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穴位(06.3.5).ppt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06.3.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常用穴位(06.3.5).ppt(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 在在穴穴位位上上推推拿拿,是是中中医医推推拿拿的的特特点点之之一一,被被推推拿拿的的穴位可以分为三类:穴位可以分为三类:1、十二经和任脉、督、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穴位脉的穴位,这类穴位共有三这类穴位共有三百多个,在这些穴位中,有百多个,在这些穴位中,有的禁用针刺,但却可以用适的禁用针刺,但却可以用适当的推拿手法。推拿某个穴当的推拿手法。推拿某个穴位,既可以起到与针刺或灸位,既可以起到与针刺或灸相类似的效果,又会产生不相类似的效果,又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这与推拿手法的同的作用,这与推拿手法的刺激方式、频率、强度、深刺激方式、频率、强度、深浅、持续时间、角度和
2、方向浅、持续时间、角度和方向有关。有关。2 2 2、有有古古代代文文献献为为依依据据的经外奇穴的经外奇穴 目目前前,所所谓谓“经经外外奇奇穴穴”越越来来越越多多,如如果果人人体体的的“经经外外奇奇穴穴”数数以以千千计计,那那么么,它它本本身身也也就就不不“奇奇”了了。为为了了处处理理这这一一复复杂杂而而棘棘手手的的问问题题,必必须须有有个个尺尺度度。这个尺度就是这个尺度就是“古代文献古代文献”。3 3 3、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这这类类穴穴位位共共有有一一百百多多个个,随随着着对对古古代代文文献献的的发发掘掘、整整理理、研研究究,它它的的数数目目还还会会增增多多。但但是是,关关于
3、于推推拿拿特特定定穴穴位位的的起起源源、发发展展,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尚不十分清楚。4 此此外外,还还可可以以把把穴穴位位分分为为“点点状状穴穴位位”、“面面状穴位状穴位”和和“线状穴位线状穴位”。5 “点状穴位点状穴位”的历史的历史最为悠久,而最为悠久,而“面状穴位面状穴位”及及“线状穴位线状穴位”出现较出现较晚。有的晚。有的“线状穴位线状穴位”是是从从“点状穴位点状穴位”发展而来发展而来的,例如:天河水穴。的,例如:天河水穴。6 在在“面面状状穴穴位位”和和“线线状状穴穴位位”中中,绝绝大大多多数数为为“推推拿拿特特定定穴穴位位。个个别别为为“新新穴穴”。而而在在“点点状状穴穴位位”中中
4、,既既有有“推推拿拿特特定定穴穴位位”,又又有有“经经外外奇奇穴穴”、“新新穴穴。”及及“十十二二经经和和任任脉、督脉的穴位脉、督脉的穴位”。7 由由于于推推拿拿手手法法多多种种多多样样,对对穴穴位位作作用用的的方方式式比比针针刺刺或或灸灸要要复复杂杂得得多多,所所以以,即即使使在在同同一一穴穴位位上上应应用用推推拿拿手手法法或或应应用用针针灸灸,二二者者所所起起的的作作用用也也不不一一定定完完全全相相同同。而而对对于于某某一一个个具具体体的的穴穴位位来来说说,推推拿拿的的作作用用又又可可以以由由于于手手法法的的刺刺激激方方式式(不不同同的的手手法法)、手手法法的的刺刺激激量量、手手法法的的刺
5、刺激激频频率率、手手法法刺刺激激所所持持续续的的时时间间、手手法法刺刺激激的的深深浅浅度度,角角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84.特定穴位分布规律特定穴位分布规律点状穴点状穴分布手背部分布手背部按、揉、掐按、揉、掐痛症、惊风、抽搐痛症、惊风、抽搐9面状穴面状穴手掌、胸腹手掌、胸腹摩、按、揉摩、按、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养生康复。养生康复。10线状穴线状穴面、手、前臂、背部面、手、前臂、背部推、捏、运推、捏、运消化、呼吸、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养生康复。养生康复。11第一节第一节 头面部特定穴位头面部特定穴位 12 一、头面部穴位特点一、头面部穴
6、位特点 头头面面部部的的十十四四经经穴穴位位很很多多,其其中中有有手手三三阳阳经经的的穴穴位位、足足三三阳阳经经的的穴穴位位、任任脉和督脉的穴位。脉和督脉的穴位。13 头头面面部部的的推推拿拿特特定定穴穴位位有有三三十十几几个个,其其数数目目仅仅次次于于上上肢肢而而居居第第二二位位。这这些些推推拿拿特特定定穴穴位位绝绝大大多多数数是是点点状状穴穴位位,个别为线状穴位。个别为线状穴位。14 头头面面部部尚尚有有著著名名的的经经外外奇奇穴穴,它它与与推推拿拿特特定定穴穴位位相相混混淆淆。推推拿拿或或针针灸灸同同一一穴穴位位,两两者者的的作作用用存存在在着着很很大大的的差差异。异。除眼球以外,头面部
