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指导2教学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膳食指导2教学提纲.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膳食指导23、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2)不良的进食习惯(3)其他因素4、肥胖病的饮食管理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2)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二、心脑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性病变,导致受损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由于动脉内膜聚集的脂质斑块外观呈黄色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目前的研究表明:所有膳食营养素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动脉粥样硬化(一)、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1、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2、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与动脉
2、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3、短链脂肪酸(C6C10)对血浆胆固醇影响很小;中长链脂肪酸(C12)可使血脂升高(硬脂酸除外)4、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5、-亚麻酸、EPA和DHA可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脂、血浆胆固醇。6、反式脂肪酸(氢原子位于双键两侧)可增加LDL胆固醇,减少HDL。7、增加膳食胆固醇水平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8、磷脂为强乳化剂,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颗粒变小,易于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二)、膳食热能、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热能、碳水化合物过多脂肪堆积肥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增加(三)、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纤维的摄
3、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膳食纤维含粘多糖,可使胃内容物粘度增加,从而阻碍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吸收,使血浆胆固醇降低。膳食纤维可增加胆汁酸的排出量,从而间接促进肝脏中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导致血浆胆固醇降低。(四)、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浆胆固醇植物性蛋白质降低血浆胆固醇(五)、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VE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而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损伤。VC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捕捉自由基,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反应。VB6、VB12、泛酸、VA、胡萝卜素等都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水平。叶酸、VB6、VB12、可降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伤。
4、(六)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钙:高钙摄入可降低血浆胆固醇。镁:缺乏易发生血管硬化和心肌损害。铬:缺乏可致血浆胆固醇增加。铜:缺乏可致血浆胆固醇增加。铁:高铁引起心肌损伤。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着。硒:缺乏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七)、其他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酒:乙醇可增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和LDL。茶:茶多酚可降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抗血栓形成。大蒜和洋葱:含有硫化物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香菇和木耳:可降低血胆固醇。膳食调控原则原则:原则:控制总热能摄入,限制膳食脂肪和胆固醇,增加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具体要求具
5、体要求:1、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膳食脂肪占总热能的25%以下 S:M:P=1:1:1 每日胆固醇摄入300mg3、多吃植物性蛋白(大豆蛋白),少吃甜食。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多吃粗粮和蔬菜。5、供给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和水果。6、饮食宜清淡、少盐(6g/人日)。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大蒜、洋葱、香菇、木耳等),少饮酒。原发性高血压1、高血压的诊断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2、高血压与膳食营养的关系钠、肥胖、酒精、钾、脂类、膳食纤维等。高脂血症膳食营养因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膳食脂肪和脂肪酸 碳水
6、化合物 膳食纤维 微量元素 维生素冠心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肥胖 糖尿病等三、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效应差,葡萄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导致血糖升高,尿糖糖不能进入细胞内,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增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症状。主要并发症:1、感染2、血管病变、糖尿病的流行病学1、患病率1998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3.21%,预计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达10%。2、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两多两少”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脂肪摄入多,膳食纤维、维
7、生素、矿物质摄入少。生理因素:增龄、妊娠、应激(感染、创伤)、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社会环境因素:能量摄入过多,应激增多,体力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下降。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血糖和临床症状)糖尿病:有糖尿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7mmol/L;任意一次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血糖11.1mmol/L。符合其中一条,另日检查仍符合其中一条,可确诊。糖耐量降低:糖耐量试验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空腹耐糖不良:空腹血糖在6.17.0mmol/L、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糖尿病不能根治,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其中,控制饮食是最根本措施。1、糖尿病的综合
8、调控原则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2、饮食调控原则 合理控制总热能摄入:达RNI的80%。选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吸收较慢多糖200350g/日(参考GI)。限制小分子糖摄入。膳食纤维摄入:2035g/日。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脂肪供热比例30%(植物油20g)P:M:S=1:1:1胆固醇摄入量300mg/日 选用优质蛋白质:蛋白质占热能比例的10%20%,优质蛋白质占1/3。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VB、VC、钠、钾、镁、铬、锌、钙。合理进餐制度:36餐/日,定时、定量 食物多样化:防止低血糖发生:急重病人在的饮食摄入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和严密监视下进行。四、
9、肿瘤的膳食营养防治食物中的致癌因素 食物中存在的致癌物1、N-亚硝基化合物2、黄曲霉毒素3、多环芳烃族化合物4、杂环胺类5、农药食物中的抗癌因素 膳食纤维 维生素(A、E、C、B)矿物质(钙、硒、锗、锌、钼)植物化学物恶性肿瘤的营养防治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维生素 矿物质五、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常见的诱发加重因素 激烈运动、酗酒、缺氧、受凉、体重减轻过快、间歇性饥饿减体重等。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六、骨质疏松的膳食营养治疗 第六节 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营养学基础 分子营养学(molecular nutrition)主要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分子营养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内
10、容: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2.利用营养素促进对健康有益基因的表达和抑制对有害基因的表达。3.遗传变异或基因多肽性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4.营养素需要量存在的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5.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 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特点 一种营养素可以调整多种基因的表达。一种基因表达又受多种营养素的调节。一种营养素既可对本身代谢途径的基因表达调节,又可影响其他营养素代谢途径的基因表达。营养素不仅可调节与生长发育基因有关基因的表达,还可调节致病基因的表达。二、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3.营养素对基
11、因表达的调控途径营养素(信号分子)细胞受体激活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激活基因表达主要途径:cAMP或cGMP蛋白激酶途径 酪氨酸激酶系统 离子通道 磷酸肌苷酸介导 细胞内受体1.基因多肽性(gene polymorphism):当碱基突变发生在基因序列时,可产生一个基因的一种以上不同形式(又称一个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且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超过1%,这种情况称为基因多肽性或遗传多肽性。2.人类基因有约30%存在基因多肽性。3.如果基因多肽性存在与营养有关基因中,会导致不同个体对营养素的吸收、代谢和利用存在很大差异,最终导致个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不同。三、基因多肽性对营养素吸收、代谢和利用的影响1.营养因素变化与遗传因素进化之间的矛盾营养因素变化快,遗传因素进化慢,因此,人类目前的基因型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营养条件。2.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在疾病发生中作用四、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