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背填筑压实控制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三背填筑压实控制施工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背填筑压实控制施工作业指导书.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铁路标段路基工程 编号: “三背”填筑压实控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单 位: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 录1.编制依据- 1 -2.适用范围- 1 -3.施工准备- 2 -3.1场地准备- 2 -3.2技术准备- 2 -3.3材料准备- 3 -3.4施工人员及机具配置- 3 -4.施工工序步骤- 5 -4.1工艺流程- 5 -4.2基底处理及基坑回填- 5 -4.3水泥级配料拌合及运输- 5 -4.4工艺试验- 6 -4.5分层填筑- 7 -5.施工质量控制- 9 -6.质量标准及检测- 10 -6.1过渡段基底处理检测- 10 -6.2台(涵)背基坑回填检测- 11 -6
2、.3分层填筑检测- 11 -7.施工中注意的质量问题- 14 -8.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14 -8.1安全要求- 14 -8.2环保要求- 15 -铁路路基工程“三背”填筑压实控制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改建铁路广通至大理线路基工程设计专用图施工图1.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1.3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1.4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1.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1.6铁路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1.7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021.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3、限值(GB11823)2.适用范围“三背”填筑是指铁路结构物与路基衔接过渡部位的填筑施工,即桥台背、涵洞背和挡墙背。铁路路基“三背”过渡段是路基工程中结构复杂、界面多、压实指标高、压实条件困难、质量不易控制的实体工程之一。它作为刚性结构物与柔性路堤的结合部位,在结构上是塑性变形和刚度的突变体,“三背”过渡段施工是铁路工程建设中“关键中的关键”,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 “三背”填筑:路基与桥梁、涵洞及框架桥通道等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沿线路纵向的几何布置型式为下窄上宽倒梯形过渡形式,过渡段横断面为下宽上窄外层包土的正梯形。过渡段基床表层范围内级配碎石掺加5%的水泥;基床表层以下
4、级配碎石掺加3%的水泥分层填筑;桥台基坑采用级配碎石掺加3%水泥回填,涵洞和框架桥基坑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150MKPa/m,孔隙率28%。适用于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及以下普速铁路的所有路基与桥涵等纵横向结构物衔接过渡部位填筑施工。3.施工准备 过渡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过渡段施工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施工准备要满足本项工程的特点、进度、质量与安全以及施工生产的经济型与合理性。3.1场地准备进行场地清理和平整,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并进行测量放线,准确放出过渡段施工范围。3.2技术准备3.2.1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和其他设计文件,核对施工图中过渡段的主要尺寸、位置和高
5、程,以及核对过渡段与其他结构物的相互关系。3.2.2调查特殊土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过渡段地质情况,地下水位,雨季,土石方类别及分布,运土条件等情况。3.2.3过渡段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制定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并编制应急预案。3.2.3过渡段施工前,编制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明确路基过渡段与其他结构物先后施工的衔接顺序,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明确施工中的关键工序,质量标准,检测手段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3.3材料准备桥涵过渡段所需原材料进场后经试验人员、物资人员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现场施工。3.3.1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调查选定级配碎石料源,并对选定的料源进行取样试验和筛分检测,填料粒径
6、、级配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3.2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1组。3.4施工人员及机具配置根据总体施组和施工的实际需要,以每个作业区为一个单位所需配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和测量人员各1人,试验检测人员2人,机械操作手10人以上,辅助作业人员25人配置的主要机具设备(见下表):主要机具设备表序号机 械 设 备 名 称规
7、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1挖机EX200台12推土机SD16台13平地机PY190辆14压路机20T台25水车8T个16自卸汽车8T个27手扶冲击夯BS50-2台28其他小型机具台套若干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检定状态1全站仪拓普康套2合格2水准仪台1合格4水准尺5m 铝合金尺把1合格5K30 平板载荷仪K-30,300mm套1合格6重型动力触探仪N63.5套1合格7灌砂筒150mm个1合格8案秤AGT-10套1合格4.施工工序步骤4.1工艺流程4.2基底处理及基坑回填4.2.1基坑回填桥台、涵洞或框架桥后基坑回填前对基坑进行清理,清除坑内杂物和积水,按照设计要求将继
8、配碎石填料分层回填夯压密实,避免坑内积水。4.2.2基底处理有软基加固施工的基底待软基施工和桥涵基础施工后将地表杂物清除,及时铺筑碎石垫层或砂垫层。基底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经检测合格后进行继配碎石填料铺筑施工。4.3水泥级配料拌合及运输4.3.1水泥继配碎石拌合料采用稳定土搅拌设备或混凝土搅拌设备集中拌合,各种粒径的碎石和石硝(石粉)按照配合比在搅拌设备内拌制均匀,便于控制填筑材料的各项指标保证其质量满足施工要求。4.3.2拌制好的混合料采用24辆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至施工场地,装料时运料车有规律移动,使得拌合料在装车时不会产生离析,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采用篷布覆盖,减少水分损失。拌和好的
9、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确保2小时内完成摊铺碾压)。4.4工艺试验4.4.1含水率首先检测填料的含水量,施工前在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1%+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含水量达不到要求采取现场晾晒或喷洒水雾等方法实现。对于采用洒水或晾晒效果不大的填料应弃置不用。严禁在填料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摊铺。4.4.2松铺厚度本次试验段按松铺厚度 2层30+2层35的级配碎石填料分别进行试验。根据以往施工的经验,填料的压实系数为1.121.23之间,本次试验暂按1.20取值,分别按松铺厚度2层30+2层35共4个层厚进行试验,即压实后的厚度分别为:25
10、.6cm、25.7cm、29.6cm 、29.5cm;满足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的要求。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 3m 的距离。填料的摊铺采用推土机,推土机推到大致平整,用平地机进行精确整平,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厚度的均匀,摊平过程中不断检查松铺厚度。每一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4%的人字形横坡,必须满足填筑面排水要求。4.4.3压实机械及压实遍数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横坡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本试验段采用22T 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40cm,横向同层接头
11、处重叠 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 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 36 遍(同步检测结果),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即:静压弱振 强振 弱压 静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 4km/h。4.5分层填筑4.5.1为便于施工和保证填筑质量,每个填筑层的继配碎石与包边土保持同步施工,过渡段与路堤错开填筑,先填筑一层路堤后随后填筑一层继配碎石。4.5.2填筑区域放样为保证填层边部的压实质量,每一填层都应进行施工放样,放出填层中线和填筑边线,为保证填层边部的压实效果,填筑时
12、已将两侧路基各加宽3050cm,填筑后按结构物宽度刷坡(包边土填筑)。根据结构物高度和填筑层序确定各层填筑区域,用白灰撒线标识出继配碎石填料的边界线及每车料的摊铺面积分界线(网格线)。4.5.3摊铺整平填料运输至填筑场地后按照指定卸料区有序堆料,采用推土机按全路面宽均匀摊铺,经推土机摊铺后层面高程比计划松铺高程高4cm。用压路机快速静压1遍后再用平地机初平和精平,填料层面略高于松铺高度0.51.0cm。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使填料层厚均匀层面平整。4.5.4碾压夯实按照击实试验和工艺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1%+2%的范围进行填料含水量控制,若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的-1%+2%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背填筑压实 控制 施工 作业 指导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