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标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标准YLSN/GD/ZG/11A/01 目的:对生产各环节进行规范,降低违规操作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几率,建立规范操作标准,保证产品质量。2、适用范围:酸奶事业部各自建、合建、委托工厂涉及质量控制的相关环节。3 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过程控制内容人员控制要求洗手消毒控制车间的过程控原 辅料 的控制产出出入库的其他要求制控制人员卫生人员的着装消毒的方式方生产过程控制过程卫生控制原料的控制辅料的控制广促品的控制原辅料的 调关于备货、调关于换版法及监督验证(依工序进拨货的控制的控制要行)求前处理灌装间Cip 要求手工清洗要求卫生控制5 过程控制的具体内容描述:5.1 人员的控制要求人员的包
2、含范围:所有直接参与或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5.1.1 人员的卫生:依据酸奶事业部 GMP 手册执行5.1.2 人员的着装:依据酸奶事业部 GMP 手册执行5.2 洗手及消毒控制要求:范围:仅包括人员进入车间、生产过程中的洗手消毒及地漏、环境的喷雾消毒熏蒸。5.2.1 洗手消毒的方式方法及监督验证:5.2.1.1 洗手消毒的方式方法:备注:适用于进入车间、生产过程中或其他状况下需要洗手消毒时。方法一:a.用水把手和小臂浸湿b.从皂液分配器中挤出足够的清洗液c.擦洗涂在手上的清洗液 30-60sd.用清水冲洗干净e.在消毒液内浸泡 30-60s,浓度 50100ppm 有效消毒液方法二:a.用水把
3、手和小臂浸湿b.从皂液分配器中挤出足够的清洗液c.擦洗涂在手上的清洗液 30-60sd.用清水冲洗干净e.用 75%的酒精对双手进行全方位消毒。备注说明:工厂需要制定洗手消毒方法、频率,并张贴于更衣室洗手池上方。出现以下情况要主动洗手消毒:做咳嗽或打喷嚏等不洁动作后彻底洗手、消毒、每次手接触脏物(如清扫垃圾、处理废料、清理设备等)、更衣后、进餐后、从卫生间、非生产区域返回后,均应彻底洗手消毒。同时在工作中应随时保持双手干净卫生。在接触到包材时,双手应洗净并彻底消毒。5.2.1.2 洗手消毒的监督验证:5.2.1.2.1、工厂设专人在入口监督员工洗手、消毒过程,并用 75%酒精对进入车间人员进行
4、全身消毒,外来人员要建立登记记录;洗手消毒设施有效能满足实际需求。5.2.1.2.2、消毒液要有专人领用、配制、及对浓度进行验证,要建立消毒剂领用、配制验证记录,有专人负责更换;5.2.1.2.3、质量技术部负责消毒液有效性(浓度)及人员洗手消毒效果(洁净度)的验证;5.2.1.2.4、现场要备有有效的测试试纸,便于对消毒液浓度的随机抽查;5.2.1.2.5、消毒液依据事业部下发的消毒剂的标准、检验、配制及使用规定要求检验及进行储存管理;5.2.2 工鞋底部的消毒:5.2.2.1、工厂要在进入车间的关键路口设立消毒池或消毒毯,工厂每隔 2 小时用检测试纸对消毒液浓度进行检测,如浓度不够或消毒水
5、出现浑浊及时要更换。5.2.2.2、人员进入车间时必须双脚踏入消毒池,不得出现直接跨过、绕行或单脚消毒情况。5.2.2.3、监督验证方式及要求借鉴洗手消毒的监督验证。5.2.3 地漏的清洗消毒:5.2.3.1、地漏卫生作为车间卫生控制的重要点,应保证清洁。对此,工厂需建立本工厂的地漏清洗消毒管理规定,要求明确地点(明确地漏的分布)、明确清洗消毒的方式方法、明确责任人、监督人及验证方式。并建立监控记录。5.2.3.2、地漏监控由工厂指定专人负责,有频率要求。工厂通过目测展开自查,质量技术部通过空暴形式进行验证。5.2.4 环境的喷雾消毒:5.2.4.1、环境的喷雾消毒:各工厂依据消毒液公司提供的
6、技术支持,制定本工厂的喷雾消毒范围、确定消毒点及数量、确定消毒浓度及消毒频次。消毒液的选用要符合法规要求,不得污染或影响产品质量。操作过程中要求符合或满足消毒剂的标准、检验、配制及使用规定中的部分规定。5.2.4.2、环境的喷雾消毒的监督:喷雾消毒液的配置、补充由生产指定专人负责,质量技术部通过测试浓度、定点空暴的方式展开监督验证。5.2.5 生产环境的熏蒸消毒:5.2.5.1、生产环境的熏蒸消毒:各工厂在喷雾消毒的前提下,也可结合采用熏蒸方式,工厂依据消毒液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制定本工厂的熏蒸操作方法。消毒液的选用要符合法规要求,不得污染或影响产品质量。5.2.5.2、熏蒸消毒的监督:熏蒸由
