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课件15章资料.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犯罪心理学课件15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课件15章资料.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犯罪心理学课件15章v二、研究课题二、研究课题1.1.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理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理论 2.2.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 3.3.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文化因素 4.4.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 5.5.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6.6.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7.7.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8.8.常见青少年犯罪类型分析常见青少年犯罪类型分析9.9.青少年犯罪的预测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预测和预防 v三、青少年犯罪心
2、理学的学科性质三、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v(一一)是犯罪学科与心理学科之间的是犯罪学科与心理学科之间的交叉交叉学科学科v(二二)是一门偏向社会学科的是一门偏向社会学科的综合综合性性学科学科v(三三)既是理论学科又是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应用学科学科v(四四)是一门是一门或然或然性学科性学科犯犯 罪罪 学学 科科规范学规范学犯罪学犯罪学刑事司法学刑事司法学犯罪防治学犯罪防治学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人:犯罪人类学犯罪人:犯罪人类学 犯罪生物学犯罪生物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理学犯罪精神病理学犯罪现象:犯罪社会学犯罪现象: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心理学犯罪社会心理学 犯罪
3、地理学犯罪地理学 犯罪统计学犯罪统计学刑事侦查学刑事侦查学 刑事检察学刑事检察学 刑事审判学刑事审判学 刑事司法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 法医学法医学 司法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政策学 刑罚学刑罚学 罪犯矫治学罪犯矫治学 刑事被害人学刑事被害人学心心 理理 学学 科科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发展心理学学异常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实验心理实验心理学学差异心理学差异心理学 生理心理生理心理学学比较心理学比较心理学 数理心理数理心理学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 职业心理学职业心理学 艺术心
4、理学艺术心理学法律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其它应用心理学其它应用心理学v第二节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研究现状与意义v一、建国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变化趋势一、建国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变化趋势v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5(由高到低)(由高到低)v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66-1976(数量大增)(数量大增)v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77-1980(短暂平稳后上至最高点)(短暂平稳后上至最高点)v第四阶段:第四阶段:1981至今(始终高居不下,并出现至今(始终高居不下,并出现新特点)新特点)二、特点二、特点v1.1.低龄化低龄化v2.2.在校生犯罪人数增加在校生犯
5、罪人数增加v3.3.团伙犯罪突出团伙犯罪突出v4.4.犯罪前主要为辍学无业者和学生,低学历者多,有劣犯罪前主要为辍学无业者和学生,低学历者多,有劣迹史的多迹史的多v5.5.最多的犯罪类型为抢夺、抢劫、盗窃、杀人、伤害、最多的犯罪类型为抢夺、抢劫、盗窃、杀人、伤害、强奸等,暴力犯罪居首强奸等,暴力犯罪居首v6.6.无明确动机的犯罪占一定比例无明确动机的犯罪占一定比例v7.7.突发性犯罪的案件居多突发性犯罪的案件居多v8.8.作案手段方式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作案手段方式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v9.9.作案区域明显,大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作案区域明显,大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v10.10.重新犯罪率
6、高重新犯罪率高v三、研究意义:三、研究意义:v1.1.理论意义理论意义v2.2.实践意义:实践意义:v揭露打击犯罪揭露打击犯罪v预防预测犯罪预防预测犯罪v教育改造犯罪教育改造犯罪v更好培养下一代更好培养下一代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v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v犯罪心理的隐蔽性犯罪心理的隐蔽性v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v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v不可重复性不可重复性v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v1.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v2.测验研究法测验研究法v3.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v4.调查的方法(样本调查、访谈)调查的方法(样本调查、访谈)v
7、5.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第二章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v一、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结构一、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结构v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这些心理因素包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这些心理因素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主观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主观范畴。范畴。v2.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犯罪行为实施前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已经存在的
8、、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那些畸变心理因素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组合。是。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依据。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依据。v3.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v不良交往与模仿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不良交往与模仿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v个体对消极社会信息的选择为犯罪心理的形成做了个体对消极社会信息的选择为犯罪心理的形成做了量的积累量的积累v违法尝试获得体验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关键违法尝试获得体验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关键v不良行为的定型化是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
