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导学教案21陈涉世家 作者 司马迁 科目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课时:四课时 主备人 田强英 审批人 田强英22、 唐雎不辱使命 年级:初三 主备: 邱永成 审核:田强英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三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对于这一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酣畅淋漓的文章,我们不作过多的分析,以免破坏文章的整体感,我们要通过朗读去领悟文章的种种妙处。通过 “读”去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和高超的说话技巧;通过“读”去感受秦王骄横凶残而又懦弱无耻的本质;通过“读”去感受故事精彩纷呈的矛盾冲突。【学习目标】 1、理解并学习
2、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上步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3、学习本文对人物言行简洁传神的刻画方法与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评价人物。【重点与难点】1、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过程】自主预习 导读: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杰作,它所记载的事情并非是完全的“实录”,尤其是对策士言行的描写,带有明显的“创作”色彩,呈现出更多的文学魅力。战国策中塑造了相当一批使臣的形象,正如唐雎一样,他们往往受命于危难之际,不畏强暴,只身赴会,凭借自己的胆量勇气、机敏的应变能力和卓越的口才,最终说服诸侯王,化
3、险为夷。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唐雎( ) 怫然怒( ) 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耳( )休祲降于天( ) 天下缟素( ) 色挠( ) 韩傀( )2、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使”选择正确的义项。A使命 B听、讲 C派、遣 D出使 E使臣(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C ) (2)唐雎不辱使命( D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 )( D )3、请为下列句中加粗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或义项。(1)秦王色挠( B ) A骚挠 B屈服(2)长跪而谢之曰( A ) A道歉 B谢意(3)天下缟素( A ) Ago BKo(4)弗敢易( A ) A交换 B交易4、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寡人”是古代
4、帝王的敬称。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5、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B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D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6、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1)“寡人
5、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E )(2)“安陵君其许寡人。”( D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B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C )(5)“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A )合作展示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 (2)秦王色挠 屈服 (3)故不错意也: 通“措”,置。 (4)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太守谓谁B 秦王不悦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 安陵君其许寡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D、 愿终守之 愿借子杀之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夫专诸
6、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译文: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测试提升1、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
7、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2、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 明史张溥传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俄顷立就 完成 ( 2)日沃汤数次 热水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三)、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l 分)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言
8、之有理即可)隆中对 年级:初三 主备:吴小莉 审核:田强英课题: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学习重点:1、朗读文言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难点: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2、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一、二课时一、预习导学: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2“对”,对策。古代臣
9、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3、给加点字注音 好 为梁父吟 遂 诣 亮 屏 人 倾 颓 度 德 量 力 信 大 义 猖 獗 吴 会 殆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诸 戎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二、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
10、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通假字的音、形、义。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 ”意思是 )自董卓已来 (已,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齐读课文。(三)疏通文意。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 好: 每: 时: 莫之许: 友善: 信然: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屯: 器: 谓: 与俱来: 就见: 屈致 : 枉驾: 顾: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由是: 遂: 诣; 凡 : 乃见: 因 : 屏: 倾颓: 窃命: 孤
11、: 度德量力: 猖獗: 已: 安: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已来: 不可胜数: 非临,抑亦: 谋: 挟令: 争锋: 国险而民附 : 援: 囹: 利 : 尽 : 此用武之国: 殆 : 资: 险塞天府之土: 因: 暗弱: 殷: 存恤: 信义: 总揽: 岩阻: 戎: 夷越: 修政理 : 身: 箪食壶浆: 诚如是: 日: 三、合作学习1、一词多义:谓 谓为信然( ) 然 谓为信然( ) 谓先主日( ) 然志犹未已( )已 然志犹未已( ) 信 谓为信然( )自董卓已来( ) 信义著于四海( )已历三世( ) 欲信大义于天下( )2、词类活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 壶
12、: )3、句式 (翻译出来)(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2)省略句。君与俱来。(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四、练习反馈:(一)翻译下列句子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3.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4.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二)课后练习二题(三)课外完成翻译全文第三课时一、预习导学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二、合作探究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
13、文根据)曹操:孙权:刘表: 刘璋:张鲁: 曹:不可争明察天下形势,提出策略 孙: 刘表、刘璋、张鲁(荆益二州):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4、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请再找出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例子。四、练习反馈1、凡三往,乃见。即是 的故事。2、对对联第三十
14、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 定三分隆中决策 )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3、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文言知识归纳与练习一通假字1 欲信大义于天下 ( 信,通“伸”,伸张)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二古今异义词1将军宜枉顾之 (顾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2凡三往 (凡 古义:总共 今义:平凡 )3.孤不度德量力 (孤 古义:王侯自称 今义:孤独)4.此殆所以资将军 (殆 古义:大概 今义:危险)5.遂用猖獗 (用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6.遂用猖獗 (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凶狠而放肆)7.抑亦人谋也 (抑 古义:而且 今义:压抑)8
1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许可)三一词多义1. 谓谓为信然 (谓: 说) 谓先主曰 (谓: 对说) 君谓计将安出 (谓: 说)2. 为好为梁父吟 (为: 唱)谓为信然 (为: 是)以弱为强者 (为: 变为)贤能为之用 (为: 被)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为: 结为)3.已 然志犹未已 (已: 停止)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 已经) 自董卓已来 (已: 通“以”)4.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 (遂: 就) 遂用猖獗 (遂: 就) 然操遂能克绍 (遂: 终于) 5.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 确实)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诚: 如果)6.因 因屛人曰 (因: 于是,就此)高
16、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 凭借)7.然 谓为信然 (然: 这样) 然志犹未已 (然: 然而)四重点字词1.躬耕陇亩 陇:田地2.莫之许 莫:承认,同意3.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4.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5.不可屈致也 致:招致,引来6.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驾:屈尊 顾:拜访7.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8.因屛人曰 屛:命人避退9.汉室倾颓 倾颓:崩溃、衰败10.度德量力 度、量:估计,衡量,估量11. 君谓计将安出 计:计策 出:产生12.曹操比与袁绍 比:与相比13.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14.此殆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给予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
17、16.总揽英雄 揽:招致、罗致17.若跨有荆、益 跨:占据18.保其岩阻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19.内修政理 整理:政治2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身:亲自2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22.先生解之曰 解:劝解23.帝室之胄 胄:后代课文理解1.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2.诸葛亮分析与曹操不可争锋的主要原因的是:今操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3.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表、刘璋:取而代之诸戎、夷越: 西和犬戎,南抚夷越。 4.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应该采取哪些策略?(1)夺取荆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