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言文断句.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文言文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文言文断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文言文 断句 文言断句 一、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文言断句方原则法 一般来说,断句主要依据以下三项原则:一是诵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二是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的
2、停顿,不必苦思。但断句也应讲求一定的方法。 三、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1、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
3、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
4、)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资治通鉴) 解析:通观全句,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意思是,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皇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由此可以判定本局标点如下:湖阳公主 1 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练习1:汉 六 年 正 月 封 功臣 良未 尝 有 战 斗 功 高 帝 曰 运 筹 策 帷 帐 中 决 胜 千 里 外 子 房 功 也 自 择 齐 三 万 户 良
5、 曰 始 臣 起 下 邳 与 上 会 留 此 天 以 臣 授 陛 下 陛 下 用 臣 计幸 而时 中 臣 愿 封 留 足 矣 敢 当 三 万户 乃 封 张 良 为 留 侯 与 萧 何 等 俱 封 断句1: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翻译2: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
6、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二)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2: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7、曰 寡 人 信 之 矣 断句: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练习:或 谓 郊 岛 孰 贫 曰 岛 为 甚 也 曰 何 以 知 之 以 其 诗 知 之 郊 曰 种 稻 耕 白 水 负 薪 斫 青 山 岛 曰 市 中 有 樵 山 客 舍 寒 无 烟 井 底 有 甘 泉 釜 中 常 苦 干 孟 氏 薪 米 自 足 而 岛 家 俱 无 以 是 知 之 耳 断句: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8、。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翻译:有人评论孟郊和贾岛谁更贫困。一个人说:“贾岛更贫困。”另一个人就问:“你怎麼知道的?”他说:“根据他们的诗知道的。孟郊的诗说: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在那清澈的水中耕田种稻,在青山上砍柴然后背回家中)贾岛的诗说: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常苦干。(市场上柴草堆积如山,家中寒冷没有炊烟;井裏有甘甜的泉水,锅裏常常没米做饭)孟郊家柴米自足,可是贾岛家柴米全都没有,根据这个知道贾岛家更贫困。” (三)虚词断句法 2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放在句尾
9、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10、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断句: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解析: 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文言文 断句 2023 文言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