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doc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课题方案 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发展状况 社会发展呼唤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2000年 10 月 25 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决定:从 2001 年起用 5 到 10 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多样的,而信息的获取者(特别是我们的学生)面临如何搜集、分析、处理众多信息,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学校教育的趋势应当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及
2、方向转变为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方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创新性地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与儿童学习实际脱节,教师一言堂,学生机械地记忆各种观念和进行无效的练习,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发展,过分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精确输出与认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
3、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要重视儿童的自发兴趣与直接经验,必须提供让儿童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信息技术就是指学校网络教室、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信息技术只是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得到发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
4、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校确立的“信息技术发展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旨在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在新课程推广实施过程中如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方法、策略等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和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类教与学的模式,通过利用网上资源,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的学习模式,探索小学教育教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支撑性理论: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5、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学习不是知识经验从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充分的相互作用而生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即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
6、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理念与遵循的原则 (一)、本课题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教授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报告中指出,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和难、繁、拼、旧的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社会实际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他还要求师生应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关注个体差异,
7、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二)遵循的原则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最终建立以强调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和发展创新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过程,创造宜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索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给学生必要的设计、发现和创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创新的规律以及创新主体的必备素质和
8、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的策略上,课题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层次性原则:承认学生中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途径,注重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2、激趣性原则:创设情趣,让学生在趣味中乐学; 3、开放性原则:突破“大一统”的封闭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及时吸纳人类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教学方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 4、民主性原则:一方面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气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如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指教学管理的民主,即给教学以一定自由度,使教师充分发挥创新潜能,使教学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
9、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进步的先进的创新意识; 5、主体性原则: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操作知识的“实践者”,应用技能的“探索者”,重点问题的“讨论者” ,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并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出发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6、创造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资和潜能,学生创作作品(完成任务)的过程要体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激发并鼓励学生做出自己有价值的作品,老师还要及时给予评价;7、发展性原则:确立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不要停留在随知识传授自然而
10、然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传统认识水平,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科能力和其它综合能力(包括自学、探索、发现、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非智力(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思想道德、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素养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身潜能充分发挥。 在学的原则上,课题研究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强调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资源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实践应用法、成果展示法等多种学法的优化组合,鼓励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学科的学习整合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即:让学生在没
11、有外界压力的情境中学习;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发现;要让学生通过自身发现,充分体现自我价值;要经常征求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见,满足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需求;要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包括所谓“差生”提供同等的创造性学生的空间保证;要创设疑难质疑、设疑和激疑的情境,以能引发探索和思维积极性的、能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重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实施真正的“问题性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方式由接受转为研究,把学生真正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四、课题的价值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使教师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发展 学习 方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