7、生产指定专人进行、质量技术部通过测试浓度、定点空暴的方式展开监督验证。5.3 生产车间的过程控制:5.3.1 生产过程各工序控制:5.3.1.1 前处理段:前处理段包含:原奶接收至半成品待装阶段5.3.1.1.1 原奶的控制:原奶控制是质量控制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鉴于原奶为第一比重的原料,其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下,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好坏。因此,原奶取样、检验、接收每一个环节均要有控制。a) 原奶的检验控制要求依据验收标准、原奶采样及奶车清洗操作规范、 产品及物料处置规定、不合格品汇报流程执行;质量技术部负责执行过程中的监督。b) 原奶在存储环节要遵循工艺规程要求,操作与监控人员要求关注储
8、存时间、温度及转序环节是否合规或合格。c) 原奶的检验、接收、储存环节要求建立监控记录。5.3.1.1.2 预杀菌:预杀菌是通过巴氏杀菌获得配料奶的一个工序。a) 此工序要求执行工艺规程,保证:物料的预热温度、闪蒸的压力、温度、均质的压力、预杀菌的温度时间符合要求,避免出现偏离。工厂要求建立记录进行支持。b) 预杀菌后的物料储存温度和时间符合工艺规程要求,避免出现物料酸败事件的发生。c) 上述控制点出现偏离时,及时纠正并排查原因,并填写保留纠偏记录,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损失。5.3.1.1.3 配料:配料是工艺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工艺规程中对配料环节有严格的工艺说明,工厂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工艺
9、操作要求,不得违规操作;产品指标也有明确要求,符合标准方可转序。配料环节的控制点:a) 按配方要求进行配制和投放、避免出现物料用错和误投情况;b) 化料的温度、饱和时间等符合工艺规程要求;c) 配料过程中的投料操作规范、严格按工艺规程执行,尤其是 B 小料、C小料、果汁、枣汁、E 小料的投放要符合要求;d) 注意取样时间,避免样品取偏,所配物料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转序;e) 配料后注意过滤器的清洗和完整性的检查,过滤器要求及时清洗避免异物引入至产品中;f) 物料配制合格后,储存环节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执行,在标准的温度时间内储存,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g) 各监控点、参数、物料信息等需要建
10、立记录支持;h) 不得使用过保质期或包装防护严重不符的原料、剩余原料要封合良好。5.3.1.1.4 巴氏杀菌、菌种添加及发酵、:此环节的杀菌为最终杀菌,对产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菌种的添加也是一特殊环节,一旦操作不当引起污染也将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杀菌和菌种添加是一个关键的监控环节。巴氏杀菌、菌种添加及保温发酵的控制点:a) 对预热、脱气、均质、杀菌、保温、冷却等环节依据工艺规程进行监控,尤其是杀菌温度及时间避免出现低于关键限值情况;b) 物料出口温度符合要求,保证入罐时能够符合工艺规程中要求的接种温度;c) 菌种添加环节符合事业部下发的菌种接收、贮存、添加管理规定;d) 菌种添加时注意搅
11、拌的开启方式及时间,避免出现不开启搅拌或搅拌开启时间过长情况,避免出现由此引起的质量事件;e) 发酵温度、时间、终点酸度符合工艺规程、质量标准要求;f) 出现发酵异常(时间过长、终点状态酸度异常)要求按不合格品汇报流程执行;g) 发酵终点的取样符合规定,要求排除一部分料液后再取杨,避免出现样品取偏情况;h) 物料达到发酵终点,要求及时打冷,无特殊情况,不得出现不及时打冷情况。5.3.1.1.5 半成品:达到半成品阶段,产品的风味、口感、指标基本定型了,此环节重点为转序的把关;半成品的监控点:a) 口感状态依据质量标准判定,出现不合格依据产品及物料处置规定及不合格品汇报流程执行;b) 半成品待装
12、时间不得超 24 小时,超过依据产品及物料处置规定执行;c) 产品物料灌错在此环节极易出现,例如无糖产品作为有糖产品灌装,将会出现重大损失。鉴于此工厂需根据本厂的实际状况建立监控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物料不会灌错并可追溯。工厂需要建立物料流转记录;d) 半成品的储存温度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小结说明:前处理为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此环节主要监控原奶接收、运行参数、清洗、操作及物料转序;工厂均要纳入监控范围,一旦前处理出现质量问题,多为重大质量事件,损失大、影响大。5.3.1.2 灌装车间:在严格控制半成品转序的前提下,灌装间监控以产品感官控制、卫生防范控制为主;重视开机阶段产品,对质量问题做到早发现、
