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背景介绍及概背景介绍及概念念模型内容模型内容模型应用模型应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Email:diclemenumbc.eduOffice:Math/Psychology 340Phone:410.455.2811成瘾与健康行为变化联系方式研究领域任职马里兰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和院长。卡罗迪克莱门特(Carlo DiClemente)出版Phone:401.874.2830Email:jopuri.eduOffice Location:42W CPRC Building400多篇关于行为变化动力学的论文的作者或合著者2016年出版了Changing to thrive:overcom
2、e the top risks to lasting health and happiness联系方式贡献任职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肿瘤预防研究中心的主任。詹姆斯普罗查斯卡(James O,Prochaska)出版1983年开始的行为变化模型的主要开发者,扩展了相关理论,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检验该模型,并为其辩护。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主要由研究者詹姆斯普罗查斯卡(James O,Prochaska)和卡罗迪克莱门特(Carlo CDiclemente)共同提出。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型脱胎于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中的主流理论的比较分析,最初是从研究戒烟过程发展而来的。詹姆斯普罗查斯卡博士在学校学习准备
3、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的时候,他的父亲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他没能够帮助父亲,也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到死也不信任心理治疗。这使他在心理治疗方面进行了更多钻研,并最终导致了跨理论分析的产生。背景介绍及概念依照普罗查斯卡博士最初的一项关于心理治疗体系的著作。他对有关心理治疗和行为变化的18种主要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来源于弗洛伊德学派思想中的意识唤起(consciousness raising),来自斯金纳传统理论中的突变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和来自罗杰斯理论中的协作关系(helping relationships)等。TTM综合了主要心理学理论的精华且又将这些理论有机地结
4、合成一个改变行为的完整方法,因此,这一理论模型采用“跨理论”这一术语。该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受到本国癌症研究所和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等组织赞助的项目的关注。背景介绍及概念模型内容介绍模型内容介绍Part2跨理论模型的概况 跨理论模型(TTM)认为:个体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着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发展。该理论模型试图去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为什么发生。它描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得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改变阶段改变阶段权衡阶段权衡阶段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改变方法改变方法The Stages of ChangeD
5、ecisional BalanceSelf-efficacyThe Processes of ChangeTTM结构结构改变阶段改变阶段无意图期无意图期 (PrecontemplationPrecontemplation)意图期意图期 (ContemplationContemplation)准备期准备期 (PreparationPreparation)行动期(行动期(ActionAction)维持期维持期 (MaintenancMaintenanc)结果结果 (TerminationTermination)改变阶段改变阶段准备期准备期意图期意图期无意图期无意图期*在未来6个月中无行为改变打算*
6、尚未意识到自己行为有问题*曾尝试过改变,但因失败使其受挫。*开始到自己行为问题,并打算在6个月内改变。*有意愿,试图去改变;了解改变行为的好处。*但也明白自己改变行为的困难。-陷入长沉思期(行为延迟)*在不久将来(一个月内)采取行动。*在过去一年已采取零星行动。对所采取的行动已有计划。(ex:参加健康教育课程、接受咨询)改变阶段改变阶段结果结果维持期维持期行动期行动期*已产生些规律行为,但行为改变仍然是新的,尚未稳定的变化。*需要行为改变者注意和警戒。*已维持新行为6个月以上。*行为变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有信心可以一直维持。*测量个体是否符合任何一个变化阶段的标准。权衡阶段权衡阶段权衡利益和
7、代价孰轻孰重权衡利益和代价孰轻孰重来自来自Janis&Mann(1977)Janis&Mann(1977)提出的决策模型提出的决策模型为自己、别人带来好处;为自己、别人带来好处;从自己、别人得到认同从自己、别人得到认同为自己、别人带来坏处;被自己、别人否定为自己、别人带来坏处;被自己、别人否定自我效能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概念: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些影响自己人生的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与信念班杜拉-“-“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本质:本质:a)自我判断b)b)可变可变,与特定特定情境和事件有关c)一般自我效能=自尊d)结果预期?
8、自我效能预期?哪个更更能能预测表现?班杜拉班杜拉班杜拉班杜拉(Albert Bandura)(Albert Bandura)、19771977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实践成功经验实践成功经验-最佳途径最佳途径毕业生就业面试、二次减肥、生理状况生理状况-生理情绪的影响生理情绪的影响学生考试、脑卒中患者康复,动力or阻力言语劝导言语劝导-专业人员指导、建议,专业权威、诚信专业人员指导、建议,专业权威、诚信影响不大、医生建议肝癌患者戒酒替代经验替代经验-观察社会示范、观察社会示范、“别人可以我也可以别人可以我也可以”老师们争取国自然、学生成绩、戒烟01020304自我效能
9、理论回顾自我效能理论回顾改变方法改变方法1.1.意识觉醒意识觉醒 (Consciousness raisingConsciousness raising)2.2.情感唤起情感唤起 (Dramatic reliefDramatic relief)3.3.自我再评价自我再评价 (Self-reevaluationSelf-reevaluation)4.4.环境再评价(环境再评价(Environmental Environmental reevaluationreevaluation)5.5.自我解放(自我解放(Self-liberationSelf-liberation)6.6.社会解放社会解放
10、(Social-liberationSocial-liberation)7.7.情景替代(情景替代(Counter conditioningCounter conditioning)8.8.增强管理(增强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Contingency management)9.9.控制刺激控制刺激 (Stimulus controlStimulus control)10.10.帮助性人际关系(帮助性人际关系(Helping relationshipHelping relationship)改变方法改变方法改变方法改变方法意识觉醒意识觉醒提高对特定问题行为原因、结果和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行为 转变 模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