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基本农田.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已经分解下达至北京、天津、河北、江西、江苏、安徽等31个省(区、市)土地整治示范省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并认真做好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 摘要:“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在现有的基本农田基础上提出的,“基本农田”是其普遍性特征,其特殊性体现在“高标准”上。因此,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内涵可诊释为两个方面:其一,同属基本农田,在现有基本农田中择优划定,是真正的“吃饭田”、“保命田”;其二,一旦划定,其位置将“永久”固定,而且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耕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性质或挪作他用。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
2、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何经营方式先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何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对象为工作时点内县域范围内的所有耕地。基本农田划定既要严格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和国家、省有关文件要求又要根据江西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状况,充分征求群众意愿,防止以次充好,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布局,落实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对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情况进行补划。 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信息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查清基本农田质量等级,落实保护责任,设
3、立保护标志。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目标 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结合南陵县土地利用方面的实情南陵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具体表现为: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三、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本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经严格评审,116个县(市、区)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这116个示范区分布31个省(区、市),覆盖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区,有70个示范区在粮食主产省
4、区,其他示范区也都是所在省(区、市)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区基本农田总面积为1.33亿亩,5年建设高标准、有特色基本农田2028万亩,占示范区总面积的15%,项目建设需要资金约320亿元。据了解,关于正式确定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通知指出,各示范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5年示范区建设,结合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有特色基本农田;结合基础性工作,完善基本农田调查登记、图件数据、标志资料等管理;结合完善责任制,健全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信息化建设,建立基本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动态监管;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目标,成为本省
5、(区、市)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样板,为全国“十一五”期间探索基本农田保护有效机制提供宝贵经验。通知要求,抓紧全面组织实施示范区建设方案。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所在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担负具体落实责任。各示范区在5年建设期间必须全面完成建设方案确定的基本农田整理、基础工作建设、制度和机制建设、信息化建设四项任务。国家和省(区、市)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其他有关资金要重点向示范区倾斜。通知强调,大力加强对示范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研究改进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方式,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技术等手段,形成有利于示范区建设方案实施的机制和环境,确保实现部与省(区
6、、市)共建的建设任务和目标。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基本农田保护,使各示范区真正发挥宣传、样板和创新作用,促进本省(区、市)和全国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实践意义国土资源部对116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进行调查摸底的结果显示,各省(区、市)示范区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示范效益方面,均达到了省域范围同等条件下的最高水平,成为各地基本农田建设的样板,有力推动了耕地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以县(市)为单位,在全国31个省(区、市)确定116个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部分省份为扩大示范效益,在国家示范区之外确立一批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如:浙江省确定
7、了8 个县(市)作为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安徽省19个、福建省2个、海南省5个等。各示范区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多采取基本农田整理形式加以推进。通过实施示范区建设土地整治项目,不仅达到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林、沟渠配套、旱涝保收”的高质量基本农田标准,而且促进形成了一批田块平整、灌排通畅、交通便捷、绿树成荫的规模化、生态化的基本农田产业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示范效益明显。截至目前,除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示范区尚未有统计数据外,其他30个省级单位的112个示范区共设立各类土地整治项目2769个,建设规模达21
8、94.74万亩,投资金额为300.41亿元,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竣工验收,其中北京、辽宁和四川等省(市)全部或超额完成辖区示范建设任务。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继续推进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对各示范区进行进一步改造提升。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孟月仁 寿雁凌 2012-10-30“今年的双季稻上半年亩产700公斤,下半年预计亩产可以超过600公斤。”近日,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义燕)粮食生产功能区,村民詹海锋兴奋地告诉笔者。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让他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的愿望,收成和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蒸蒸日上。山下湖镇是全国闻名的珍珠之乡。凭借着旅游业和珍珠
