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2 年年-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卷力综合练习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A.文化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本体性知识【答案】B2、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A.传授知识B.依法执教C.教书育人D.培养能力【答案】C3、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
2、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答案】B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能力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主题教育论D.成就动机论【答案】B5、教师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工厂、博物馆、社区等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称为()。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课堂教学D.探究教学【答案】A6、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答案】A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答案】B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3、忠诚B.热爱学生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D.教师的责任心【答案】B9、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A.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C.文字的产生和使用D.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答案】C1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答案】C11、少先队活动的根本特性是()A.教育性B.组织性C.实践性D.趣味性【答案】B12、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A.信息技术教育B.德育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答案】B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答
4、案】D14、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D15、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A.教育性B.趣味性C.实践性D.自主性【答案】A16、张老师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常常激励学生尽量列举所有可能,这种思维训练方法是()。A.分合法B.清单法C.试误法D.头脑风暴法【答案】D17、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A.夏朝B.殷周C.三国D.秦朝【答案】B1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A.权威型、惩罚型、放任型B.民主型、惩罚型、权威型C.监督型、民主型
5、、权威型D.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答案】D19、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答案】A20、根据课程的管理主体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实践性课程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答案】A21、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答案】D22、与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不相符合的是()A.调节控制能力增强B.冲动性增强C.内容不断丰富D.社会性成分增加【答案】B
6、23、()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它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A.实践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文化知识D.条件性知识【答案】D24、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学生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的原则。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答案】D25、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A.诱导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答案】D26、“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7、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答案】C27、在学习成败的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A.运气好坏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努力程度【答案】D28、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根治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A.注意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B.住院治疗C.服用口服痢疾活疫苗D.切断传染源【答案】D29、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长善救失【答案】B30、“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答案】A31、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
8、摄影作品大赛属于(?)。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答案】D32、阿特金森通过研究发现,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的是()A.力求成功者B.避免失败者C.矛盾者D.所有人【答案】B33、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答案】C34、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A.引起学生注意B.揭示教学目标C.适时给予反馈D.评定学习结果【答案】A35、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A.种主体活动B.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种文化活动【答案】C36、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A.实验法B.测量法C.会谈法D.观察法
9、【答案】C37、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关注()A.教师B.生存C.学生D.教材【答案】C38、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C.综合实践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答案】A39、“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类型。A.专制型B.自由型C.放任型D.民主型【答案】D40、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答案】C41、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A.挫
10、折现象B.抑制现象C.干扰现象D.高原现象【答案】D42、教师在讲授贺知章的咏柳时,挑选了三首乐曲让同学们根据语境选择一首。这种教学方法是()A.讨论法B.讲授法C.演示法D.练习法【答案】C43、陈老师从电影陈毅市长中选取了一些最能突出陈毅革命生涯和个性气质的镜头,对它们进行剪辑后播放给学生观看,由此导入新课梅岭三章的学习。这种新课导人方法其中()。A.设疑导入B.直观导入C.析题导入D.以旧换新【答案】B44、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A.若干等级B.五个等级C.三个等级D.四个等级【答案】B45、我国于 1862 年在北京的()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A.奏
11、定学堂B.南洋公学C.乡学D.京师同文馆【答案】D4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答案】B47、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学者是法国教育家()A.布鲁纳B.斯金纳C.保罗朗格朗D.赞科夫【答案】C4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该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B49、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答案】A5
12、0、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效能感【答案】A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以第 26 题为例:26.【参考设计】问题(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13、标: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7数学的兴趣。2.教学重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问题(二):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1.教师出示 PPT 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答案】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1.教师出示 PPT 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
14、理由。2.区别整数与小数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作小数,“.”叫作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二、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生:(略)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
15、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师:痛苦,悲愤呀!生:非常难过,可能整天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 20 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
16、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呜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生:是在为老百姓!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师:在江西上饶 20 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师(深情引述):1207 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
17、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杀贼!杀贼!(CAI 出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CAI 出示)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答案】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优点在于:能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辛弃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领着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味词韵意趣,想象情景,让学生深刻感悟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欣喜之情。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不仅饱满而且能够紧密相扣,学生亦能为情所动,随情而读,课堂洋
18、溢着浓郁的诗情。但也有一些缺憾之处:(1)缺乏开放性,教学设计过于严谨。驾轻就熟的梳理与密集流畅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抢眼”,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处处有被“牵”着的痕迹,教学设计显得不够开放。(2)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理念上,我们都懂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预设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本教学片段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诗词,但是预设导语中夹杂着现成理解的直接呈现,因而就忽视了学生品味诗词的方式与过程。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对用词的妙处有亲切而自然的体悟,但是没有主体情感的
19、积极参与,领悟就不会深刻。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 100 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 10 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 10 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20 分)【答案】【答案要点】教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和处理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例如,本材料中的老师,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综合 练习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