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天游峰的扫路人序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3.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4.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教学难点: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揭题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
2、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二、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2.检查自读效果(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2)答疑解难3.理清课文脉络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三、再点名分段读课文四、作业设计: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
3、什么这样填写在一片( )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 寂静)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 )了。(沟通 畅通)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我回到住地。(跟着 伴随)第二课时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 九百多级 游客: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
4、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二、继续学习新课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多媒体:仔细打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1)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
5、会。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2)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3)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4)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听到这,我
6、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5总结全文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
7、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 )他。三、作业设计: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 险峰游客 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扫路人 不累 扫上去 扫下来开朗 自信 时间紧张教学反思:修改意见16 最大的麦穗序号: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
8、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教学重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9、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2.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
10、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3指导读这一段。六、指导书写。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二、学习课文: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
11、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阅读交流预设: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D“总认
12、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交流: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