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 李外河村小学 曹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环境这位无声的教师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它在给孩子带来美丽熏陶的同时,还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的潜在课程,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在主题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引
2、导作用,可以不断提高教师、幼儿、家长、环境四者间的互动频率。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由于所处环境、人文色彩的差异,我们的教育资源与城市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环境必须来自于孩子鲜活的生活;我们的材料应该是孩子们熟悉和有感性经验的;我们的环境需要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协作完成,它具有农村乡土特色又呈现了幼儿发展的轨迹。但现实的情况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脚步的加快、多元文化的冲击,农村幼儿教育 “城市化” 的影响很大,如:幼儿活动材料提供更多是美观、现成的,活动环境创设趋于“洋”派,逐渐向城市氛围靠拢。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孩子身边的资源漠视,环境熟视无睹。在幼儿园的主体环境创设上,浪费了资金,却永远比城
3、市的优秀幼儿园落后,最重要的是把属于我们自己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给摒弃了。 基于以上认识,我班开展了农村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开发、整合和利用农村已有教育资源,让孩子在接触熟悉的资源环境中回归生活、激发情感,凸现环境特有的教育价值。 二、主题环境的创设原则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作为农村幼儿园,我班主题环境创设的总体布局首先考虑要充满乡土风情的童趣与野趣,努力践行 “三个相融”与幼儿生活相融、与园本课程相融、与主题教学相融。在材料选用上优先考虑 “三个原则”优先性原则、易操作原则和系列性原则。让班级的主题环境“来自孩子生活,高于孩子们的生活,又还原于孩子的生
4、活”。 (一) 主题环境创设的总体布局 努力践行“三个相融” 与幼儿生活相融 幼儿踏进幼儿园大门,最先看到的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如何使幼儿感受到环境的存在,产生亲切感,使幼儿与环境“对话”呢?我班的孩子80%都来自本地农村,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对城市幼儿来说更为简单、淳朴。于是,一切孩子生活中鲜活的东西都展现在我们的环境中,孩子们的生活一直延续到班级中,成为灵感的来源。我发现,用一些乡土要素、材料布置环境,更能让幼儿感到熟悉、新鲜,引发好奇和探索。比如春天,孩子们对飞入自家屋檐下的小燕子喜爱非常,于是就商量在幼儿园天井里呈现出来。共同的话题,立刻引起好多小朋友的共鸣,激发他们参与制作的欲望。在我的
5、进一步引导、延伸下,促使孩子产生语言并进行表述,形成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而且,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燕子的生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观察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最终,在孩子与老师共同搜集材料、讨论制作中,充满生机盎然的粉红色桃花、飞行其间的“燕归来”呈现在了班级的主题墙面上。这些“环境”成了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原材料,它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与主题教学相融 主题环境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把每一个创设和利用环境的
6、细节与主题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环境真正为主题教学所用。我园地处江南水乡,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了竹子。为充分利用家乡这一资源,我班开展了“笋”和“竹”的主题活动,我们通过让幼儿找笋、剥笋、切笋、煮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笋的基本特征;利用笋来开展分类、排序、数数,编题等数学活动;利用笋壳、笋来进行小制作等艺术活动。然后由“笋”我们又延伸到了“竹”的主题活动,在运动活动中我们用竹子做成了竹筒、竹圈、竹棍、竹梯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探讨多种多样的玩法;在音乐活动中,用竹子做成响板、木鱼、竹筒等各种乐器让幼儿为歌曲打节奏;在美工活动中,我们利用孩子们收集来的竹制品让孩子们通过欣赏、有目的的观察,用折、剪、
7、捏、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又使主题活动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 与园本课程相融 我园的孩子虽然都来自农村,但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集全家成人的宠爱于一身,容易形成自私任性,不爱惜粮食物品,独立生活能力差,不愿劳动等弱点。要帮助引导幼儿克服这些弱点,单纯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98年以来我园坚持开展“农村幼儿劳动教育”的课题研究,构建了相关的园本课程。我园教师利用农村优势,开垦荒地,在园外开辟了种植地。给幼儿平日里提供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劳动的新鲜天地。种植地规划有度的规模和错落有致的绿意生机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农家田园景致。从稀疏的竹篱笆围栏
8、外朝里望,两间稻草搭成的农家小屋,摆放着劳作时的农具,它也是孩子们小憩时的乐园;一畦畦青翠欲滴的大蒜、萝卜见证着孩子们在此的辛勤劳动,空气中似乎总是飘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叫喧。在“春天到农家”的主题中,我班的孩子们在地上播撒种子,种上棉花、玉米,忙忙碌碌过了一个播种节;夏天,孩子们拿起小铁锹,播上花生、,种上甜芦梭、大蒜,体验了“粒粒皆辛苦”;秋天,孩子们挖红薯、掰芦梭、摘棉花,过上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丰收节;冬天来了,孩子们搭起暖棚,让心爱的蔬菜宝宝好好睡个暖活觉。在这里,孩子们感受了农家的优良传统,用心体验了作为一名农家孩子的骄傲,养成了勤劳、淳朴的品质。使环境的创设同样为园本课程服务。 (二)
9、环境创设的材料使用 优先考虑“三个原则” 乡土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广泛的。材料虽然是物化、静态的,但是材料提供的巧妙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引发幼儿的探索,使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活材料”。但不是任何一样乡土材料都能适用于我班环境创设的使用,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主题开展、幼儿已有经验、季节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筛选。 源自幼儿经验 在生活中有些材料与幼儿的密切相关并且有一定的感性经验,这些材料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幼儿可以和材料进行直接的接触,如:鸡毛、稻草、屋前屋后的小竹林等。这些材料幼儿熟悉,有一定的获取和操作经验,在交互过程中,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询问等形式得
10、到正确的答案,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班教室门口的“捕鱼乐陶陶”的大型场景中,鱼棚的搭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过彩纸、盒子、布头等多种材料,又实地参观、询问渔夫,最后最终选择了“稻草和毛竹”作为搭建主材料。探究过程中他们也了解了鱼棚的功用和多种材料的不同性能。 在季节中采集灵感 在现实中,很多乡土材料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如春天的野花野草,秋天的各种种子果实等。这些材料源于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更替不断变化,所以在环境创设材料的选择上做到和季节相吻合,既简便、易取,又符合幼儿的直观感受。幼儿通过与这些材料的互动(搜集、整理、制作等),了解季节的变迁,呈现他们眼中季节的缤纷,如利
11、用树叶、树枝、种子进行拼画,或把蔬菜、瓜果的特殊形状、切面装饰墙面等,在环境创意的同时发展了孩子的认知与对农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出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体现多样性 乡土材料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不但有和幼儿密切相关的水果、蔬菜、粮食、家禽、家畜等等,也有丝瓜茎、蟹壳、麦秆、种子等日常不太关注的乡土材料,林林总总不计其数。多样化的乡土材料搜集有利于照顾到环境创设的方方面面所需,如班级门廊里孩子们用鸡毛、蚌壳制作展示出来的小飞机,栩栩如生;主墙面上各种秋收种子粘成的“中国大地图”展现了祖国不同的地域版块;用门前芦苇荡中的芦苇制作的“彩球”布置在横梁上成了孩子们运动跳跃最喜欢的玩具。在搜集、清洗、整理这些多样化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也积累了相关的保存管理的经验。 在实践中,我班确定了班级主题环境创设的主旨是真正满足幼儿“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喜好,以农村的人、事、物来熏陶孩子,让环境回归孩子生活,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萌发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 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总结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实践教学 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创设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