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标准简介.doc
《计算机系统标准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系统标准简介.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标准简介 作 者: 汪琼 吴筱萌 单 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电子邮箱: qwang 目录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标准简介.1一 背景. 1 二、本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21 . 允许同样的课在不同的CMI系统中工作 .3 2 . 允许课程从一个CMI系统搬到另一个CMI系统.3 3 .方便分析学生数据.3三、 CMI概述 . 31 . 课程结构开发. 42 . 测验.53 . 注册操作.64 . 学生作业管理.65 . 数据收集与管理.8四、 CMI标准的范围.10五、 本标准所覆盖的CMI互操作性.101 . CMI的互操作.102 . 互操作的数据流.11六、参考文献.13计
2、算机教学管理系统标准简介汪琼 吴筱萌 摘要 计算机教学管理(CMI)系统管理学习环境中的课件和学生。为了满足不同工具开发的课程可以在相同的CMI系统上运行;课程花最小的代价就可以从一个CMI系统移动到另一个系统(课程互换/互用);教学者可以使用他们喜欢的CMI工具修改或扩充课程;来自不同课的学生数据可以使用各种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等需求,需要规范CMI与课程之间通信的数据元素集合;将课程中的描述、内容列表、课程编列标准化;以及使用描述学生行为的标准方式。本文将从CMI系统的基本功能出发,介绍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技术规范所包含的核心内容。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管理(CMI),一、背景基于计算机的教学与培训课
3、程(CBT)多使用写作系统进行开发,这些开发的课程往往需要使用计算机教学管理(CMI)系统进行管理,以发挥CMI的功能和优势。但是在以前,一般一个CMI系统只能管理单一厂商的CBT课程。而用户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写作系统开发的CBT课程,比如:l 随新购软、硬件奉送的CBT课程l 从使用另一写作工具的供应商处购买的课程l 决定使用其他写作系统设计新的CBT 这些课程与现行的CMI 系统就可能不兼容。 有很多原因会促使一个单位更趋向于使用单一的CMI系统,而不是为不同的CBT课程 配备不同的CMI系统:l 教师已经熟悉了现在使用的CMI 系统,再学新的系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 这会影响新课 程 尽管一
4、系列课程的内容不同,但是有必要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统一的界面感觉,CMI的学生界面是形成统一感觉的重要组成部分。l 维护两种不同的CMI 系统比维护单个CMI系统要复杂。l 现有的CMI系统有着与新课程相适应的CMI所没有的特点和功能。l 希望将用其它写作工具设计的新课加到现有课程中,整个课程只用一个CMI系统 要求从现有的课程中各取出几节课组成一门新课程,如果这些课程各自需要特定的CMI系统, 则几乎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存在这样的需求,即将不同的CBT课程在同一个CMI系统中使用。这样的需求如果没有一个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功能的标准集合和与之相匹配的CBT功能集合,是难 1 博士 副教授
5、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qwang 2 硕士 副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qwang以实现的。当然,互操作性标准同样也为课程内容开发者提供了便利。一旦知道他们开发的内容可以在兼容的CMI上任意传递,内容开发者们就拥有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另一种需求是将课程从一个CMI环境搬到另一个CMI环境: 例如,课程已经开发完成了,从厂家或销售商的手中交给了使用另外一种CMI 系统的某个单位。如果手工的将一个新课程转换到一个现有的CMI系统,需要输入上百次课程名称,复制所有的次序信息,要花费很多人时。但是如果对于课程内容和结构能有一个标准化的描述,就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将一个新课转入CMI系统。 或者是课程不是用CM
