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8(辨证)(1).ppt
《中医学基础8(辨证)(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8(辨证)(1).ppt(1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 辨证n目的要求:n1、了解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步骤、各种辨证方法的意义、特点。n2、掌握八纲、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n中医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包括:n病名诊断、证名诊断病名诊断、证名诊断n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应有的、特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应有的、特殊的内容,它是治疗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殊的内容,它是治疗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据。n辨证的过程(即诊断的过程)辨证的过程(即诊断的过程)n主要是对感性阶段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感性阶段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正确的思维方法的指导下,的基础上,在正确的思维方法的指导下,运用辨证的知识,进行推理活动,求得运用辨证的知识,进行推
2、理活动,求得证名诊断。证名诊断。n 四四诊诊收集疾病相关资料收集疾病相关资料n n 探求病因探求病因 落实病位落实病位 n 分辨病性分辨病性 判断病情判断病情n 审度病势审度病势n n 阐释病机阐释病机 n n 确定证名确定证名n辨病因:即辨六淫、七情、痰饮、瘀辨病因:即辨六淫、七情、痰饮、瘀 血等血等n辨病位:即辨表证、里证。里证再辨脏辨病位:即辨表证、里证。里证再辨脏腑腑n辨病性:即辨寒热虚实阴阳辨病性:即辨寒热虚实阴阳n辨病情:即辨病情轻重、缓急、标本辨病情:即辨病情轻重、缓急、标本n辨病势:即辨病变趋势、预后与转归辨病势:即辨病变趋势、预后与转归n辨证的方法:辨证的方法:n1 1、八纲
3、辨证、八纲辨证n2 2、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n3 3、脏腑辨证、脏腑辨证n4 4、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证等 第一节 八纲辨证一、概念n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辨别疾病的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二、内容n(一)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n1、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所产生的病情较为轻浅的一类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n(1)常见的表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风湿表证、风燥表证、暑湿表证等。n(2)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喷涕、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等。n2、里
4、证:是指病邪深入脏腑、气血、骨髓所致的一类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杂病。n(1)常见的里证: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n(2)临床表现: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其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n(二)寒热辨证:n是辨明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即辨阴阳的盛衰)。n1、寒证:是机体阴盛或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或久病伤阳、或过服寒凉等。n(1)常见的寒证:实寒证、虚寒证。表寒证、里寒证。n(2)临床表现:怕冷肢凉、冷痛喜温、面色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痰涕涎轻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n2、热证:n是机体阳盛或阴虚所表现的证候。多
5、见于外感热邪、过食辛辣、或寒邪入里化热、食积化热、五志过极化火、或久病伤阴等。n(1)常见的热证:实热证、虚热证。n(2)临床表现:发热喜冷、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潮热盗汗、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n(三)虚实辨证:n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n1、虚证:是指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即阴阳气血精津亏的证候。多见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七情太过、劳倦过度、久病伤证、汗吐下太过、失血等。n(1)常见的虚证: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虚、精虚等。n(2)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身倦神疲、气短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出、小便清长、大
6、便溏泄、舌淡胖、脉沉迟无力;形体消瘦、两颧红赤、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n以虚弱的、衰退的、不足的症侯表现为为特点。n2、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n(1)常见的实证:外感六淫,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n(2)临床表现:随邪气的性质和所在脏腑病位不同而各异。以反映强烈的、有余的、亢奋的证候为特点。n如烦躁高热、声高气粗、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n(四)阴阳辨证:n是归类病证的纲领。疾病的性质、临床证候,一般都可归纳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因而阴阳辨证是基本的辨证大法。n1、阳证: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所表现的证候。
7、n(1)常见的阳证:如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n(2)临床表现:神志烦躁、谵语发狂、语声粗壮、呼吸气促、面红目赤、发热汗出、口渴引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洪大有力。n2、阴证: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n(1)常见的阴证:如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n(2)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暗、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声低气微、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细弱
8、、或沉迟无力。n3、阴虚证:是指阴液亏虚、阳气偏亢所形成的证候,又称虚热证。n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舌干、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n4、阳虚证:是指阳气亏虚、虚寒内生所形成的证候,又称虚寒证。n临床表现:神疲懒言、蜷卧嗜睡、面白无华、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冷痛喜温、肢体浮肿、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n5、亡阴证:是指机体阴液突然大量消耗,以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所形成的证候。n临床表现:肌热肢温、汗热味咸而粘、口舌干燥、皮肤皱瘪、呼吸急促、虚烦躁扰、面红如妆、舌干红少苔、脉细数无力。n6、亡阳证:是指机体阳气严重消
