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道德概论.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第七章第七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第二节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一、教学是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n教学是以知识、技能、道德伦理等为媒介的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是凝聚了人类崇高道德理想、道德精神和人类文明结晶的活动。n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精神共同发挥的工作。通过教学,师生双方可以体悟到运用规律进行创造的“人的本质力量”,发展自由创造的意志和能力。n教学工作使学生找到攀登智慧高峰的捷径,获得走向生活、创造
2、生活的底蕴和勇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同样得到了智慧的滋养,对知识和人生形成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使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加崇高。n教学工作是求真、向善和趋美的工作。n教学“求真”:教学内容提示了事物发展规律,符合科学性、真理性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认识方式,即以与科学认识活动相一致的方法去学习科学知识。n教学“向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联系实际过程中,提高了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理想、情操和人格教育的内容。n教学“趋美”:科学自身的美对学生的熏陶,教学活动唯美的组织,生动形象,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
3、,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体验。而学科的真、善、美又都统一在教学活动中,以美引真、以真储善。二、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n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n教师严谨治学,善于钻研,勤于进取,学识渊博,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n教师治学马虎,不思进取,不肯钻研,不学无术,教学敷衍,玩忽职守,必然误人子弟,损害教育事业。n德国第斯多惠说: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的整个人格来使教学有趣”。捷克夸美纽斯:“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n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问题n教师业
4、务素质跟不上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教师知识陈旧、方法单一、观念落后。n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高度的自律精神支撑。教学各环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都是良心活,难以用统一指标尺度来衡量。n“浮躁”之风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十年磨一剑”、“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做学问态度被逼到主体意识以外,教师追求短期效益,整天忙于炮制文章,申报课题,参与评奖,忙着参与各种社会办学,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制约高校教师教学的因素制约高校教师教学的因素n学校激励政策明显向科研倾斜,教学经费和精力被挤占n教师教学工作量过大、负担重n领导政绩观和校内舆论氛围对教学不利n教师本人心有旁骛。n
5、青年教师匆忙登台上课第二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一、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n科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n教学对象的主体性:n一是教学出发点是人;n二是教学的主体是人。n教学目标的发展性:n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康、丰实的个性。n其次,要激活学生经验,实现知识向智力转化。n最后要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能力。n教学要求的全面性:n通过各科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学习信念,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而不是将知识仅仅作为一种现成的结构来掌握。n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n社会背景:n高等教育大众化大众化直接造成了大学中师生比例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地改变了大学校
6、园中的学术生活,改变了师生关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n高校教学理念的更新从高深学问向高深技能扩展(普通劳动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复合型学习转变。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n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n教师只有精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才能在更深广的背景下高屋建扳、运筹帷握地处理教材,并运用自如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比书本多得多的收获。n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达到对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材料等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还要对本专业的学术动态、理论前沿有所
7、了解,这是一种需要多年的积累、修正和提高才能完成的功夫。n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n第一,只有广博的知识面、丰富的学问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没有足够的知识量,就无法保证所要讲授知识的质;任何一个学科或专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存在着相通、相依的关系。n第二,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知识贫乏的教师即使对本专业十分精通,但讲起课来也必然是缺乏趣味性、启发性,气氛沉闷。而知识丰富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揭示更多的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路。n第三,只有知识广博的教师才能对学生产生极强的磁性,把广大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n教师要掌握
8、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n掌握教育理论,可以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培养理论思维能力,能够对各种教育现象、教育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目的性和合理性的自我意识水平,使教育教学工作更符合科学规范和更富于艺术性;n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作用的发挥,常常以潜隐的方式渗透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机智中间,在无意识、非预期中“帮了教师的忙”,提高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质量;n掌握教育理论,特别操作性强的教育理论,如各学科教学论及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鲜活的理论,对改善教育状况起积极作用。掌握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掌握教育学、教学论范畴的规律和原则体系,也是增强教育实践科
