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S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的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设计模式: 肯普模式的主要特点: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要素间没有连线:可不考虑某要素或次序灵活 学习需要和目的是模式的中心,即ISD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系统设计是连续过程,评价与修改不断与其他要素联系 较适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解决 史
2、密斯雷根模式的主要特点: 增加了学习环境分析 策略部分更明确、具体 把“修改教学”部分放在教学评价模块中,使模式更为科学 3、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表述, 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 具体表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的变化。 4、教学目标分析:ABCD法。 A 对象(audience):目标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些人 B 行为(behavior):描述可观察的行为。必须用可观察到的术语来表述。当目标陈述中使用了具体的、可观察到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行为时,可极大地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 C 条件(condition):描述学习和评价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
3、助工具书”、 D 程度(degree):描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低水准,是评价目标是否达成的根据。 对内外结合的表述。 行为目标的局限性:只强调了行为的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 内外结合做为弥补,注意了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 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表述(知道、理解、欣赏、尊重),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表现。 5、教学目标分析方法主要有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6、学习者特征基本要素: 1、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时期)。前运演阶段
4、(2-6岁,相当于学前时期)。具体运演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时期)。 形式运演阶段(11-15岁,相当于初级中学时期)。 3、初始能力(从学习者角度)。 1、预备技能:学生在开始新的学习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2、目标技能:在教学目标中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学习者学习态度:对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疑虑、偏爱或误解 4、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5、学习风格的涵义: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心理行为方式,它作为相对稳定的指标,反映学习者如何知觉,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作出相应反应(Keef
5、e(凯夫),1979) 7、学习者特征分析基本方法:1.认知结构和认知结构变量 1 (1)有意义学习: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贝尔提出,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三个前提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凯恩夫妇指出,学习就是要“创造联结”-创造联结:教学与人脑,有意义学习的三要素: 精心编排的浸润状态:真实生活(如认识一个城市) 放松的警觉:高度挑战、低威胁 积极加工: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2)认知结构:知识的数量、质量、组织结构。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3)认知结构变量:
6、(分析认知结构的三个特性) 可利用性:能否提供认知支持? 可分辨性:原有结构是否好?能区分新知识? 稳固性:原有观念是否稳定? 2.判断、培养认知结构技术-概念图 评价工具 教学工具 学习工具 思维工具 策略工具 知识显性化工具 知识管理工具 交流工具 认知结构形成工具 8、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方法就是教学中使用的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对所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总体考虑。教学模式: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形式。 9、常用教
7、学方法: 1、讲授法、讨论法 2、演示法、示范 模仿 3、自学、发现教学法、问题解决、任务驱动、练习反馈 4、训练与实践、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益智性游戏 5、案例教学法 6、参观法 7、操作法 8、探索发现法。 10、“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 赫尔巴特的四段(或五段)教学过程模式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 一种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支架/脚手架:教师提供给学
8、生以帮助学生从现 有发展水平提高一步的支持的形式。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情境化教学的一种,“锚”是指教学中创设的真实的、有故事情节的情境,并将问题镶嵌其中,引发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以随意的不同途径、方法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取同一事物和问题的多方面认识。 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 11、教学环境的定义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概括地讲,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广义:社会环
9、境(社会制度与风气,),科学技术,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亲朋好友)等。狭义: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一般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为狭义教学环境。 12、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 1、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等 2、各种教学设施 3、社会信息(智慧圈)数字化、媒介化、信息化 4、人际关系: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三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并与其他人际关系构成教学的人际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比如对教师的认同、权威的印象影响学生的信息接受趋向度 5、校风与班风(校园文化的创建),学校与班级的集体行为风
10、尚,是集体成员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它对学习的影响不同与行政管理制度和组织纪律的强制力量,而是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这样一些无形的力量。 6、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师生共同影响形成的) 7、班级规模(组织形式:大班教学与小班化教学) 8、教室环境(座位编排方式,桌椅高低) 9、其他因素:团队活动,学校组织等 13、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按照乔纳森(Jonaen,1996)的说法,是指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 主要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如知识库
11、、语义网络、几何图形证明树、专家系统等; 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管理与评价工具。 1、作为课程学习的资源工具; 2、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工具; 4、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 5、概念图工具; 6、作为自我评价和学习反馈工具。 14、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15、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 16、教学评价相应方法:学习契约(Learning Contract、量规(Rubric)、学习档案(Portfolio)(电子学档E-portfolio)、概念地图(Concept Map)、绩效评估 (Performance Aement)、自我评价 (Self-Evaluation)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及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 期末复习总结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