7、的除眼球以外,头面部的其它表面部分都可以应用推其它表面部分都可以应用推拿手法,而不管它是十四经拿手法,而不管它是十四经穴位,还是推拿特定穴位,穴位,还是推拿特定穴位,或经外奇穴。或经外奇穴。15二二、头面部穴位分述、头面部穴位分述1 1、攒竹(天门)、攒竹(天门)【位位 置置】位位于于眉眉心心至前发际一线。至前发际一线。【常用手法】【常用手法】推法。推法。【治疗原则】【治疗原则】解表散寒。解表散寒。【主主治治疾疾病病】外外感感、内内伤。伤。天天门门16【操操作作步步骤骤】医医者者与与患患者者面面对对面面,医医者者用用左左右右手手之之食食指指、中中指指或或用用食食指指、中中指指、无无名名指指及及
8、小小指指,分分别别置置于于患患者者头头部部的的右右侧侧面面及及左左侧侧面面,以以扶扶持持头头部部;然然后后用用两两手手拇拇指指的的掌掌面面作作为为接接触触面面,自自患患者者的的眉眉心心穴穴交交互互往往上推至前发际。手法应柔和。上推至前发际。手法应柔和。在在推推额额天天门门时时,可可以以根根据据病病情情,分分别别选选用用水水、酒酒精精或或葱葱姜姜汁汁,蘸蘸于于穴穴位位处处进进行行推推拿拿;也也司司不不蘸蘸取取任任何何液液体体而而单单独独使使用手法。用手法。17 【配【配 伍】伍】与分与分阴阳、推三关、揉太阴阳、推三关、揉太阳、运外劳宫、运八阳、运外劳宫、运八卦等合甩,治疗小儿卦等合甩,治疗小儿伤
9、寒之症。伤寒之症。182 2、坎宫、坎宫 【位位 置置】位位于于眶眶上上缘缘眉毛处。眉毛处。【常用手法】【常用手法】推法。推法。【治疗原则】【治疗原则】祛风散寒。祛风散寒。【主治疾病】【主治疾病】外感风寒。外感风寒。坎坎宫宫19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医医者与患者面对面,医者者与患者面对面,医者以左右手之食指、中指以左右手之食指、中指或用食指、中指无名或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分别置于患指及小指,分别置于患者头部的右侧面及左侧者头部的右侧面及左侧面,以扶持头部;然后面,以扶持头部;然后用两手拇指的掌面作为用两手拇指的掌面作为接触面,自患者的眉心接触面,自患者的眉心穴同时分推至左右颞部。穴同
10、时分推至左右颞部。手法应柔和,两拇指用手法应柔和,两拇指用力要均匀。力要均匀。203 3、眉心、眉心【位位 置置】位位于于两两眉眉内内端端联联线线的的中中点点或或前前正正中中线与两眉联线的交点。线与两眉联线的交点。【常常用用手手法法】掐掐法法,推推法。法。【治疗原则】【治疗原则】镇惊熄风。镇惊熄风。【主主治治疾疾病病】与与其其他他穴穴位配合使用,治疗惊风。位配合使用,治疗惊风。眉眉心心21 【操操作作步步骤骤】用用掐掐法法时时,以以指指尖尖作作为为接接触触处处,刺刺激激量量应应逐逐渐渐加加大大,而而不不应应突突然然加加大大。不不能能掐掐破破患患者的皮肤。者的皮肤。作推法时,以拇指的作推法时,以
11、拇指的掌面作为接触面。掌面作为接触面。【配【配 伍】伍】与太阳穴与太阳穴等相配伍,治疗慢惊风。等相配伍,治疗慢惊风。224 4、山根、山根【位位 置置】位位于于鼻鼻根根部部,两两目目内内眦眦连连线线的的中中点点处。处。【常常用用手手法法】推推法法,掐掐法。法。【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发汗解表。发汗解表。【主主治治疾疾病病】发发热热无无汗汗,惊痫。惊痫。山山根根23 【操操作作步步骤骤】婴婴儿儿皮皮肤肤娇娇嫩嫩,山山根根穴穴处处皮皮肤肤易易于于破破损损,因因而而在在操操作作时时手手法法必必须须十分轻柔。十分轻柔。【配【配 伍】伍】与天与天庭、眉心、承浆、准庭、眉心、承浆、准头、人中等穴配伍,头、
12、人中等穴配伍,治疗惊痫。治疗惊痫。245 5、耳背高骨、耳背高骨【位位 置置】位位于于耳耳后后入入发发际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处。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处。【常常用用手手法法】揉揉法法,掐掐法法,运运法。法。【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清散风热。清散风热。【主治疾病】【主治疾病】风热之症。风热之症。【操操作作步步骤骤】在在操操作作时时,医医者者用用中中指指端端在在本本穴穴作作揉揉法法,但但不不应应使患者取俯卧位。使患者取俯卧位。耳耳背背高高骨骨256 6、天庭(神庭)、天庭(神庭)【位位 置置】头头正正中中线线,入前发际入前发际0 05 5寸。寸。【常常用用手手法法】掐掐法法、捣捣法法。【治治疗疗原原
13、则则】祛祛风风通通络络,镇惊安神。镇惊安神。【主主治治疾疾病病】治治疗疗口口眼眼歪斜。歪斜。天庭天庭26【操操作作步步骤骤】用用手手指指掐掐或或捣捣法法自自天天庭庭指指(捣捣)至至承承浆浆或揉约或揉约3030次,称掐揉天庭。次,称掐揉天庭。【配配 伍伍】治治疗疗口口眼眼歪歪斜斜常常与与揉揉瞳瞳子子髎髎合合用用;治治疗疗头头痛痛、癫癫痫痫与与掐掐眉眉心心、山山根根、年寿、人中、承浆等法合用。年寿、人中、承浆等法合用。277 7、天心、天心【位位 置置】前前额额中中部部,天庭与眉心连线中点处。天庭与眉心连线中点处。【常常用用手手法法】掐掐法法、捣捣法法。【治治疗疗原原则则】醒醒脑脑安安神神,治疗惊
