们一起隐居,但孔子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需要人去改变。4 4、子路对荷蓧丈人进行评论的话、子路对荷蓧丈人进行评论的话“君子之仕也,行其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也表达了孔子的心声。也表达了孔子的心声。5 5、荷篑者认为孔子很浅
7、薄固执,不知变通(、荷篑者认为孔子很浅薄固执,不知变通(“深则厉,深则厉,浅则揭浅则揭”),孔子不予辩驳,但心中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孔子不予辩驳,但心中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四、四、对孔子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周游求仕的信念、周游求仕的行为,不少隐者持否定态度,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的行为,不少隐者持否定态度,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待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念?你怎么看待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答案: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坚信自己的事业合答案: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自己的学说能够造福社会,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于
8、仁道,自己的学说能够造福社会,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人树立一个典范。“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世的思想,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激励和榜样作用。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激励和榜样作用。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析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先,要分析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其次,从斗争策略上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和
9、崇高理想。其次,从斗争策略上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牺牲。(言之成理即可)应做无谓牺牲。(言之成理即可)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接舆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你认为孔子想跟要表达什么意思?你认为孔子想跟“接舆接舆”说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说什么?你是如何看待“接舆接舆”这类隐者?这类
10、隐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接舆要表达的意思:接舆要表达的意思: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现。乱世已甚,不可复治。行衰败的表现。乱世已甚,不可复治。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应该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应该改变自己的追求。改变自己的追求。从下文中孔子说的从下文中孔子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和子路说的和子路说的“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这些话可这些话可以看出,孔子想说的是以看出,孔子想说的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
11、变现状。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之类的话。之类的话。看待看待“接舆接舆”这类隐者:这类隐者: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中流砥柱”,于是选择隐居避世。他们,于是选择隐居避世。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他们沟通交流,他们沟通交流,“欲与之言欲与之言”。隐者们对现实的黑暗混乱有隐者们对现
12、实的黑暗混乱有着清醒的认识,不愿意冒着政治风险去做无谓的徒劳。这些着清醒的认识,不愿意冒着政治风险去做无谓的徒劳。这些隐士是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只是面对动乱现实采取洁身自隐士是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只是面对动乱现实采取洁身自好、隐居避世的做法。好、隐居避世的做法。一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桀溺)曰:(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1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点?(2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答案:答案:(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观点。(2)赞成孔子的观点。)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
14、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为之”才有才有希望。希望。赞成桀溺的观点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
15、靠一己之力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问题探讨问题探讨 二、阅读二、阅读“陈成子弑简公陈成子弑简公”一章,回答下列问题:一章,回答下列问题: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沐浴而朝”
16、?报告无效后?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沐浴而朝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不敢不告不敢不告”说明孔子说明孔子一方面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天”和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
17、为之”的意味。的意味。反复申说反复申说“不敢不告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问题探讨问题探讨 一、阅读一、阅读“陈成子弑简公陈成子弑简公”一章,回答下列问题:一章,回答下列问题: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沐浴而朝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不敢不告不敢不告”说明孔子说明孔子一方面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天”和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的意味。反复申说反复申说“不敢不告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