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教案文档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下教案文档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教案文档 .doc(2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6、西湖课时3-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2、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的壮美。教学重难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教学、具挂图、投影、生字卡片预习要求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二、初读课文1、配乐范读课文。背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旁注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词语: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感知全文4、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三、指导朗读1、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2、教师小结。四、作业描红;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
3、的哪些美景?学生质疑提问。教后记课题6、西湖课时3-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3、正确的、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教学、具挂图、投影、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预习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复习,巩固生字1、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习生字词。二、细
4、读课文,理解文意第 1 自然段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西湖是什么?读词语素有 掩映 悠扬远望荡漾 葱绿轻柔围绕 心旷神怡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第 2 自然段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2、教师启发,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2、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教师小结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思考:1、听了刚才这位同学
5、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生自由读第 2 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出示 2,3,4 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朗读练习教后记课题6、西湖课时3-3授课日期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教学目标1.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
6、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教学、具挂图、投影、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预习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复习,巩固生字听写词语一、细读课文,理解文意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 3 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
7、圈出。读词语素有 掩映 悠扬远望荡漾 葱绿轻柔围绕 心旷神怡自由读第 3 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2集体分析:(1)指名答,板书(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找一找文中用哪
8、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四、出示第四自然段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思考:1、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生自由读第 4 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出示 2,3,4 句)指名朗读,
9、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朗读练习教后记课题7、拉萨的天空课时3-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3、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壮美。教学重难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教学、具挂图、投影、生字卡片预习要求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
10、拉萨及拉萨的天空。二、初读课文3、师范读课文。4、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三、检查初读情况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4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五、学习生字。1、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2、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5、比
11、较“纱、沙、妙”“纯、线”6、学生自学描红。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口语表达学生自学描红。教后记课题7、拉萨的天空课时3-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抓住有关语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教学、具挂图、投影、词卡、录音机、磁带。预习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感受生活中的美。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复习巩固:听写生
12、字词二、精读感悟(一)第一自然段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蓝宝石和拉萨天空的图)瞧,两者都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4、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听写生字词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学生生边听边想像。学生自己读 24 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
13、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1、请喜欢第二节的读给大家听。2、谁来说说,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纯净、明洁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读。(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2)(课件演示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对照的天空)师略加讲解:在白、绿的映照下,显得完美无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3)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3、这一小节,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4、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
14、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教后记课题7、拉萨的天空课时3-3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美。教学重难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教学、具挂图、投影、生字卡片预习要求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
15、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一)第三自然段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三)第五自然段1、喜欢第五小节的读一下。2、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
16、句?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课题习作 2 我的自画像课时3-1授课日期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3、那这湛蓝的天空就是装饰美化圣地拉萨的咯,多形象、贴切的比喻哪!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学习生字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四、指导背诵(1)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2)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指名试背,奖励。(4)全班齐背。三、学习生字1 出示圣、窗、帘。2 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四、练习1 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
17、近的词语。蔚蓝()纯洁()2 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7、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口语表达学生自学描红。教后记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教学重难点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教学、具挂图、投影。预习要求仔细观察镜子中的自己有什么特点,能用些话概括一下。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放一段音乐,让学生
18、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什么二、导入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儿吗?拿出你的小镜子,欣赏一下镜中的自己吧!杜小虎真逗,他对着镜子给自己画了张想,还写了篇例文,题目就是“我的自画相”,我门一起来读一读。三、读懂例文1 指导看图。你看杜小虎给自己画的像,哪些地方画的特别象?指明说。你能说说自己对杜小虎的印象吗?小节:你们说的都很准确,他抓住了自己主要的外貌特征来画,瞧!那笑眯眯的眼睛,大大的脑袋,多可爱呀!认真欣赏音乐。互相说说自己诗怎样的啊?细心看图,思考问题。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2、学习例文学生自由读例文。对照插图,再读例文。我们在来看看杜小虎的自画像,从这张自画像上,你能看出他是个
19、怎样的孩子?我们在来读一读他 的习作,他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了吗?三指导习作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大家说的办法很好,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每一位同学都动手画一幅自画像,这可以让参观的老师很快就认识每一个人。怎样才能画得像自己呢?学生讨论后,总结观察方法: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2 学生口述,说说你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外貌。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出示“好词语花篮”,供学生写作时选用。活泼开朗天真烂
20、漫美丽大方帅小伙儿愣头愣脑憨厚笑嘻嘻3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例文。说 说 他 是 个 怎 样 的 孩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用些词语概括一下。口述自己的外貌。学生练写教后记课题练习二课时2-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教学、具挂图、投影。预习要求能试着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正确字词的意思,带好钢笔等物品。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 学用字词句1 在 北大荒的秋天 一课中有
21、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2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查字典)3通过查字典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4 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思考“漾”是什么意思?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怎么选择意思?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5 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6 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
22、字典找到确切的解释吗?7 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8 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9 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10 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该怎么办?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教后记课题练习二课时2-2授课日期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2.、读读背背,积累描
23、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3、提高学生积累背诵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教学、具挂图、投影、小黑板。预习要求读读背背的内容药诵读,积累词语。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写好钢笔字。1 观察例字,思考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写才好看。2 同桌交流归纳特点。3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师板书范写)4 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规范书写。5 学生描红,用投影仪反馈指导。二、读读背背。1 这是一组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观察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学
24、生描红。不会读的字查字典。2 小组自学,把词语读准,读连贯。3 集体检查,指导难点:厦、琼、壑;曲径通幽、眼花缭乱、玉宇琼楼。4 多种形式练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合作读、赛读)。5 默读词语,对照图画思考他们的意思。6 交流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难点玉宇琼楼:华丽精美的建筑物。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7 自由练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画想象词语描绘的情境。8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小组自学,读准词语。集体检查。开火车读、合作读等。交流词语的理解。自由练读词语,思考词语的意思及情境。诵读直至背诵。教后记课题5、北大荒的秋天课时2-1授课日期教学目
25、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具挂图、投影、生字卡片预习要求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指名读课文。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1、读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下教案文档 教案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