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梁月英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 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七年级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 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相似的年龄,类似的经历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能使学生理解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健康愉快的成长。往事依依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名师的成长历程告诉学生:多与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友,将受益一生。应自觉主动地阅读优
2、秀的文学作品。幼时记趣 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充满了童趣。作者童年有着对自然的好奇之心,对弱小者的同情之心,成长的道路有着乐趣与真情。本文由免费提供十三岁的际遇 作者深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不同常人的成长历程会带给今天的学生怎样的感受呢?伟人细胞 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教育意义。二、单元学习目标: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
3、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三、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幼时记趣 2课时十三岁的际遇 2课时伟人细胞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六、往事依依学习目标: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4能举例说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
4、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课前学习: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课前准备: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介绍自己查资料了解的作者,老师小结:“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
5、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二、查一查:1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 涟漪( ) 徜徉( ) 水浒( ) 水泊( )停泊( )浩淼( ) 歌咏( ) 重读( ) 阴晴雨晦( )镌刻( )谆谆教导( ) 绚丽( )三、读一读: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
6、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概括参考如下)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四、想一想:探寻写作思路: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
7、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五、动一动:CCTV-3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今天就请各个协作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
8、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朱军,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请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访谈节目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声音响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丰富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归结到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文学作品对她后来人生的深远影响,即作者所说“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最后请同学加以认真点评。六、练一练:1熟读成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
9、容:欣赏语言,品味描写;情感熏陶一、品一品:新课 标 第一 网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例如: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分析: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
10、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分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请你也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方法:默读、勾画、联想、评注)()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分工协作,力求完整。()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本组意见。二、悟一悟:写人通常要注重描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风貌,请大家认真品读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找出它们描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明确:相同: 本段所举两个事例
11、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闻学的激情。不同: 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作用: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三、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品味、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
12、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联系?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提示:可以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部电影。)总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阅读面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
13、己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反复读第六语段中“老师”的教导。四、 练一练:结合朱光潜谈读书,拟订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附 板书:往事依依于漪引出回忆 看 读 品 听 登 选材精当 山 水 千 国 北 语言优美回忆往事 = 水 浒 家 文 固 = 前后照应 画 传 诗 课 楼 蕴含哲理篇末点题 七、幼时记趣学习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能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3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
14、惯。4能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重点难点:疏通文句;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课前准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学会断句,注意感情和节奏。2、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积累常用文言知识。3、概括并口述文中三件趣事。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的街车走过千坎万坷,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已经跌落成碎片。但童年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整个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制成的清净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描绘成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
15、是用幻想写成的一首完美的欢乐。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于漪老师深情地追述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及对她的深刻影响;而沈复则以纯真的童心告诉我们他难忘童年的“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就能过这篇小品文的学习,来感受他的这份“物外之趣”。(板书课题)我知道,这是同学位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你们首先要学会怎样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文意,但我想,你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商量着把文章改写成每个人不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读懂的文章,通过注释和工具书都不能理解的字词你们可以问老师。二、读一读读准下列加点字。童稚(zh) 藐小(mio) 鹤唳(l
16、) 凹凸(o t)沟壑(h) 庞然大物(png)怡然称快(y) 土砾(l)项为之强(jing)癞蛤蟆(li)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课文,做到读通顺、有感情。教师范读、领读课文;三、译一译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词典,试着先独立翻译课文,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四、记一记实词积累: 余: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
17、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僵硬的意思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 虚词积累:之: 物外之趣:的。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昂首观之:代词,代蚊子。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之”。以:徐喷以烟,用。 或:连词,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 蚊子。 常蹲其身: 代词,自己的 盖:连词“原来是” 为:项为之强:因为 字同义不同的字: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 神: 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 以: 徐喷以烟(经常)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察: 明察秋毫(看
18、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为: 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之: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成语: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通假字: 项为之强 “强”通“僵”省略字: “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省略句: 群鹤舞(于)空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固定句式: 作观:当作看 以为:把当作 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
19、 五、说一说1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性的说一说。明确: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2请用自己的话将三件事向大家复述一遍,同学认真听好,并作适当点评。六、练一练:1识记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笔记本上翻译全文。第二课时学习内容:1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2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清代沈复的幼时记趣。童年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的一段美好的记忆,在我们的记忆里它是一支清亮的歌;是一首纯真的诗;是一只放飞憧憬的小鸟;也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上节课,我们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扫除了文字障碍,对课
20、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更加具体地感受一下沈复幼时的童真童趣。 二、想一想1揭示本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做出的判断?明确:本文中心的词语是“物外之趣”。通常的判断方法有:找标志词“故”、或根据上下文内容的关系来判断概括和具体、或根据上下文的结构来判断总分结构等2文中描写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产生过类似的“物外之趣”吗?(讨论回答)明确:、私拟作群鹤舞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譬如,骑在竹竿上想象成挥鞭策马驰骋沙场的场面;看到天上的白云所产生的连篇的浮想等。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
21、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明确:从生活的态度上看对生活的热爱、平日细心的观察、想象的奇特、纯真的童心是产生 “物外之趣”的因素。 热爱生活 明察秋毫想象奇特 物外之趣 纯真童心这些乐趣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的真的童心、童趣。4、思考“探究练习”第一题。明确:一、有好的眼力:“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二、有爱好观察的习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三、想像的合理性:“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这样,癞蛤蟆当然就成了“庞然大物”、扑向小虫的动作当然就是“拔山倒树而来”了。三、学一学作者通过想像和联想把童年之趣写得如此生动,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