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花园中学 刘正奎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 高国民整理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由六篇文言文构成,这六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篇。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将随着司马迁去探究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随着陶渊明去观赏世外桃源,随着吴均去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随着柳宗元去感受赋敛之毒甚于蛇、苛政猛于虎的道理,随着范仲淹去体会仁人志士的思想情操。二、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九年级学生
2、已初步具有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2、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原文。教师在课前要落实好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从而读懂句子,疏通文意。课堂上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以及写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了解古代社会现实,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2、通过品味语言,欣赏文言词语,了解文言文常见
3、句式的特点。3、通过研读作品,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和顺序,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4、反复诵读课文,能够准确背诵课文。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0.5课时 陈涉世家 3课时桃花源记 2课时 与朱元思书 1课时捕蛇者说 1.5课时 岳阳楼记 2课时 醉翁亭记 2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1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五、各课教学简案陈涉世家(一)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3、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4、理解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用法。5、能够背诵一些精彩的语段。(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导入: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的起义史或曰造反
4、史 听,思考。是被书写得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波澜壮阔,人物刻画风采动人。一是法国人,一是中国人。两个民族骨子里都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性。不同的是,法国人的造反多是为了平等、自由等民主的权利,中国人的造反是为了求生存,求安稳,换一个明君,做一个顺民。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学习这篇文章,对今天的人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作 阅读,思考。品。 2、整体感知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 自由朗读,圈点勾画。文字障碍。3、反复诵读,老师范读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读给大家听。评价。4、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自学5、交流成
5、果 先小组,后推荐全班交流。6、老师解疑7、深入理解 学习特殊文言词语(课后练习) 思考、练习、交流再读课文,思考: 再读课文。陈胜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思考,讨论。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回答,评价,补充。 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文中是怎样通过对话来刻画陈胜的?8、小结课文 回答,评价,补充9、布置作业 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同学互相检查。桃花源记(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反映的社会现实。2、学习文言副词,了解古今异义现象。3、加强阅读,体会语言的优美。4、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握全文脉络。(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导入: 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 听 记2
6、、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 朗读全文。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思考,回答。3、老师朗读 4、集体朗读 练习朗读。 5、自由朗读 小组交流,评出组内最好的。 指导朗读,评价。 全班交流,评价。6、先自学课文 借助注释,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评价7、老师解疑 同学提问8、学习文言词语 练习9、小结课文 交流与朱元思书(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2、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语言特点。3、能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4、通过体味语言,了解作者的感情。(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 听,思考。们要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第五 单元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