9、学性的基本前提。n 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n一是要学好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n二是学好专向性的理论,主要是与教师的具体工作相联系的,如学科教育学、学科教学论和学科教育心理学等;n三是学习动态性的理论,即教育新思潮、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新的教育实践经验;n四是教育的其他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统计学等,使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更趋深厚。n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n教师要掌握精深广博的知识,必须做到勤奋好学。n知识的不断陈旧、更新,也要求教师学而不厌。n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急剧增加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n
10、随着知识总量的迅速膨胀,也带来了知识的老化问题。n学而不厌、锐意进取,还是教师保持自身魅力的需要。教师如果停止了学习、探索、发现,就会变得枯燥、呆板,精神世界就会贫乏僵化。学生从教师身上再也发现不了什么新鲜的东西、“闪光”的东西,学生会感到兴趣索然。三、提高教育专业能力n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普通话、语言正确、语汇丰富、表达连贯、合乎学生的理解水平。此外,n一是要准确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推理合乎逻辑;语言表述能确切地表情达意,阐发得体;善于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难懂的内容通俗化。n二是配合教学进程,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解疑释惑,相机诱导。讲解分析言简意赅,精辟透彻。概括
11、凝练准确,举一反三。启发性教学,授人以渔。n三是用形象的语言表述教学内容,注重艺术性和感染力。以声传情,以音动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中,为教学的魅力所吸引。n 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多阅读、多听,进行模仿和练习,始终有一个学习语言、锤炼语言的意识。n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n一是养成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钻研教材是 一种深透的分析性阅读,需要精细地揣摩,一而再、再而三反复推究,甚至要为几个字、一两个要领而苦苦思索,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教材。n二是从整体性、准确性和教育性方面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各章或各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和确定重
12、点、难点,不产生错误和偏颇。深刻认识教材内容的教育意义。n三是把握教材要步步升华。分析知识的深层蕴涵、教学意义、内在逻辑,把教材内容悟成自己的知识,把教材文字化成自己口头语言,对教程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整合。n四是汲取和利用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既要博览,拓宽视野,又应约取、活用,不盲从滥用、生吞活剥。n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把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媒介和教育环境等要素有机地联系和组织起来,才能使它们产生教育功能。n一是对教材的组织加工能力。教师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必须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最优化加工处理。n二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
13、学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指向多元目标、充满情趣的学习过程。n三是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协调班内各种关系,帮助集体确立奋斗目标,组织选拔好学生干部,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各种才能都得到调动和提高,使班级成为坚强、友爱、进取的集体。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必要参与集体组织的活动,并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四、注重全面教学改革n教学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是:n第一,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尊重学生个性、注意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得出结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实现。n第二,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近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分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但不利于
14、对世界整体性的把握。要改变孤立的“分析法”,加强相邻和相近学科的联系和转换。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又注重人生观、世界观培养。n第三,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要改变传统的“传授一接受”教学方法体系,建立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以师生共同活动为途径的新的教学方法体系。n一是形成以师生共同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师生统一活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活动过程。n二是建立与科学认识活动相一致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设)指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理论推导)帮助学生展开讨论或重新审视认知的步骤
15、,再行总结和评价,贯穿始终是学生主动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五、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n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目标、效果及过程的反复审视、不断改进,从而不断发现教学规律,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佳效应,这就是教学评价。n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针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及时进行调控或改进。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n一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重在评判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是否符合教育学的有关公理或公认的标准;n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针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取得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进步进行总结。n教学评价使教学活动成为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目的、结果、方法、过程有清楚的自我意识,才能使教学活动成为自觉的过程;对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全面考察和反思,才能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评价使教学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成为现实过程,使教学活动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n教学评价促进正确认识教学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教师自己,使教学活动成为具有科学能动性的活动。n教学评价指导教学活动使之成为自觉的、科学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具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功能。反复审视和发掘古今中外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思想,找出关键问题加以解决,实现认识的不断更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教学活动成为现实和未来相结合的活动。第七章 重点内容n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