13、早处理、提前预防。灌装车间控制主要是产品灌装至产品入库阶段。灌装间要求的温度:25灌装间要求的湿度:60%5.3.1.2.1 灌装车间的监控点:生产开机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设备投入使用前各相关部位是否进行有效消毒,杀菌效果良好(可以使用 ATP荧光检测仪),杀菌后停滞时间不宜超过 30min;具体时间要求工厂执行本厂质量技术部要求;b) 半成品是否符合转序要求,将要罐装的物料是否正确;c) 原材料投入使用是否经检验合格放行;d) 灌装线专用酒精浓度是否符合使用规定(75%);e) 生产排料样各项指标是否合格;f) 电子秤量设备是否完好。说明:产品开机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开机
14、前准备及验证工作做得充分,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5.3.2.1.2 产品灌装过程中的标准操作与监控:a) 产品感官状态的关注:灌装中按岗位要求频次对产品感官状态进行确认,保证产品状态、口感符合质量标准;b) 产品日期的确认(包括外包装的打印):产品的日期打印是一个重要的监控点,日期的确认要在开机阶段、换日期阶段进行,日期要求责任人逐字查看、双人或多人复核,确保无误后方可开机。工厂可以自行建立日期确认记录。要注意月度轮换、年度轮换、2 月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他要求执行产品日期打印规定;c) 产品净重的确认:工厂现场能提供满足生产需求的称量设备,产品净含量以单杯计算并能满足质量标
15、准要求,在线净含量控制采用就低不就高原则;d) 产品外观的确认:产品的整体感观符合要求(封盖图案有无跑偏、切字情况、杯身成型是否良好、主要为杯底及杯壁、环标产品环标粘贴是否牢固、有无粘偏切字情况、包装印刷是否符合要求,颜色、字体逐一查看);e) 封合效果的确认:依据产品特性,产品封口良好,不泄漏,用一定力作挤压检验,无漏奶现象;复合产品不得出现盖材分层情况、袋酸产品封合不得有褶皱、桶甁等封口要易撕、易拧,封口处不得有奶渍;f) 果料产品添加的确认:果料添加依据果酱添加管理规定执行,关注果料的添加量及果粒尺寸,保证添加量符合质量标准;g) 换料、排料的确认:换料生产时,在设备不清洗、直接顶料情况
16、下,如出现果料产品间相互顶料;主要监控:a、产品口味的纯正,无其它产品的滋、气、味;b、产品中不得含有其它产品的果料;c、生产中注意不合格(排料产生的)产品的隔离;、注意监控果料产品果料含量的稳定性及果料添加量。注意无糖产品的控制,不得混有或顶入有糖产品;h) 盖材、片材的更换:要求确认记录使用批次,双手用 75%酒精消毒后在操作;注意片材、盖材不得接触地面或不洁物;i) 三角杯、桶甁的使用:外包装完整性良好,三角杯注意名称,避免使用错误、注意异物的的排查;桶甁要求倒置后在上机使用,操作人员不得用手接触开口端或边缘。过程中要求按频次用 75%酒精对双手进行消毒;j) 自立袋的使用:挂袋人员要对
17、双手及支架进行消毒,使用前要求在臭氧环境下消毒k) 塑杯套袋:a、产品日期喷码是否正确,打印位置是否合理 b、吸管放置情况是否正确(不得放在杯底)c、套袋感官检验(热封后要求上下面、纵向侧面塑膜收缩平滑、无褶皱或有少量轻微褶皱,(塑膜面与纸盒外表面相接触);横向面(宽向)封合要求允许有少许褶皱但不允许出现分口现象。e、定期对在线使用的塑封膜进行验证(抽查规格、尺寸)。l) 桶甁套袋:要求收缩性良好,收缩后产品牢固,不易散出;PE 膜受热后色泽良好,有该材质特有的色泽;m) 产品装箱:对产品装箱方式进行规范、核对,避免出现缺包、少袋情况;n) 产品的封箱:胶带封合效果良好,不出现胶带卷边或自然敞
18、开情况;o) 产品的缓存:下线后产品,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及时保证入冷库,在常温下存放,要求记录数量、批次、名称,同时对存放时间及存放温度进行监督,并在库房有空间时能够及时入库;p) 工器具的管理:生产现场使用的工器具要定点摆放,加强管理,避免混入至产品中流入市场;q) 剩余原辅料的管理:果酱不得出现剩余,其他剩余辅料要求密封良好,不得出现任何形式的污染;对此点,工厂要建立剩余材料管理规定进行规范;r) 设备安全门的管理:灌装过程中,和生产无关的设备安全门均要求呈关闭状态;s) 设备运行时间的控制:灌装设备(除袋酸设备外)连续运行 15 小时需要进行一次清洗杀菌,袋酸设备连续运行 10 小时需要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过程 质量 控制 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