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8课汇报课教案.doc
《语文18课汇报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18课汇报课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汇报课教案 王长坤18.将 相 和教材简析: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
2、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3板书课题。4. 同学们
3、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负荆请罪”读为” jng”;多音字,着(zho)急、上当(dng)、答应(yng )、为(wi)难、便
4、(pin)宜、上朝(cho),据词定音。(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18 汇报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