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爬山虎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爬山虎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爬山虎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爬山虎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预习交流(3) 1.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题目,齐读)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 均匀)。(师随机板书) 3.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盛,这么美是因为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 1.出示自学提示,指
2、名读一读。教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 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非常认真,下面咱们就来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综合答案) 三、互动研究,精读体验 (一)第三自然段(12) 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 1.(1)交流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同时强调“反面” (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寻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 (2)(师板书)注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师
3、板书,生注意观察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2.(1)交流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 (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柔软) 3.交流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 4.师总结: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随学生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5.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生答: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准确是因为他这次(认真观察)了。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5) 1.师:下面咱们再来看看第二个
4、问题。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呢?(指名小组代表读描写往上爬的句子) 2.师:请同学们自己也读一读这个句子,在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下面画“”,体会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请一生反馈(触、巴、拉、贴),相机板书:触、巴、拉、贴。 4.你是怎样理解“触 巴 拉 贴”这几个动作的呢?还记得我们帮助理解词语的几个方法吗?(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位置互换进行比较)现在就请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方法再来体会体会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1)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2)阐述小组的理解(体会触、巴、拉用力的程度逐渐加深,“拉”用力向上的状态) (3)从爬山虎向上爬的过
5、程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用词的精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爬山虎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 (4)带着理解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小结:是呀,从爬山虎向上爬墙的过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准,更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以及它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狂风大作阻挡不了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脚步,他的脚(接读),暴雨来临依然阻止不了它,它的脚(接读)。看着这样坚韧的爬山虎的脚,你们佩不佩服?让我们读出对它的敬佩 。 6.(1)作者开始将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蜗牛的触角,现在它比作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体会爬山虎的脚有力,能紧紧的抓住墙壁,一脚一脚向上爬),所以它才能(牢固)地紧贴在墙上。(2)
6、谁愿意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爬山虎脚的坚韧、有力!(指名读,男生读)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现在,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墙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老师能不能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呢?(不能)为什么? 结合壁虎向上爬的样子体会: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师总结: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的用词多妙呀,既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又写出了它坚韧向上的精神。 8.你们喜欢这样的爬山虎吗?请你自己再充满感情的读一读,争取把这段积累下来(生自主背诵) 9.结合板书一起背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
7、们,爬山虎能够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前提是?(触到墙),那么没有触到墙的呢?(生答:不几天就“萎了”) 师:是的,本来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植物。但叶圣陶陶爷爷却写的那么生动形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观察细致,抓住事物的特征) 四、拓展延伸,综合实践(2) 同学们,文章主要写的是爬山虎的(脚),题目也是爬山虎的脚,可是作者为什么先写它的叶子呢?一墙令人看着舒服、好看得很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说) 师小结:这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叶子,不仅给下文写脚做了铺垫,二这一墙美丽的爬山虎叶子,更加衬托了爬山虎的脚起到的重要作用。你们看,叶圣陶老先生不愧是个名家,他含蓄得自然,
8、铺垫得巧妙,你们写文章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啊! 五、反馈总结,感悟收获(3) 1.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说) 2.师总结:叶圣陶先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3.请你带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对爬山虎的脚的敬佩之情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机动) 六、作业设计 1.再次读一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或花卉,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写一写。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颜色:嫩红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推荐第2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
9、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请同学们轮读上节课的词语。每生读一个词。 2、回忆上节课内容。背诵第一自然段。 4、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 1、出示大问题教师大声读: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爬山虎叶和脚的句子,体会叶和脚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描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体会爬的过程;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再用“?”
10、标出你弄不懂的问题。先独立解决,再在小组里交流你没弄懂的问题。注意,是交流你没弄懂的问题,如果你已经弄懂了的,就不要在组内交流了。 2、学生独自读文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学生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参加,帮助解决部分问题。 5、学生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预设:1)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朝下? 2)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的? 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怎么一弯曲了,就能使紧贴在墙上呢? 4)、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好,同学们的问题很有深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叶的特
11、点,(板书:叶)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画的是哪一段的哪一句,写出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叶的特点: 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一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这是叶的颜色特点。(板书嫩红 嫩绿,) 师导语:是的,作者是抓住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还有别的特点吗? (2)、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二句和第三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是说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绿得新鲜、叶尖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板
12、书新鲜、朝下、均匀、无叠、无隙) 师导语:(指着板书,是的,爬山虎的叶子不仅緑得新鲜,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像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画。当微风吹来,满墙的叶子更是美丽,谁来告诉我们? 第二段的第四句“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板书波纹好看)引导: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 学生出这一句写法上的好处。 教师点拨: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板书形象、生动) 师点拨: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学生试着回答)对了
13、,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板书(细心观察) 2、感情朗读,背诵。 (1)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 (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学生背诵)指生看黑板背诵。 四、学习脚的特点。 师导语: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板书脚)谁来告诉我们,你划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 1)、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板书茎上) 师导语:是的。还有吗? 2)、我画的第三段第四句
14、“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板书细丝) 师导语: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还有吗? 3)、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 导语:嗯,脚的颜色也是嫩红的。 2、点拨写法、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 2)、学生说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教师点拨:
15、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板书具体) 3、指导朗读背诵。1)、出示图画:同学们看图,你认为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学生说感觉怎么样。)那你就朗读一下这三句,表达一下吧。(三个学生读) 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不看图会说吗?大家齐说。 导语:这就是爬山虎的脚。那他是怎样爬的?我们接着来学习。(板书爬) 导语:谁来给我们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
16、山虎是怎样爬的。 2、请学生再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触、巴、弯、拉、紧贴、爬。 4、演示爬的过程:同学们看这些动词,再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的图纸,跟老师一起来把这几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画出来。 1)、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2)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3)学生说,老师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着也
17、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5、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学习最后一段: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谁来告诉我们,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萎了)触着墙的呢?(变成灰色,牢固地巴住墙。) 师指板书点拨:通
18、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五、归纳概括 导语:同学们看着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按顺序表达。(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4、仔细观察,继续观察的方法。(问:知道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和爬的过程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靠的是仔细观察)仅仅是一时的观察吗? 5、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6、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观
19、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的。 六、巩固应用。 提出练笔要求: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为了节省时间,每一个小组写一处。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七、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
20、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叶 嫩红嫩绿 新鲜 准确 生动 朝下 均匀 无叠 无隙 具体 波纹 好看 脚 茎上 叶柄反面 按顺序 细丝 嫩红 爬 巴、弯、拉、紧贴、爬 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推荐第3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专题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 学习班级:四年级 学习课时: 第二课时 教师:陈继云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 三、 四、五自然段,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
21、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什么吗? 2、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呢? 3、(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描写的爬山虎,这一墙的爬山虎你们觉得美不美? 4、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 5、爬山虎的叶真的是很美很好看,这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一下他描写的爬山虎的脚又会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感知“脚”。 1、老师要看一下课前同学们自学的怎么样,是不是也很认真呢? 2、检查阅读:小组齐读 3、师指导“柄”“茎”“着”的读音 4、指名美读第三自然段 5、PPT出示第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爬山虎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