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桃花源记.docx
《2023年桃花源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桃花源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 课文分析 1、渔人怎么发现和进入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呼陌交 通,鸡犬相闻。 4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皆出酒食。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3、?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10、桃花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述的的感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3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三、合作探究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明确: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
5、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资源丰富,静谧祥和。 (二)感受桃花源幸福,乐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
6、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2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3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三)感受桃花源的神秘,奇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7、数十步,豁然开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总结: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五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
8、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问题探究: 四、深入研讨课文 1提问: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 学生思考,明确:本文纯属虚构。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
9、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2、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总之,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 自然,它是一个虚构的境地。 3、讨论: 1.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
10、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要”通“邀”。 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2.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3.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五柳先生传,请概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附节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固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桃花源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