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doc
《第一单元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命 题 报 告考查点难易度及题号简单中档稍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61、710、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3、58、912古代选官制度42一、选择题1.下列是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电视剧甲:“三公”坐着议事,对自己所管辖的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电视剧乙: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便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
2、给六部办理。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A.汉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C.汉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解析:“三公”说明应该是在秦汉时期,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军机处”应该是在清朝时期,综合三者可得出结论。答案:C2.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
3、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导致了“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D。答案:A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 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 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所阅奏折起
4、到的作用只是参考,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皇帝,军机处只负责上传下达。答案:D4.(2009上海高考)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答案:D5.(2009宁夏、辽宁高考)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解析:明太祖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故六部所掌主要是行政。答案:B6.(2009安徽高考)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
5、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即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时期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制度,图为行省,应是元朝;图为道,应是唐朝;图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为郡县制,应是秦朝,故A项正确。答案:A7.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转运使 C.设三司管理财政 D.派文臣任知州解析:宋太祖的意图是改变五代时藩镇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局面,由文官治理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一 单元 汉代 明清 政治制度 演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