9、产业带来的经济发展,该镇投入资金致力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截至2011年年底,共建成8个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达9430亩。功能区内投入沟、渠、路配套资金719万元,建设硬化道路3万余米,修建三面光沟渠5万余米、U形渠5000余米,另建有灌溉机埠、泵站等设施,社会服务率达75%以上。各个功能区良田成方、路渠成网,农田配套设施就像大学试验田一样齐全。近年来,该镇先后荣获全国千强镇、浙江百强镇乡、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级星火示范镇等荣誉称号。高标准基本农田实现了农民机械化生产的梦想山下湖镇新桔城(义燕)粮食生产功能区在2010年9月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面积1900亩。
10、功能区内有硬化道路8650米,三面光沟渠3490米,并实现了良种全覆盖。“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成片高产农田,彻底实现了我机械化生产的愿望。”詹海锋说,他种田20多年了,以前因为耕地零散,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他和自家兄弟詹正锋去了附近的阮市镇一起承包了150亩地,日子过得也还舒坦。后来一听说山下湖镇兴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兄弟俩就兴冲冲地回来了。现在他和其他人合伙在义燕粮食生产功能区承包了5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自己又在本村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承包了250亩土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加上各种助农补贴,今年的种稻收入差不多有20万元。真没想到,种田也能有这么高的收入,哈哈”望着眼前金
11、灿灿的稻田,老詹满足地笑了。“三中心”为农户生产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以后,在镇政府和国土资源所的牵头发动下,投资70多万元的农业服务中心成立。“服务中心刚动工的时候,还有群众不清楚缘由,上访说有人占农田建房呢!”山下湖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孟所长笑着说。孟所长拿着文件,耐心地一遍遍向信访户宣传政策,解释农业服务中心的用途,终于让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件好事,就没人再上访了。为了给农业服务中心办好农业设施用房手续,孟所长往市局里跑了不知多少趟,和局里的人踏勘现场,总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如今,农业服务中心已建造了连栋大棚1900平方米,简易钢架大棚5亩,实施早稻智能化育插秧1000亩。谈起农
12、业服务中心,身为种粮大户的詹正锋再熟悉不过了。他介绍说,农业服务中心分为农资中心、农具中心和育秧中心,所以又被称为“三中心”。农资中心每年要为当地的种粮大户开七八次培训会和座谈会,请农业专家给大家讲课指导。农具中心把农户需要的农具统一上报镇政府,统一采购,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方便快捷。此外,农户每年还能得到一笔政府农具补助。育秧中心通过智能化育秧,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和质量,也将秧苗的成熟期由原来的4月中旬提早到了3月中旬,农户们可以提早播种,提早收割,错开了“双抢”时节。下半年的早稻种植也可以提前了,生长周期变长,产量大大提高。同时,农业服务中心也为农户提供耕田、插秧、撒药、收割、烘干等一系列服
13、务,价格低,效率高。“我发明了用煤做燃料的烘干机,代替了原来以柴油为燃料的。稻谷的烘干成本从2000元/万斤降低到了600元/万斤。”詹正锋自豪地说。笔者不由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提升农田等级,并建立完善的农田质量监测体系根据国家农用地分等规程划分标准,山下湖镇共有一等标准农田1.215万亩,二等标准农田1.5万亩。镇政府和国土资源所花大力气进行农田等级提升,将二等农田升级为一等农田。该地区土壤类型为烂青泥田,黏性重,通气性差,冬季地下水位高,有机质含量偏少。据此,当地相关部门投入资金,增施有机肥和配方肥,鼓励农户实行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进入冬季后,对土壤进行深翻耕,以增加氧化面,改良
14、土壤通透性;倡导实施水旱作物轮种,全方位提升农田等级。与此同时,当地还建立了完善的农田质量监测体系。2011年共采集和化验土样912个,完成肥效验证、地力监测等各类田间试验19个,建立了耕地地力管理与配方施肥信息系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6.2万亩、平衡施肥技术39.55万亩,实施秸秆还田50.2亩,种植冬绿肥12.3万亩,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2011年,通过打井、修路、挖渠,山下湖镇各粮食生产功能区规模化经营率达82.1%,粮食复种指数达183.5%,水稻三新技术推广率达100%,水稻优新品种、耕种收、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现全覆盖。划定完了如何保障
15、实施实施起来有什么困难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面临着涉农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资金投入分散等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田块破碎度打、权属状况复杂等社会现实问题。破解问题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加大涉农资金在国家层面上的统治力度,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结合,构建政府主导、国土部门搭台、相关部门集中投入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体系。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9年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全国农用地等级调查结果,我国1.2亿公顷耕地,高产稳产农田约0.4亿公顷
16、,仅占耕地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为中低产田,由此看来,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潜力巨大。我国耕地细碎、凌乱,田坎比例超过集约化水平中等国家一倍以上,耕地平均地块大小仅为0.087公顷,是荷兰平均地块大小的3.8%。不仅不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开展规模化作业,对于农户自身来说,由于其承包的耕地零星分布在不同区位,耕地种起来也极为不便。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巨大障碍。一方面,为减小田块破碎程度,提高灌溉保证率,确保道路通畅,则必须降低田坎系数、小田并大田,同时修建的灌排设施和道路要占用原有耕地,所有这些都涉及到权属调整工作,牵涉到农民土地权益,十分敏感和复杂,
17、为了避免产生纠纷,一些地方开展有关工作时,仅对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占用土地进行权属调整,项目区田块较为破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通过土地整治完成了权属调整,形成了规范的格网条田,但由于农民承包的土地面积较小,户与户之间又重新筑田埂修界址,土地重新破碎化,有效耕地数量因此减少。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不够多年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重心放在农田建设方面,对村庄整治、农村环境、交通建设等方面关注度不高。在一些项目区,常常能够看到农田配有建设标准较高的混凝土质田间道,而与田间道对接的村庄道路则高低不平、损毁严重、也常能看到杂树、杂草,垃圾乱倒乱堆等不良现象,与新农村建设不相协调且长久下来,势必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造成不良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需进一步丰富,有必要与农村公路、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统筹。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现象日益普遍,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部分地区农民降低复种指数,或将原来的精耕细作改为粗放式经营,更有甚者撂荒耕地,这些地区农民对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意愿非常高,希望借此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加大机械化作业,在有效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但村集体等基层组织怕麻烦,意愿不大,没有及时争取相关部门资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