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起搏器疗效.ppt
《运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起搏器疗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起搏器疗效.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运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起搏器疗效运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起搏器疗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凌峰凌峰心肺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CEPTCEPT)的主要)的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指标CEPTCEPT评价频率适应性起搏疗效评价频率适应性起搏疗效运用运用CEPTCEPT评价评价CRTCRT疗效疗效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心肺功能运动负荷试验心肺功能运动负荷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心肺运动试验是在是在严密的监护条件下,让患者在负荷下运动,检测患者运动时的氧耗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
2、CO2)、分钟通气量(VE)等,以患者运动时的最大氧耗量VO2max及无氧阈(AT)表示患者的活动耐量,以评估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VOVO2 2maxmax)指运动中每分钟能吸入体内并被身体利用掉的最大的氧的数量。在负荷逐渐递增的运动过程中,氧的摄入量(VO2)不再随运动负荷(功率)和心率的增加而增加,这时的VO2叫做VO2max。它表示肌体氧利用的最大上限,同时它反映肌体的气体运输系统(肺、心血管、血红蛋白)以及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是否正常。心心衰衰患患者者会因氧利用和氧流障碍使VO2max下降。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无氧阈无氧阈(anaerob
3、ic threshold,AT)当最大吸氧量的百分利用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身体中才开始聚集乳酸,这个临界点称之为无氧阈。也就是说无氧阈是指在负荷递增的运动过程中,肌体内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此点时体内乳酸的形成率和从血液中的清除率达到动态的平衡。AT值表明体力活动和心肺系统能为肌肉提供足以维持有氧代谢摄氧量的最高水平。用于运动耐力的评价。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最大每分钟通气量(最大每分钟通气量(VEmaxVEmax)是指伴随着VCO2的上升而增加的VE,正常情况运动期间的最大通气量VEmax一般可以达到MVV的6070%,VE的增加取决于肺的代偿
4、能力,因而VEmax是呼吸运动受限的关键指标。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氧通气当量氧通气当量(VE/VO2或EQO2)是指消耗一升摄氧量时所需要的通气量。是确定无氧阈的最敏感的指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或EQCO2)是指排出一升二氧化碳时所需要的通气量。是评估运动试验结果的重要指标。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心肺运动试验主要观察指标心肺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CEPTCEPT)的主要观)的主要观察指标察指标CEPTCEPT评价频率适应性起搏疗效评价频率适应性起搏疗效运用运用CEPTCEPT评价评价CRTCRT疗效疗效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频率适应性起搏
5、频率适应性起搏频率适应(也称为频率调整)起搏可在窦房结不能提供适当的心率时使患者改变心率以适应机体的需要频率适应起搏适用于:变时性功能不全患者(在运动时心室率不能增加至适当的水平或者不能满足其它代谢需求)伴有较低心室应答能力的慢性房颤患者心脏每搏排血量的储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达50%心率储量能适应新陈代谢的要求将总的心输出量增加到三倍0 0日常活动日常活动频率适应性起搏频率适应性起搏固定频率起搏固定频率起搏 正常心率正常心率1501501001005050睡眠睡眠醒来醒来静座静座走路走路奔跑奔跑休息休息心率心率 (bpm)(bpm)频率适应性起搏频率适应性起搏 当机体对血氧需求增加时,起搏器可确
6、保心室率增加,以增加额外的心输出量,心率的改变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甚至在日常活动中都需要动用心率储备。心率与氧需求的关系心率与氧需求的关系PACE,Oct.1995,Dr.Neal Kay氧传递所需氧耗氧赤字心率增快时,氧氧耗耗量量(VOVO2 2)呈台阶式上升;心率加快,含氧血泵到全身,需较长时间达到新平衡。频率应答与新陈代谢需求的关系频率应答与新陈代谢需求的关系研究证明需整合一种反应快速的感应器与一种相对反应较慢的感应器共同运作来贴近正常人代谢需要的心率反应,包括:静息至中度运动量时,需快速起搏,以达到快速增加心率,从而减少氧耗赤字的目的;在高代谢水平时,应均衡提供与代谢增加相贴近的
7、心率变化,是相对慢的频率反应“Physiologic demand during submaximal and maximal exercise mayRequire different heart rate responses”PACE,Oct.1995,Dr.Neal Kay运用运用CEPTCEPT评价评价DDDRDDDR对比对比DDDDDD起搏起搏运用运用CEPTCEPT评价评价DDDRDDDR对比对比DDDDDD起搏起搏研究目的:对比变时性功能不全的患者运用DDDR与DDD模式起搏,哪种更优。研究对象:连续入选8例的起搏器适应症病人。年龄5374岁(男5女3)。其中5例具有变时性功能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用 运动 试验 评价 起搏器 疗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