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习性与其市民化改造——以昆山市“新昆山人”建设工作为例.docx
《农民工习性与其市民化改造——以昆山市“新昆山人”建设工作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习性与其市民化改造——以昆山市“新昆山人”建设工作为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民工习性与其市民化改造以昆山市“新昆山人”建设工作为例来源:版权所有: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民工为融入城市社会理应主动地根据城市场域的规范要求改掉农村人陈旧观念和日常不良习性,以谋取一份既稳定、正规,收入又能足够支持其城市生活的工作。但是,长期以来,因多数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乡土熟人圈内,缺少转化为市民的内在要求和外力强制,以及由于粘贴在农民工身上的农村人观念和习性很难改变的原因,城市用人单位和部分市民对他们持有偏见和歧视,甚至拒绝或排斥他们融入城市社会。鉴此,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当务之急是转变他们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性。昆山市在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做了大
2、量工作,他们把农民工与来昆山的大学生、技术人员同等看作为“新昆山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农民工转变观念,其改造农民工习性的做法很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一、改造农民工习性与改造的必要性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编织起来的乡土熟人社会网路培植的农民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与农村社会运作规则存在逻辑性吻合,虽然这种观念、习性的文明程度和先进性落后于城市,有的甚至已经被城市否决、摒弃,但在农村社会因它具有维持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内聚力,仍有维系农村社会运行的价值。在城乡二元分立的社会结构中它的功能特别明显。二元隔绝社会,由于缺少有效比较参照物,农村人感觉不到自己观念的落后和习性的陈旧,如同终年生活在村庄
3、的农民体验不到自己方言在人际交往中与普通话的差别一样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东西,土生土长性和与生俱来的功能怎么可能比别人落后呢?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前,由传统文化观念和习性支配的农村社会整体行动超脱于城市社会,其氛围也相对宁静、祥和。同样的原因,城市社会和市民也因城乡隔绝不能真实地觉察到农村的落后状况和观念陈旧程度,加上有国家制度的正式安排和例外关照,城市社会不需要单独加设防护屏障屏蔽农村人进入和干扰,独享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现在不同了,1.2亿多农民工与城市人朝夕相处、相伴相随,城市人在感谢农村人的贡献和奉献时,对农村人频繁介入自己生活表现出忐忑不安。究其原因,紧张不是来自于农民工的
4、工作和给农民工报酬,而是担忧农村文化及农民工习性扰乱城市生活,因为毕竟两种文化原属地差距太大,一旦混合,其观念、习性,以及受此支配的人们行动将需一个很长的磨合期,期间的矛盾与冲突多少会给城市人带来不便、麻烦。但农民工已经渗透到城市每一角落,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眼下城市人要做的是,顾及既成事实,放下高农村人一等的市民架子,接受农民工,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改变习性。这就是说,共同生活在城市场域里市民与农民工两大群体,如果彼此不融洽、不和睦,无疑对哪一方都没有好处。既然如此,就农民工来说,(1)不能再把城市当作人生旅途的一个客栈
5、,要有城市生活的长远预期,尽量尝试从城市乡土熟人圈内走出来,参与城市人公共活动。(2)虽然农村人文化一般不会影响农村人与城市人面上往来,但当农民工想获得更多城市资源和发展机会时,就免不了有如就业、工资、保障、房子、子女就学等城市性企求。既然有求于城市人,就不能不按照城市人意愿改变自己。(3)农村人在时代潮流驱使下进入城市社会,目前处于打工、雇用、弱势群体地位,相比较而言,城市人则是强势群体,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城市人与农民工的主雇地位和身份决定了农民工必须迎合城市人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要求,改变自己,即农民工要主动寻找与城市人具体差距,放弃自己对陈旧观念和落后习性的坚守,改掉城市人不喜
6、欢的生活习性,按照城市人要求和行动准则进行城市社会活动。惟有这样,农村人才能在与市民交往中慢慢习惯城市规范,实现其身份和角色真正转换。可是,进入城市场域中的多数农民工,由于农村习性沉淀已久,对城市文化本能地持有惰性,他们虽身处都市,却没有意识到改变农村人观念和习性的重要性,仍我行我素,一如既往地按照农村人习性待人处事,造成一些城市部门和管理人员对农民工习性的不满。我们对昆山的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农民工的陈旧观念和“不良”习性,以及它们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农民工老乡意识强,有的团体行动干扰城市常规秩序。在乡村,农民活动是在相对封闭的村庄内进行,说宽泛些,即美国学者
7、施坚雅先生说的在市场共同体范围内活动。熟人社会里,人们彼此知根知底,所结成的关系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差序格局”和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邻里。由“差序格局”和邻里分别造就的农民宗族观念和老乡意识,是农民工群体城市活动的强关系,它为农民工建构了一个类似于乡村社区的安全网络,支持农民工按照农村人行动逻辑进行城市活动。另一方面,国家至今还没有为农民工建立健全与城市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农民工为应付城市生活风险,势必要依赖宗族观念和老乡意识维系的社会关系网络,因为它能赋予势单力薄的弱势农民工一定的群体话语权和集体行动权,帮助农民工在城乡夹缝中获取维持生计的机会。但是,首先农民工的宗族和老乡意识容易在城市形
8、成不合法的利益群体,破坏城市规章制度,如违法犯罪的老乡团伙大量滋生,增加了民工的城市犯罪频率,也对城市安全造成比单个成员犯罪更严重的威胁;其次,老乡群体为公司管理添加难度,如昆山的一些公司经常遇到来自不同地域的农民工群体打架斗殴事件,或因公司与其中某一员工发生劳动争议而招致来自同一地域农民工群体跳槽;再次,老乡观念容易滋生农民工群体性社会治安事件,如2005年昆山城管在处理一回民商人占道经营时,在随后几天内就出现了来昆山打工的3000多回民老乡的集体抵制和抗议。2.部分农民工生存弹性大,与城市管理格格不入。农村人与城市人生活不同:农村人劳动主要是与土地、家禽等打交道,他们的劳动意识、时间意识、
