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知识讲解.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知识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知识讲解.ppt(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肠道正常菌群分布肠道正常菌群分布肠道微生物是指在宿主消化道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定植于肠道黏膜上的微生物菌群为主,通常情况下有益于宿主建立稳定的内环境。胎儿肠腔相对无菌,出生后数小时出现细菌定植: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u 有学者曾提出,一个健康人全身寄生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有1271g之多,其中眼1g、鼻10g、口腔20g、肺20g、阴道20g、皮肤200g,当然最多的还是肠道,达1000g,总数为100亿个,相当于人体细胞数的10倍;u肠道内细菌总数100亿个,400-500菌种,重量1Kg左右;u多种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为需氧菌的1000倍
2、;厌氧菌、原籍菌:专性厌氧,低免疫原性 类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共生菌:一般无传染性 芽孢菌属外籍菌:过路菌,病原菌,高免疫原性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胃:PH4,细菌繁殖 进食时胃内细菌数:104/ml小肠:肠液量大,胆汁酸、消化酶、氧气有杀菌作用 空肠:103-105/ml,G+需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回肠:105-107/ml,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回盲瓣以后:1010-1012/ml,98%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肠球菌、链球菌;潜在致病菌浓度较低;通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不会致病,当宿主有功能性改变或外界理化改变可致肠道微环境紊乱,生理情况下机体通过反馈机制自稳;当肠道自身无法纠正菌群
3、失调时,某些肠道致病菌可致病,常为过路菌群,其次为共生菌,极少数为原籍菌。肠道菌群的作用1、生物屏障 促进消化吸收,有效将肠道内细菌、毒素局限于肠腔内2、化学屏障 代谢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代谢能量,降低肠道PH,促进肠蠕动,抑制致病菌生长;3、免疫调节70%免疫组织存在于肠道,微生物刺激建立体液黏膜免疫4、营养代谢促进胆汁酸、胆固醇等肠肝循环,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K、SASP经细菌分解为5-ASA。肠道菌群紊乱轻度:轻度:潜伏性,菌群失调较轻,临床上无不适或轻微排便潜伏性,菌群失调较轻,临床上无不适或轻微排便异常,为可逆改变,病因去除后即可恢复。异常,为可逆改变,病因去除后即可恢复。中度:中
4、度:慢性腹泻,类似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正常肠道慢性腹泻,类似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正常肠道菌显著减少,过路菌增多,一般不能自然恢复,需治疗才菌显著减少,过路菌增多,一般不能自然恢复,需治疗才能纠正;能纠正;重度重度:原籍菌大部分被抑制,少数菌种过度繁殖占绝对优原籍菌大部分被抑制,少数菌种过度繁殖占绝对优势,如由服用抗生素引起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导致的伪膜势,如由服用抗生素引起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导致的伪膜性肠炎等。必须积极治疗。性肠炎等。必须积极治疗。过路菌显著增多、双岐杆菌与乳杆菌减少常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情况下无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情况下无临床症状,可有消化吸收功能不良、食欲不症状,可
5、有消化吸收功能不良、食欲不佳、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佳、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肠道菌群紊乱有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发病;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实验室依据:A、便涂片球杆比紊乱;(参考值1:3;康白标准3:7);B、便培养B/E1;C、便涂片或培养中,非正常细菌明显增多;肠道菌群紊乱诊断菌群紊乱的微生态治疗微生态制剂特点:1、口服制剂,能粘附于人体胃肠黏膜细胞并定植;2、在胃酸和胆汁中有良好稳定性;3、能产生抗微生物物质或有抗菌活性;4、保质期长、菌种优良、活菌量高、不含耐药因子微生态制剂分类:益生菌probiotics 对宿主有利无害的活菌群和(或)死菌,包括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制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肠道 消化系统 疾病 知识 讲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