6、I系统开发的,而是用工具开发的,需要将课程设计导入CMI。能够设计课程的工具很多,最常用的是任务分析工具。如果课程设计工具能够输出关于这个课程的标准描述,那么CMI系统就可以利用这个描述将新课集成进来,这可以节省大量重新录入和输入数据的时间。 还有可能是有一个新的、功能完备的CMI系统,需要将现有的所有课程都集成到新系统中去。 课程设计隐含地定义了课程的使用行为。课程搬迁,不只是搬迁教学材料,还必须保留课程所设计的行为定义,以保证课程的理念和功效也随之转移。 比如一门课程被设计为按顺序讲授,教学内容逐步呈现,学生必须学完了已经呈现的才能看到下面要学的。但是如果改变CMI系统后,教学材料一下子全
7、呈现给学生,成为可以自由读取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就可能会跳过某些章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并因此错过一些教学内容。在这个例子里,课程的可靠性因为没有保存课程行为纪录而被削弱了。反过来,假设一门课程原先设计为教学内容可以自由获取的,学生只要通过一组测验,就被认为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在改变CMI系统后,CMI要求学习进程顺序进行,学生就要在课程上花更多的时间,被迫服从顺序而去学习原本可以跳过直接考试的内容。在这个例子里,学生接受课程和完成的时间也因为没有保存课程的行为要求而受到影响。 还有一种需求来自方便地分析学生数据。可以进行学生数据分析的工具很多,例如,电子表格、数据库等等。如果不同的
8、课程收集了学生数据,必须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就会给使用者造成相当大的不便。二、本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本标准说明了CMI系统和CBT课件应该具备的性能,以便:l 同样的课可以在不同的CMI系统中工作,l 分别开发的课能够结合而成为一个CMI 系统的课程,l 课程可以从一个CMI系统搬到另一个CMI系统,l 方便分析学生数据。 下面给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带来的好处:1 . 允许同样的课在不同的CMI系统中工作 这使得教师或课程开发者可以使用不同来源的课创建一个课程。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因特网收集全球的有关课程,放在一起,排好次序,再用单个CMI 系统加以管理。 这也使得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原有
9、的课件,即使早期的课是用不同的开发系统设计的, 只要遵循标准,它们就可以与新开发的课程单元一起使用。 现有的课程也能很容易的被修改和扩展。依照这一标准的课可以与现有的课程结合,同样可以在现有的CMI系统中工作。2 . 允许课程从一个CMI系统搬到另一个CMI系统 这个目标的好处可以用下面三个例子解释。 例1:假设课程是老师用另一个CMI系统开发的,你可以使用他的课程内容,但是不能用他的CMI系统,如果这个老师教学内容的设计遵从这个标准,你就可以将这些资料导入你的CMI系统。 例2:课程是一个厂商开发的,你买了这个课程,但是不想要他的CMI系统。如果这个课程是按照这个标准设计的,你就可以将课程内
10、容导入你的CMI系统。 例3:你用CMI系统A管理了若干课程,你很熟悉这个系统,而且很喜欢它,现在你又得到了一个新课程,必须在CMI系统B下运行。因为不想学习新系统,也不想同时用两个系统,所以你想将系统B中的课程导入系统A中,这样你就可以用自己的CMI系统,如果新课程和你的CMI系统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设计的,你就可以用你喜欢的CMI系统运行所有的课程。3. 方便分析学生数据 同样,下面的例子可以清楚解释这项目标的价值。比如你的课程收集了学生数据,为此,你设计了一个电子表格来分析这些数据。现在在你的课程中用了一个新课件,但是它存储数据的方式不同,所以不能将这些数据导入你的电子表格,你只能手工录入。