14、风。治疗惊风。【主治疾病】【主治疾病】惊风。惊风。天心天心28【操作步骤】【操作步骤】术者用术者用拇指甲掐天心拇指甲掐天心3030次,或次,或用罗纹面揉天心约用罗纹面揉天心约3030次,次,称掐揉天心。称掐揉天心。【配【配 伍】伍】掐天心掐天心治疗惊风常与掐人中、治疗惊风常与掐人中、承浆等合用;治疗头痛、承浆等合用;治疗头痛、鼻塞伤风常用掐揉天心,鼻塞伤风常用掐揉天心,与掐眉心、山根等同用。与掐眉心、山根等同用。29第二节第二节 颈项部特定穴位颈项部特定穴位 1、天柱骨、天柱骨【位【位 置】置】颈后发际正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常用手法】【常用手法】推法、刮法推法、
15、刮法。【次次 数数】推推100500次次,刮刮至至皮皮下下轻轻度度瘀瘀血血即即可可。【治治 则则】降降逆逆止止呕呕、祛祛风散寒风散寒 天天柱柱骨骨30【主【主 治】发热,呕吐,治】发热,呕吐,颈项痛。颈项痛。【操【操 作】用拇指或食、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上向下直推,称中两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亦可用汤匙边蘸推天柱骨。亦可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骨。水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骨。31 【配伍】【配伍】主要用于治疗呕主要用于治疗呕吐、恶心和外感发热、项强等吐、恶心和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板症。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单用本法门、揉中脘等合用,单用
16、本法亦有效,但次数宜多;治外感亦有效,但次数宜多;治外感发热、颈项强痛多与拿风地、发热、颈项强痛多与拿风地、掐揉二扇门等同用;用刮法亦掐揉二扇门等同用;用刮法亦可治暑热发痧症。可治暑热发痧症。322、桥弓、桥弓 【位置】颈部两侧沿胸【位置】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锁乳突肌成一线。【常用手法】揉法、推【常用手法】揉法、推法法。【次数】揉【次数】揉 50100次,次,提拿提拿 35次,抹次,抹 35分钟。分钟。【治则】【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桥弓桥弓33 【主【主 治】斜颈,治】斜颈,项强。项强。【操【操 作】用拇指作】用拇指或食、中、环三指揉、或或食、中、环三指揉、或
17、用拇、食两指提拿,或用用拇、食两指提拿,或用拇指抹。拇指抹。【临床应用】揉、抹、【临床应用】揉、抹、提拿桥弓,主要用于治疗提拿桥弓,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项强等症。小儿肌性斜颈,项强等症。34第三节第三节 胸、腹部特定穴位胸、腹部特定穴位 1、胁肋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位置】从腋下两胁至两髂前上棘。胁至两髂前上棘。【常用手法】按法、【常用手法】按法、摩法、搓法摩法、搓法。【次数】【次数】50100次。次。【治则】顺气化痰。【治则】顺气化痰。胁胁肋肋35 【主治】胸闷,胁痛,【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等症。痰喘气急,疳积等症。【操作】【操作】用两手掌从用两手掌从两胁下搓摩至髂前上棘
18、处,两胁下搓摩至髂前上棘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搓摩。36 【临床应用】搓摩【临床应用】搓摩胁肋,除胸闷、消积滞,胁肋,除胸闷、消积滞,对小儿因食积、痰壅气对小儿因食积、痰壅气逆所至的胸闷、腹胀、逆所至的胸闷、腹胀、气喘等有效。气喘等有效。37 2、腹腹【位置】腹部【位置】腹部【常用手法】推法、摩法【常用手法】推法、摩法。【次数】【次数】50100次。次。【治则】消食理气【治则】消食理气腹腹38 【主治】腹胀,腹痛,【主治】腹胀,腹痛,疳积,呕吐,便秘等症。疳积,呕吐,便秘等症。【操作】自剑突下到【操作】自剑突下到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分推
19、,称分推腹阴阳。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沿脐周围摩,用掌或四指沿脐周围摩,称摩腹。称摩腹。39 【临床应用】分推腹阴【临床应用】分推腹阴阳能消食理气且降气,善治阳能消食理气且降气,善治乳食停滞或胃气上逆引起的乳食停滞或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多恶心、呕吐、腹胀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等合用。足三里等合用。403、肚角、肚角 【位置】脐下【位置】脐下2寸,石寸,石门穴旁开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寸大筋处。【常用手法】拿法、【常用手法】拿法、揉法揉法。【次数】【次数】35次。次。【主治】理气止痛。【主治】理气止痛。肚肚角角41 【主治】腹痛,腹
