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任务书指导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课程任务书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任务书指导书.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油工程2002级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任 务 书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前 言油藏工程设计主要进行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中油藏工程参数的计算及相应。油田开发方案是指在详探和生产试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研究后,使油田投入正式生产的一个总体部署和设计。它的基本内容有:油田概况和油藏地质描述,油藏工程设计,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油气地面建设工程设计,经济分析和方案实施要求。油藏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油田开发设计原则,层系划分与组合,开发方式(驱动方式)的选择,注采井网及开采速度的确定,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和经济评价。油藏工程是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它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油藏地质、油层物理、渗流力学和采油工程等方面的
2、成果以及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和评价,以及应用有效的开采机理、驱替理论和工程方法来预测和分析油藏未来的开发动态,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采收率。 二、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油藏工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一个油田(或一个油藏,或一个开发单元)地质研究成果(油藏描述成果),进行油藏开发方案的设计,以指导油田全面投入开发。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一、油田概况 油藏地质描述;油藏(纵向)非均质性评价;油藏流体分布及其物性描述;油藏天然驱动能量评价;二、计算油藏的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计算; 可采储量计算; 最终采收率评价。三、层系划分与组合论证 根据油藏特点和层系划分原则论证划分开发层
3、系的可行性。四、注采方式选择排状注水方式;面积注水方式;注采井数确定。五、注采速度确定 油井产能分析; 油藏压力保持水平; 合理注采比。六、油藏开发指标预测 计算无水采油期和含水采油期期间的油藏开发指标,预测到含水率至98。预测的开发指标为:日产液(m3/d);累产液(104 m3);日产油(m3/d);累产油(104 m3);日注水(m3/d);累注水(104 m3);采出程度();含水率()。七、方案的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分析经济评价参数;计算每年的现金流量。八、方案实施要求三、油藏工程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开发原则根据油田实际及市场需求提出油田开发坚持的原则和技术政策。比如:(1)如何贯彻
4、、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如何遵循国家、地方、行业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及符合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2)油田开发如何实现在经济上取得投资少、速度快、成本低的经济效益。(3)如何体现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生产可靠、管理方便的油口开发技术政策和水平。二、开发储量计算及评价一)、开发储量计算参数1含油面积的圈定依据工程项目设计优选的范围说明含油面积圈定的依据和结果。2油层有效厚度1)有效厚度划分标淮(1)以岩心分析资料及单层试油数据为依据,制定出有效厚度、岩性、含油性、物性下限标准。(2)应用测井资料定性、定量制定出油、气、水层的电性判别标准和夹层扣除标准。报告附有效厚度标准图。2)有效厚度的确定应用
5、测井曲线及其解释参数确定油层有效厚度。3有效孔隙度(1)根据岩心资料分析结果和测井解释图版确定有效孔隙度。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测井图版解释的孔隙度应与岩心分析孔隙度有良好的关系,两者的差值不得超过11.5。(2)选定的有效孔隙度必须进行校正,将地面条件所测得的孔隙度校正为地下条件的孔隙度。4含油饱和度说明含油饱和度确定的方法及结果,可能条件下参考油基泥浆或密闭取心的含油饱和度值。5其他参数储量计算中的其他参数(如体积系数、原油密度等)分别由地层流体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和地面原油分析结果确定。二)、储量计算方法说明开发储量计算方法,应用重新认识的油藏地质参数,按层组分区块计算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要符
6、合“石油储量计算规范”要求,同时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要分别参照各类油藏储量计算细则。三)、开发储量计算结果及评价1储量计算结果按层组分区块计算开发储量,列出计算结果(参见表1)。表1 油田开发动用储量计算结果表三、层系划分与组合1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及其依据根据油田地质特征,提出几种可能采用的开发层系并阐明其依据。2层系划分与组合对提出的几种可能采用的开发层系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进行优化组合,给出初步的层系划分组合意见。四、开发方式1天然能量的利用原则上要充分考虑天然能量的利用。分析油藏的天然能量,估算油藏一次采收率,对采用消耗式开采方式还是采用补充能量开采方式做出评价,若采用补充能量开采,则要确定
7、地层压力保持水平。2开发方式的选择(1)参考国内外同类油藏开发的方式,提出几种可能的油田开发方式,包括天然能量开采或人工补充能量开采方式;(2)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比如分析驱油效率及影响原油采收率因素等),估算不同开发方式下的原油采收率;(3)对于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的油藏,要确定不同注水量条件下注水井井口及井底流动压力的界限,根据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确定合理的注入时机;(4)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对开发方式进行优选。五、单井产能及经济极限产能论证对单井(直井、斜井或水平井)的产能进行论证。(1)根据系统试井流人动态曲线选择合理的生产压差,利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油井产能或米采油指数,按布井范
8、围内可投入开发的厚度计算平均单井日产油量。(2)计算油藏单井极限经济产量,对于气顶油藏、底水油藏、气顶底水油藏,须计算临界压差和临界产量,综合确定合理生产压差及平均单井日产油量。(3)对于低渗透或特低渗透油藏,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的确定应考虑增产措施的效果。(4)利用注水井试注资料计算的米注入指数(没有实际注人资料的油藏可采用类比法或经验法)计算平均注水井的日注入量。六、井网部署、井距及开采速度1布井方式依据油藏构造形态、圈定的布井范围、开发储量富集程度、油气水分布以及储层物性、非均质性、不同开采速度要求的注采井数比等确定布井方式。2注采井网依据地应力、天然裂缝方向及砂体分布形态、注采井布井方式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任务书 指导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