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22课--练习七教案.doc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22课--练习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22课--练习七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3、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重难点:感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背诵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说说示儿着重写哪方面内容。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2、解题,释题。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3、初读指导。4、理解前两行诗句。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始:才。 意思
2、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大,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意思是: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毕竟是肤浅的,要想深入透彻地理解,就应该亲身实践。6、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7、体会本首诗给我们的启示。8、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诵冬夜读书示子聿。2、说说这首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B、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C、记下不懂的问题。2、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措方塘。如许:如此。3、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要问这方糖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明净,原来是有活水从源头源源不断第流进来啊!)三、小结两首古诗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写读书所生的感想。不同点:前一首主要写读书要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后一首主要写读书必须要不断获取新知,才能使心智开阔、敏锐。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古诗。23.学与问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
4、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习的主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真理。教学难点: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3 学与问、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情况。()认读词语。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大致交流词义。()指名读课文,读通顺。、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22 练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