9、耗,以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所形成的证候。n临床表现: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汗出清稀而味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舌淡白而润、脉微欲绝。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一、概念n即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气血津液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存在。二、内容n(一)气病辨证:主要包括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n1、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相应功能减退,表现为全身或脏腑机能衰退的虚弱证候。n气虚无力升举,内脏位置下垂者,称为气陷证。n(1)常见的气虚证: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n(2)主要临床表现: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息短、倦怠乏力、自汗出、动则诸证加剧、体虚易感、舌淡、脉虚弱。n气陷者,
10、兼有腹部坠胀、久泄脱肛、子宫下垂等。n2、气滞证:即人体局部或脏腑气机运行不畅所形成的证候。n(1)常见的气滞证:肝气郁滞、胃气郁滞、肺气郁滞。n(2)主要临床表现:以闷、胀、痛为特点。胀甚于痛、时轻时重、情志不畅可痛胀加重;痛处走窜不定。n3、气逆证:气机失调,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所出现的证候。n(1)常见的气逆证:肝气上逆、胃气上逆、肺气上逆。n(2)主要临床表现:根据不同脏腑气逆,临床表现各异。n肝气上逆: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甚则血随气逆,而见咯血、吐血等。n肺气上逆:咳嗽、气喘等。n胃气上逆:呃逆、嗳气、呕吐等。n(二)血病辨证:包括血虚及相应功能减退,血液运行失常所形成的证候。n1、
11、血虚证:即血液不足,滋润和濡养机体的功能减退所形成的证候。n(1)常见的血虚证:心血虚证、肝血虚证。n(2)主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及爪甲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经量少色淡、月经后期、甚则闭经、舌淡白、脉细弱。n2、血瘀证:凡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之内,或体内存留有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均称为瘀血。由瘀血所致的病证,称为血瘀证。n(1)常见的血瘀证:心血瘀阻、瘀阻脑络、瘀阻胞宫、瘀阻经脉等。n(2)主要临床表现:疼痛拒按、呈刺痛、夜间痛甚、痛处固定不移;肿块;出血;瘀斑瘀点;舌质紫暗或夹有瘀点、脉细涩。n3、血热证:即热邪炽盛、迫血妄行所形成的证候。n主要临床表现
12、:热象、各种出血(咳血、吐血、尿血、月经过多、紫斑等)、舌质绛、脉滑数为特点。n4、血寒证:即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n主要临床表现:局部冷痛、痛处色青紫发凉、或妇女少腹冷痛、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有瘀块、喜温恶寒、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或涩等。n(三)气血同病辨证n1、气虚血瘀n2、气滞血瘀n3、气血两虚n4、气不摄血n5、气随血脱n(四)津液病辨证:即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津液亏虚或水液停聚的证候。n1、津液不足证:即津伤或津亏,不能滋润濡养脏腑组织所形成的病证。n常见的津液不足证:肺燥津伤、胃燥津伤、肠燥津伤。n临床表现:口干咽燥、唇焦舌干、皮肤干燥、口渴欲
13、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或舌少苔无苔、脉细数。n2、水肿:即体内水液停聚,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n主要临床表现n阳水:发病急、来势猛、水肿先从眼睑头面开始、上半身肿甚为特点n以邪犯肺、脾为多见。n阴水:发病慢、来势徐、病程较长、水肿先从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并伴有寒象为特点。以脾肾阳虚为多见。n3、痰饮证:即机体水液代谢失常,形成痰饮内停的证候。n常见的痰饮证:痰浊阻肺、痰阻于胃、痰蒙清窍、痰浊在心(痰扰心神)、痰停经络、痰结皮下等。n主要临床表现n有形之痰饮:咳喘、咯痰、呕吐痰涎等。n无形之痰饮:眩晕、梅核气、癫、狂、痫、瘰疬、瘿瘤、痰核等。第三节 脏腑辨
14、证一、概念n分析、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即以脏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二、脏腑辨证的意义n1、脏腑辨证是临床辨证的基本方法,是整个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n2、脏腑辨证主要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的内伤杂病,具体使用时与所属之学科特点相结合,与辨病相结合。三、脏腑辨证的内容n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其中脏病辨证是主要内容,六腑辨证多根据表里关系而归属于相应的脏病中。n(一)心与小肠辨证n心的病变主要表现在主血脉和主神志两方面的异常。n主血脉异常常见的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痛、脉结或代。n主神志异常常见的症状有:心烦、失眠、多梦、健忘、或神昏、谵妄、癫狂等。n证
15、候有虚实两类。n虚证有: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n实证有:痰阻心脉、痰蒙心窍、痰火扰心、瘀阻心脉、心气阻滞、寒凝心脉等,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寒凝、火扰等方面。n1、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和心阳暴脱证n(1)临床表现n心气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自汗、动则尤甚,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弱。n心阳虚证:有上述心气虚证的表现,兼有畏寒肢冷、心胸憋闷或痛、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微弱或结代。n心阳暴脱:有心阳虚的表现基础上,兼有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神志模糊或神昏、呼吸微弱、口唇青紫、脉微欲绝。n(2)审证要点n心气虚证:心悸及气虚证。n心阳虚
16、证: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n心阳暴脱: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现。n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n(1)临床表现n心血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脉细弱。n心阴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n(2)审证要点n心血虚证:心悸失眠及血虚证。n心阴虚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及阴虚证。n3、心脉痹阻证(气滞、瘀血、痰凝、寒凝等痹阻心脉)n(1)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臂内臂、时发时止为主证。n(2)审证要点n瘀阻心脉:以疼痛如针刺为特点,兼见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n痰阻心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基础 辨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