20、泻,【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便秘等。【操作】用拇、食、【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由脐向两旁深处中三指,由脐向两旁深处拿捏,一拿一松为一次,拿捏,一拿一松为一次,称拿肚角。称拿肚角。42 【临床应用】拿、捏【临床应用】拿、捏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佳。食痛效果更佳。43第四节第四节 背部特定穴位背部特定穴位 1、脊柱、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直线。【常用手法】推法、捏法【常用手法】推法、捏法。【次数】推【次数】推100300次,次,捏捏35次。
21、次。【治则】强健身体。【治则】强健身体。脊脊柱柱44 【主治】发热,惊风,疳【主治】发热,惊风,疳积,腹泻等症。积,腹泻等症。【操作】用食、中二指指【操作】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为捏三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提一法。45 【临床应用】捏脊能调阴阳、【临床应用】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常用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
22、关、摩腹、按揉足三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天和后天不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推脊柱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推脊柱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并能疗腰背六腑、推涌泉等合用,并能疗腰背强痛,角弓反张,下焦阳气虚弱等强痛,角弓反张,下焦阳气虚弱等症。症。46 2、七节骨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常用手法】推法。【常用手法】推法。【次数】【次数】100300次。次。【治则】温阳止泻;泻热【治则】温阳止泻;泻热通便。通
23、便。七七节节骨骨47 【主治】泄泻、便秘、【主治】泄泻、便秘、脱肛。脱肛。【操作】用拇指桡侧【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节骨。48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上七节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推下七节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于肠热便秘
24、或痢疾等症。49 3、龟尾龟尾 【位置】在尾椎骨【位置】在尾椎骨端。端。【常用手法】揉法。【常用手法】揉法。【次数】【次数】100300次。次。【治则】通调督脉【治则】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之经气、调理大肠。龟龟尾尾50 【主治】泄泻,便秘,【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脱肛,遗尿。【操作】用拇指端或【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中指端揉,称揉龟尾。51 【临床应用】龟尾【临床应用】龟尾穴性平和,能止泻,也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等合用,治疗泄七节骨等合用,治疗泄泻、便秘等症。泻、便秘等症。52 第二节第二节 上肢部特定穴位上肢部特定穴位
25、(一)、上肢部穴位特点(一)、上肢部穴位特点 上肢的推拿特定穴位数上肢的推拿特定穴位数目最多,其约占全部推拿特目最多,其约占全部推拿特定穴位的半数。上臂、肩、定穴位的半数。上臂、肩、前臂、肘、手及腕部,均有前臂、肘、手及腕部,均有推拿特定穴位,其中以手部推拿特定穴位,其中以手部为最多。前臂的三关穴、六为最多。前臂的三关穴、六腑穴、天河水穴非常有名,腑穴、天河水穴非常有名,被经常应用。被经常应用。53 在在上上肢肢的的穴穴位位中中,既既有有点点状状定定位位,又又有有面面状状穴穴位位和和线线状状穴穴位位。在在点点状状穴穴位位中中,既既有有十十四四经经穴穴位位,又又有有推推拿拿特特定定穴穴位位和和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推拿 常用 穴位 06.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