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知教育理念打造有效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行知教育理念打造有效课堂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践行行知教育理念,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常熟市义庄小学 鲍文军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论述,与当今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多么的一致!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式学习
2、的比重。这与陶行知先生强调培养开拓型、创造性人才也是一脉相承的。他曾经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就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的教育才能担负起振兴民族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在新时期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依然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深入践行行知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才能使我国在21世纪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每天既
3、要进入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通过听课、教研活动等各种途径了解其他同行的教学情况,因此我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有较直接的感觉。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中我感觉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教学的效果。1. 现状一:教学的目标要求定位不准确。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国标本,这套教材经过几次修改后,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和以前的版本有了变化,原来有的一些内容删除了,原有的一些要求降低了,也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的内容。但是在教学的实际中,我还是常常会发现有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比如现在六年级的分数乘法计算中,最后的结果是假分数的,不必要求学生把结果化成带分数,但还是有教师要求学生把结果化成带分数,增加了计算的难
4、度,降低了计算的正确率,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2. 现状二: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我发现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存在,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探究活动的低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活动的无序性。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自由探究活动时,如果教师没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学习过程有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浮燥的状态。探究活动的浅表性。学生的探究还只是停留在嬉玩活动的层次。热闹有余、思维不足,探究的更重要的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究活动的被动性。探究活动大多以小
5、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3. 现状三: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缺乏合理性。有效的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这句话,老师就问学生,这里的是谁和谁比的结果啊?结果学生都回答:是红花和黄花比的结果。其实老师是想让学生理解:这里的是指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黄花的,是红
6、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和黄花比的结果。这里老师的提问就缺乏合理性,提问的问题没有抓住知识的关键,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脱节,设想的答案让学生难以理解。老师花了好多时间在那解释谁和谁比,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其实根本没必要,只要学生理解谁是谁的就行了。 4.现状四: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师生不和谐的因素。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堂上应着力创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构筑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但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师道尊严”“一言堂式”等教学观念与行为仍占有很大的市场。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考虑学生学习时的情绪状态,教师都按他原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时的情
7、绪体验和感受全然不顾,还有的教师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报以冷漠的眼神,而不是耐心引导;有的教师对不专心的同学当众呵斥;甚至还有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没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这样就会使学生处于紧张、压抑、焦虑、厌烦的情绪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疏远教师,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二 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对策。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
8、化的教学。我感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佳。1.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很多学校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和大屏幕液晶电视等现代化教育装备,告别了过去一支粉笔、几块小黑板的时代。但是让这些装备实实在在地发挥它的作用还是大有文章可做。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很多教师虽然在上公开课、展示课时的课件很精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得以体现,但是在常态课上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就拿着一本书进教室了,没有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常态化自觉化。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突破教学的难点。多媒体课件有着传统教具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把整个思维的
9、过程展现在屏幕上,学生能清楚直观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少费很多口舌,从而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当圆等分的份数逐渐增加时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的整个过程,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大时,圆形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了。课件把“化圆为方”的整个过程展示了出来,突破了教学的一个难点,为研究圆面积计算扫清了障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才能。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除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探究外,另外我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把用一个三角形割补成平行四边形来研究的方法,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10、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2.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古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营造人性化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让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这也是有效课堂的基础。教师的亲和力对学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会让学生喜欢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要多用鼓励性的言语。古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马克吐温也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在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数学课堂上,及时、得体地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学困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结束后
11、又能保持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训练学生逐步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整,并尽量鼓励与众不同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思维状况,给全体学生充分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并细致的加以整理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3.课堂提问要有效合理。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比如在教学“认识倒数”这节课时,我首先出示一组数,让学生找出乘积是1 的几对数,说明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接着出示两个数,让学生找出各自
12、的倒数。有一学生回答的倒数是,我问:“你是怎么找的呢?”生回答:“把分子分母倒了一下。”我马上追问:“为什么分子分母倒一下就成互为倒数了呢?”学生思考了一下回答:“因为分子分母倒一下,它们的乘积就是1了,两个数就成互为倒数了。”这样通过适时的追问就把求倒数的方法和倒数的概念联系到一起,把学生思维过程呈现了出来,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提问学生的面要广,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空间,使其均有收获; 提问后应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那段思考时间,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也是知识结构迅速重组的最佳时期; 提问后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教师在对学生的
13、回答准确与否做出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从学生是否正确回答了问题入手,还应着眼于是否通过提问又激发了他的思维,进而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问题,这样才能判断提问是否有价值。4.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考虑。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入问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例如
14、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上学的情景:送孩子的家长有的是自行车,有的是电瓶车,有的是摩托车,还有的是汽车,观察这些交通工具的车轮,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不做成方的或三角的呢?这里面到底蕴藏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呢?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能为生活服务的,才能真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比如在教了比例的知识后,我就组织学生想办法通过测量、计算,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教了圆的知识后,我就布置学生在学校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2米的圆;在教了圆柱的体积后,让学生
15、自己测量计算一瓶果汁的容量是否和商标纸上标出的相当通过学生的实践,不仅加深了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问题。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索,请教师长,或上网查阅,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例如一位学生发现家里的糖果盆是由三个扇形的拼成了一个圆形,就在想这一个扇形糖果盆的面积怎么算呢?由此又联想到任意的扇形面积怎么算呢?经过不断的思索研究查找,终于学会了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我们只有不断践行陶行知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