9、不良行为的定型化是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v犯罪意向的萌发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标志犯罪意向的萌发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标志v二、犯罪行为二、犯罪行为v从刑法的角度分析从刑法的角度分析v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v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关系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关系v(一一)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v1.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v2.2.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v3.3.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
10、发生在后。v(二二)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v1.1.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v2.2.要剖析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罪行为。要剖析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罪行为。v3.3.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如刑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如刑法中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分即是如此。法中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分即是如此。第三章第三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理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理论v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学的原因论生物学的原因论v一、天
11、生犯罪人论一、天生犯罪人论v集大成者:集大成者:意意 切萨雷切萨雷龙勃罗梭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Cesare Lombroso,1835-19091835-1909)v犯罪人类学派创始人犯罪人类学派创始人v犯罪是人类的返祖现象犯罪是人类的返祖现象v天生犯罪人天生犯罪人v二、体型说二、体型说v1 1、德国精神病学家、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尔(克雷奇默尔(Kreschmer1921Kreschmer1921)v2 2、美国生物学家谢尔顿、美国生物学家谢尔顿ShaldonShaldon(19411941)v三、遗传说三、遗传说v1 1、家族史研究、家族史研究v2 2、双生子研究、
12、双生子研究v3 3、染色体说:、染色体说:XXYXXY、XYYXYYv4 4、收养子女研究、收养子女研究 v四、生化因素四、生化因素v内分泌及荷尔蒙的影响内分泌及荷尔蒙的影响v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会增加反社会行为的机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会增加反社会行为的机率率v女性经期、产后内分泌与女性犯罪女性经期、产后内分泌与女性犯罪v月经前综合症(月经前综合症(PreMenstrual PreMenstrual SyndromeSyndrome)(PMS)(PMS)v产后抑郁综合症(产后抑郁综合症(Postnatal DepressionPostnatal Depression,PDPD)v五、神经生理因素:
13、小脑功能失调、脑电图五、神经生理因素:小脑功能失调、脑电图异常等异常等v评价:过分夸大生物因素,忽视人的社会性评价:过分夸大生物因素,忽视人的社会性与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片面结论。但是生与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片面结论。但是生物学派的实证精神和研究问题的特殊视角值物学派的实证精神和研究问题的特殊视角值得肯定与借鉴。得肯定与借鉴。v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学的原因论社会学的原因论(一)文化冲突理论(一)文化冲突理论v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末美国年代末美国v代表人物塞林(代表人物塞林(Thorsten SellinThorsten Sellin)v犯罪是不同社会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的结犯罪是不
14、同社会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的结果果(二)社会异常论(二)社会异常论v压力论、紧张状态论、激发论压力论、紧张状态论、激发论v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美国默顿(年代美国默顿(Robert.K.MertonRobert.K.Merton)v犯罪行为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犯罪行为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v(三)亚文化群理论(三)亚文化群理论v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科恩(年代科恩(Albert CohenAlbert Cohen)等)等v亚文化群是指持有相同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又处境亚文化群
15、是指持有相同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又处境相同的社会成员,为了相互支持、相互保护以及相同的社会成员,为了相互支持、相互保护以及相互满足其他多种需要,寻求另外一种不同的能相互满足其他多种需要,寻求另外一种不同的能够使自己体会到自己价值的社会方式而结成的一够使自己体会到自己价值的社会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群体,因其文化特征不同于主流文化而称为亚种群体,因其文化特征不同于主流文化而称为亚文化群。文化群。v(四)标签理论(四)标签理论v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美国年代美国v贝克尔(贝克尔(Howard S.BeckerHoward S.Becker)利莫特)利莫特 Ednin Ednin M.LemertM.L
16、emert)v依据社会学中的形象互动理论依据社会学中的形象互动理论v个体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个体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继发越轨行为是对社会控制机制轨者的标签。继发越轨行为是对社会控制机制的烙印化的一种适应。的烙印化的一种适应。v所谓贴标签就是立法者、司法者、社会舆论把所谓贴标签就是立法者、司法者、社会舆论把某些个体定义为越轨者的过程。某些个体定义为越轨者的过程。v(五)学习理论(五)学习理论v1.1.模仿论模仿论 塔尔德塔尔德 法国法国v模仿法则:近距离法则,上至下法则,模仿法则:近距离法则,上至下法则,取代法则取代法则v2.2.不同接触理论不同接触理
17、论 美国美国 萨瑟兰(萨瑟兰(E.H.Sutherland,1883-E.H.Sutherland,1883-19501950)v犯罪(越轨)行为是习得的;犯罪(越轨)行为是习得的;v是在与周围他人的互动中习得的;是在与周围他人的互动中习得的;v主要发生在接触程度最亲密的个体之间;主要发生在接触程度最亲密的个体之间;v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的技巧、动机、态度和对自身行为合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的技巧、动机、态度和对自身行为合理化辩解等方面;理化辩解等方面;v关于犯罪动机和态度的特定方向是从法律赞许或不赞许的定义关于犯罪动机和态度的特定方向是从法律赞许或不赞许的定义中学习而来的中学习而来的v3.
18、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v家庭影响,副文化影响,宣传工具的影响家庭影响,副文化影响,宣传工具的影响v第三节第三节心理学的原因论心理学的原因论v(一)病态人格说(一)病态人格说v犯罪人的显著特点:缺乏道德感,反社会性强犯罪人的显著特点:缺乏道德感,反社会性强v(二)低能说(二)低能说v(三)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三)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v1 1、侵犯性说、侵犯性说v2 2、性冲动说、性冲动说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 力比多(力比多(libidolibido)v(四)认知与道德发展理论(四)认知与道德发展理论v1.1.皮亚杰(皮亚杰(J.PiagetJ.Piaget):):v 道德发展三阶段
19、:无律、他律、自律道德发展三阶段:无律、他律、自律v2.2.科尔伯格(科尔伯格(L.KohlbergL.Kohlberg)v 道德推理发展三水平六阶段道德推理发展三水平六阶段v第四节第四节 整合理论(多元性理论)整合理论(多元性理论)v由于上述各学科的犯罪理论兴起,同时每种理由于上述各学科的犯罪理论兴起,同时每种理论又有其独特性与限制性,因此近代许多学者论又有其独特性与限制性,因此近代许多学者倾向于以综合观点来解释犯罪,称为整合理论,倾向于以综合观点来解释犯罪,称为整合理论,即认为形成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而非单一因即认为形成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而非单一因素所形成,只是可能造成偏差行为的某一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犯罪心理学 课件 15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