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7篇.docx
《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7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7篇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7篇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方案 篇1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一课时。1、预习课文。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一、竞猜题导入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xx多万字的作品;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
2、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二、合作探究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2、学生质疑解答: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3、质疑用词写法: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引用箜篌引十六
3、字有什么作用?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4、探究明确: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5、评点大师:作旁注: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6
4、、表演开场白: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三、教师小结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四、布置作业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
5、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课前准备 挂图、课件、投影执笔人林中坤教学过程 :改进方法第1教时一、激趣导题今天,我们学习一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三、初读指导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
6、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美妙绝伦 硕大无比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2、交流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一盏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2)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
7、;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四、再度课文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1)学生试读。(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3)多种形式朗读。五、写字指导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读一读,再抄写4遍。第2教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新课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
8、,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二、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
9、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10、(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四、小结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教时教学目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第三段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b、作者又一
11、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d、指导朗读。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A、小组合作研究: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D、激情赏读。(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看落日的神情,请
12、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4、指导背诵第三段。四、学习第5节1、自由轻读。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五、总结全文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六、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板书设计 或教后感像孩童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像跳水员教学设计方案 篇3
13、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
14、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1了解课文内容。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3分组,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15、)2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4)指导朗读。3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16、。(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5)朗读第2段。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二)回顾第1、2自然段。(三)学习第3段。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
17、的办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四)学习第4段。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
18、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2朗读第5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
19、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3完成课后
20、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深入全息识字,以本课“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11个生字为契机,进行辐射性识字,练习全息“点横头”生字书写。2、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3、培养热爱祖国汉字的情感。教学重点:全息识记11个生字,以点带面。教学难点: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具准备:1、儿童歌曲小雨沙沙。2、多媒体课件。3、“雨点儿”等生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儿歌引题,显态全息识字。课件。师描述:两个乌云小娃娃,见面就吵架,轰隆隆,轰隆隆,流出眼泪哗、哗、哗。1、“字画同源”,汉字演变过程全
21、息。课件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从小篆-隶书-楷体)师描述。板书课题:师在田字格中写“雨”字,象形字记忆:“雨”字外面这一横就是乌云。里边的四个点就是可爱的小雨滴。四个小雨滴排得整整齐齐。我们把一个一个可爱的小雨滴叫-雨点儿(出示词语,读)2、常用字组合常用词,以点带面归类积累全息。师:生活中你还见过怎样的雨?词语积累:雷雨 小雨 大雨 风雨 细雨 阵雨及时雨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雨过天晴二、寓识于读,整体感知,随文全息识字1、师:(下雨的时候,小雨点和大雨点也会说悄悄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读读雨点儿这篇课文!不会读的字请拼音帮帮忙。2、认读带拼音的生字。3、 强化。(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实用 教学 设计方案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