9、效率意识、卫生意识等与城市有很大差距;他们劳动的主要目的是养家活口,只要风调雨顺,劳动就肯定有所收获,不像城市人受雇主管理,生计掌握在别人手里,常常为就业和失业担忧;农村人注重的是季节时间,农活安排不能耽误农时,至于每天的劳动时间安排不很严格,一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农忙时可能没日没夜,不像城市人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必须按钟点上下班,不容许有丝毫马虎;农业是弱质产业,边际效益有限,多一些劳动和少一些劳动,绩效差别不明显,而城市劳动报酬是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有的工资还同产品质量和销路挂钩,效率意识强;农村人劳动生活条件差,整天与土地、肥料等打交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卫生条件自然抵不上城市。
10、由这些区别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的观念与习性一般不会嫌弃、挑剔城市工作环境和生活设施。尽管他们多数人在城市没有像样的住所,一般住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出租房内,或小区车库内,有的还在桥下路边、商店门口,配套设施不齐全,也无相关的物业管理等软环境,但对他们来说,城市怎么都比农村强。农民工不苛求城市居住和生活条件,加上习性差异,不少农村人在城市乱扔垃圾、乱设摊点和夜排档,随意占用公共设施堆放个人物品。或许他们认为这些在农村都是很正常的行为,可实际上却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城市居民肯定不能无视农民工“胡作非为”,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农民工日常行为的力度。3.部分农民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水准达不到
11、城市要求。农村社会人与人沾亲带故,法律条文很难进入村庄,成员行动主要受到乡村传统道德和伦理规范制约,一般按照乡规民约来进行。某种程度上说,乡村土政策、面子、人情、私了等足够能化解农村社会诸多矛盾,延续农村社会运行和维持农村社会秩序。进城的农民工就不同了。城市是法制社会,按章办事是对每个市民起码的规范要求,契约合同是人们交往,尤其是与陌生打交道必须的保护和防范手段。而进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管理观念、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中不少人认为只要在城市不偷不抢,凭自己力气干活,如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设置灯箱广告灯等是合情合理的,不应该算是非法行为。不仅如此,由于地区、城乡的差异,部分农民工道德水准比城市人低
12、,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甚至还有人因随地小便。4.农民工勤劳不当,给城市管理带来困难。中国农民向来以善良和勤劳著称,善良本性和肯吃苦特性练就了农民工在边缘地带与城市管理者进行不屈不绕较量的挣钱本领。他们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推出市民需要的时令商品,在城市菜场、饮食场所周边及城乡结合部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回收废旧物品、卖季节性水果、烧烤油炸小吃等。农民工勤劳在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其经营者文化水平低,不正规经营,为城市管理留下许多隐患:经营点工具杂乱、摆放随意,垃圾多;挑着箩筐、拉着板车、或骑着三轮车流动经营,影响市容;占道经营,给本来就十分拥挤的城市道路带来压力,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车辆
13、的通行、停放,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安全事故;等等。二、改变农民工习性和实现其市民化的一般路径 尽管农村社会民间仪式类活动对农民行为的要求特别严格,但农村社会日常生活规范方面的要求往往局限于礼仪性,底线是不影响彼此和气,只要违规者保证下次不再犯,一般处理就是象征性告诫。而城市社会却不同,对人们的言行、信用、工作态度、人际交往规则都有严格要求,不容许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甚至可以把一个不守规矩的员工开除掉。城乡这种不同,不仅因为农村是熟人社会,情感照顾迫使乡村权威对违规者手下留情,而且更主要的原因是农村社会违规行为后果的严重性低于城市,城市人必须为自己不当行为付出经济代价。城市社会比农村社会对人的行为
14、要求多得多、严得多。城市的一些街心公园是城市人消闲纳凉、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不容许农民工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城市人出入公共场所讲究穿着,因之特别反感满身泥土、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农民工,甚至不愿意与他们同坐一辆公交车;城市要求市民遵守规则、讲究秩序,因而厌恶一些农民工在公交车上抢座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不按交通指示灯过马路行为。农村生活惯了的人哪受得了这些框框限制,随意性惯习使农民工在城市处处碰壁,造成他们心理痛苦和精神焦虑。不改掉这些农村人观念和生活习性,要么会招致与城市人对立和冲突,要么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抑或要么回归家乡继续农民式生活,因此,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改造其习性。当然,
15、由于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低,特别是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年纪大,受农村习俗影响深刻,指望他们自己改掉自身的陈规陋习肯定是不现实的,这需要城市政府主动担负起改造责任。自本世纪初,昆山市就把农民工的习性改造工作列入到“新昆山人”(“新昆山人”85以上是农民工)培养计划,进行了系列探索。1.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农民工知法、守法观念。农民工违法违规比较多:近几年,昆山市政设施被盗和损坏的价值每年约300万元,此类案件的犯罪主体基本上是民工和农村流浪乞讨人员;随着来昆山农民工的不断增加和城市产业的升级调整,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从事卖淫嫖娼、制假贩假、偷盗抢窃、群体斗殴、恶性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民工 习性 与其 市民 改造 昆山市 昆山 建设 工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