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修改).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龙城中学 程小飞【考点分析】一、从选文上看,济宁市中考文言文,多以名人掌故、趣闻轶事、哲理故事、凡物真情、山水游记类短小文章为主。二、从考查形式上看,以文段与文段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为主。选文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三、从考查篇目来看,近几年来,考试篇目如
2、下:年份考试篇目2006年曹刿论战2007年鱼我所欲2008年陋室铭2009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2010年陈太丘与友期2011年伤仲永2012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本着近三年考试篇目不会重复的原则,今年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送东阳马生序唐雎不辱使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桃花源记爱莲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公输。四、从题型来看,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一般有:1、实词释义 考查的释词范围基本在课下注释,包括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解释。2、文句翻译 考查的文句基本上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富有哲
3、理的句子、文笔优美的句子、特殊句式、注释中整句作注的难句。3、理解文意 主要考查文章概括、内容理解、情感体味、形象分析4、开放性试题 主要是拓展延伸或阅读启示。【解题策略】 1要准确解释字词含义。对于课内文言文,考查的释词范围基本在课下注释,平时复习一定要牢固掌握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对于课外文言文词语解释,要注意利用考卷中所提供的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拓展联想、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小口诀:一联(联系课内积累推断)二形(根据字形推断)三现代(参照现代意义推断)结合语境来推断。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以直译为原则,特别是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4、第二体现句式特征(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反问句)。第三语句通顺、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意译为辅:留、补、删、 换、调)。小口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抓关键词),留删换调补,大胆推断,语境检验。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人物性格特征与情感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
5、,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答题格式:首先一句话摆明自己的观点,接着用原文中的语句或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联系实际生活。5写法分析。包括写作手法、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典例探究】例一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
6、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却行:倒退而行。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擢:提拔。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忧( ) (2)备( ) (3)
7、遁( )2、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答:_3、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答:_4、为了凸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得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_1.(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2.(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3.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4.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译文:解元(1098-1142) 字善长,吉水县人。浓眉俊目,手臂极长,起于行伍
8、,尤善骑射。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高宗逃亡浙江。解元为韩世忠麾下偏将,临危不惧,击退金兵进攻势头。韩世忠到下邳后,闻金兵将至,士兵惊恐。解元沉着应战,率领20余骑兵悄悄出发,擒拿金兵数人,得知敌动态。返回途中遭遇敌骑兵数百人,解元跃马横枪,将敌酋长挑落下马,其余金兵望风而逃。解元以功授门宣赞舍人。四月初,苗傅、刘正彦兵变,迫使高宗让位,解元跟随韩世忠追至临平,与叛军激战,在浦城生擒苗傅、刘正彦。【方法宝典】在应对课外文言语段时,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第一步 仔细分析标题一
9、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10、,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例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11、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下。秣:喂食。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
12、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译文:_(2)然非精洁则不受。译文:_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阐述,他们都希望_。解析:这是两个“说马”的语段对比阅读,一课内,一课外。第1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前两个为课内,后两个为课外,课外实词的解释可依据课内词语的积累及自己掌握的语法现象来释
13、义。第(3)题在陈涉世家中有“比至陈”,与此句“比”意义相同。第(4)句是一否定句,“不”后一定跟动词,所以“汗”可以译为“流汗”“淌汗”。第2题考查语句的翻译,译时注意“策”“临”“精洁”的意思。第3题是填空题,看清要求,用文中语句填空。第4题考查两文写法的共同点及写作主旨。答案:1.(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4)流汗2.(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意思对即可)3.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4.反面正反对比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意思对即可)例三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1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注: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无从致书以
15、观(3)弗之怠(4)家贫无资 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_假:(1)借;(2)宽容; (3)如果,假如; (4)非正式的。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及其稍长,家无书读。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
16、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解析:第1题考查了词语,既有虚词,也有实词。“以是”是个固定文言词语,翻译为“因此”,其余三个均为实词,要注意和今义区别开。第2题考查了“一词多义”现象,要善于根据上下文和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一个。第3题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如“走”“稍”“及”等词语。第4题(1)甲文讲了两个意思:一是借书及时归还,讲信用;二是刻苦学习。C项正符合这两个意思。(2)是对内容的理解,注意两文之间的联系。答案:1.(1)因此(2)得到(3)懈怠,放松(4)钱财2.(1) 3.(1)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
17、书可读。4.(1)C(2)欧阳修母亲的做法有益于欧阳修从小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欧阳修和宋濂学习都刻苦用功,可见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方法宝典】一:词语解释题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 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实词,要有耐心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类学习、积累、总结、记忆、训练、吸收。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
18、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如:例一中的释词“忧” “备”在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前人之述备矣”句中学到;例二中的释词“比”均属此类情况。)2、组词法:简单的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有时候组词解释不通,可想到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19、、词类活用等。(如:“王之蔽甚矣”的“蔽”,受蒙蔽。“时时而间进”的“间”,间或,偶然。例一中的“遁”可以联想到现代词语“遁逃”也就是“逃跑”之意;例三中的“资”可以组成现代词语“资本”,也就是“钱财”;例三中的“汗”用“汗水”一词解释不通,就要想到词类活用)3、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为小城。4、依据字形推断词义。如“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以局部代整体推出“樯橹”是战船。(如例
20、一“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中的“愕”字带有竖心旁,推测和心情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可知为“吃惊、惊讶”之意)二: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他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当然,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词语解释”上来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
21、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如例一、例二中的2题;例三中的3题)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
22、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三:内容理解题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23、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如例一、例二中的第3题)四、开放性理解题。这类题目,和现代文阅读有很多相通之处,完全可以借鉴过来。加之文言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较现代文阅读中的谈感悟题简单不少。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
24、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例三中的“太夫人以荻画地”“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总结更有效。一般会有两类题型: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例一中的第4题)
25、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如例三中的第4题)【真题再现】(一)(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
26、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感情: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三、6得到;询问,请教;书信;醒,睡醒。7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8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
27、(2分)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作:做工辛勤劳作。资:借。大学:大学问家。20、解释
28、下面加点的字。(2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礼愈至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二、)20、借 周到 报酬 感到奇怪22、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23、甲文:“余”凭诚信借书苦读。“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匡衡凿
29、壁借光读书。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刻苦勤奋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三)(2011黄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习题。(14分)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
30、,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
31、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陛殿前的台阶。少通“稍”。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发打开。揕用刀剑等刺。绝挣断。(还通“环”,绕。 卒“猝
32、”,突然。 郎中宫廷的侍卫。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22翻译下列句子。(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2)使毕使于前。 译文:_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
33、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答案:20. 道歉 介词,从、由 明白,懂得 穷尽,完结2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23. B(四)2009安徽芜湖 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34、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7.解
35、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子之哭也: 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7.(4分)交错相通 通“邀” 你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18.(4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19.
36、(3分)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五)(2011年山东菏泽)【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
37、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阡陌交通 ( ) 悉如外人 (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自恨不如远甚也( )2翻译下列句子。(4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
38、分)答案:1答案:交错通达 全 正,正在 遗憾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2答案: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3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六) 2008年济南市中考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 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39、。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追者反曰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_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 译文:_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 10、乙文中“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分)答案:6、这里是限制的意思通“返”(返回)7、C8、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9、把
40、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10、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七)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
41、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