11、本标准可以防止这些问题发生,如果各种数据都以标准格式保存,电子表格就可以输入和分析这些数据,而不必手工录入,也不用修改电子表格。三、CMI概述 计算机教学管理(CMI)系统管理学习环境中的课件和学生。下面对 CMI 系统需要具备的基本和高级功能进行介绍。目的是定义CMI标准的范围,了解本标准所讨论的CMI的内涵,可以加深对标准的理解。 CMI系统不仅仅是对 CBT材料的计划安排,它还能管理在线(CBT) 和离线的教学活动和测验。通常CMI系统有5个组成部分:l 课程结构开发l 测验l 学生注册学习布置管理1 课程结构开发 CMI系统的核心是课程开发部分。为了让CMI能够管理学生数据、安排学生学
12、习,就必须定义学习材料的结构和层次。 课 课程结构 设计 CMI系统课课课课 课课课 图1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工具要能定义课和它们的属性。这些工具作用于最小的可布置、可跟踪单元(即一节课)。每节课的属性包括: 相关的学习目标和分类l 测验标识l 允许重试的l 课类型 (在线/离线l 课布置规则l 如果所有重试失败,是否需要教师的介入l 设备、教室、教师、学习用品(如练习簿)l 辅导策略及补习 课程结构工具通常还包括定义学习目标的方法,包括目标标识、目标陈述。 课可以由CMI系统安排而有不同的上法。也就是说,课可以依据CMI 系统传来的信息而表现不同的行为。比如,课的行为可以基于学习次数、学生态
13、度、过去的表现或课程开发标准来决定。 灵活的 CMI系统可以安排任何一种CBT开发系统开发的课,也可以安排来自几个不同CBT开发系统的课。学习每节课的数据都被返回到CMI系统用于学习追踪和报告。课程结构提供了一种将课分组的方法,以方便教学次序安排。根据课的层次结构,课程开发者可以定义某组课或单个学习单元的先导课与后继课。例如:第六课第一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二课第五课第七课 图2 课的顺序 在管理课程资源时,能否定义复杂课层次非常重要,通常需要定义多重路径。除了课层次以外,层次概念也可以作用于由课组成的块。例如,第一课快一 第八课第九课 图3 课与块排序2 测验 测验部分主要是用于在线和离线测验的开
14、发和管理。测验可以由下面的系统处理:l CMI系统l 分离的测验系统(离线)l 传统的 CBTl 每个系统都必须能将测验结果报告给CMI系统。l 测验的类型包括掌握程度测验、行为测验、态度测验。如对态度的调查问卷可以使用测验系统的题目分析工具进行评估,而不需要其他的评估工具。测验可以在线管理(通过CBT系统)或者是离线管理(如, 纸或观察表现)。离线测验的数据必须输入到CMI系统,如通过扫描仪扫描或用在线表格提交来完成 测验可以是课前测验或课后测验。通过课前测验,就可以获得该节课的学分,这意味 着学生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无需再上这节课。如果测验不合格,就要强迫学习这节课 全部内容。 3、注
15、册操作 学生注册操作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录入学生姓名和有关数据。有时也称为登记。这种注册不仅要登记学生的基本数据(学号和学生姓名)及所选的课程,也要登记学生的一些个人信息。 标准报告向教师和课程开发者报告日常管理情况。报告基本内容包括:l 选课学生名单l 当前的课程安排(在一门课中对于所有学生的当前安排)l 资源利用(正在使用的资源和可以使用的资源)l 学生表现记录 (学生上完每节课后基本的表现数据)l 课程导航图(图形的或描述的) 管理者或教师可以将学生数据记录由CMI系统传入或传出,如果教学活动在地理上是分散的话,也可以在不同站点之间传送。4 学生作业管理 这一部分提供的功能包括:l 管理者
16、和教师能够监控每日的学习情况,在需要时介入l 布置管理器基于一套规则(预先确定的或用户定制的)控制学生学习l 启动课程的标准步骤,使CMI能够启动来自不同CBT的课程l 学生登录功能控制和管理学生的进入、维护学生可访问的数据记录,显示学生的当前学习安排 布置管理部分可以执行日常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记录功能。它可以作为学生的主要界面,使用不同CBT系统提供的课程材料。 布置部分支持教师布置、系统布置,也提供学生对于系统的访问。 1)教师/管理者功能 除了课程安排和结果记录,还有一些帮助教师/管理者日常工作的功能,包括:l 确认布置l 重新布置l 教师评估 要提供功能支持管理者或教师来判断一节课是否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系统 标准 简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