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正弦定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正弦定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正弦定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正弦定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2023级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华娜学号202302101146 一、教材分析 正弦定理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也是三角形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知识储备已足够。它是后续课程中解三角形的理论依据,也是解决实际生活中许多测量问题的工具。因此熟练掌握正弦定理能为接下来学习解三角形打下坚实基础,并能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变通。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
2、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能力目标:探索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并能掌握多种证明方 法。 情感目标:通过推导得出正弦定理,让学生感受数学公式的整洁对称美和数学的 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 解的个数。 四、教法分析 依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知识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采用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教学方法,命题教学的发生型模式,以问题实际为参照对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
3、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并且运用例题和习题来强化内容的掌握,突破重难点。即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讨式的学习方法,这样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过程 本节知识教学采用发生型模式: 1、问题情境 有一个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想在风景区两座相邻的山之间搭建一条观光索道。已知一座山A到山脚C的上面斜距离是1500米,在山脚测得两座山顶之间的夹角是450,在另一座山顶B 300。求需要建多长的索道? 可将问题数学符号化,抽象成数学图形。
4、即已知AC=1500m,C=450,B=300。求AB=? 此题可运用做辅助线BC边上的高来间接求解得出。 提问:有没有根据已提供的数据,直接一步就能解出来的方法? 思考:我们知道,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那我们能不能得到关于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 2、归纳命题 我们从特殊的三角形 在如图Rt三角形ABC a = sinA, c bc =sin B .=c. 所以, asinA = bsinB 又sinC=1,所以 csinC asinA = bsinB = . 在直角三角形中,得出这一关系。那么,对于一般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呢? 3、命题证明 首先
5、考虑锐角三角形,要找到边与角正弦之间的关系,就要找到桥梁,那就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作高线。 A 作AB上的高C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CD=asinB,CD=bsinA , 所以,asinB=bsinA.同理,在DABC中, bsinB = csinC .于是在锐角三角形中, asinA = bsinB = csinC 也成立。 当D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等式仍然成立吗? C DAcB 由学生类比锐角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同样可以得出。 于是,从以上的讨论和探究,得出定理: 正弦定理(laws of sines)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sinA = = siBnb
6、csCin 分析此关系式的形式和结构,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另一方面,让学生去 感受数学的间接美和对称美。 正弦定理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我们把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解三角形。 分析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定理形式可知,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或者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都可以解出这个三角形。 4、命题应用 讲解书本上两个例题: 例1 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角精确到10, 边长精确到1cm)。 例1简单,结果
7、为唯一解。 总结: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角两角所夹的边,以及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都可利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例2较难,使学生明确,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两种可能。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情形。 接着回到课堂引入未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ABC中,已知AC=1500m,C=450,B=300。求AB=? B A 在已经学习过正弦定理和例1例2的运用之后,此题就显得非常简单。 接着,课堂练习,让学习自己运用正弦定理解题。 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0,边长精确到1cm): (1)A=45,C=30,c=10cm (2)A=60,B=45,c=2
8、0cm 2.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0,边长精确到1cm): (1)a=20cm,b=11cm,B=30 (2)c=54cm,b=39cm,C=115 学生板演,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 5、形成命题域、命题系 开始我们运用分类讨论平面几何三角形的情况证明了正弦定理。那么正弦定理的证明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法?学生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合作探究。 学生思考出来就更好,如果没有思考出来,提示两种方法 (1)几何法,作三角形的外接圆;(2)向量法。 先让学生思考。结束后,重点和学生一起讨论几何法,作外接圆的证法。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到证明方法的多样,进行发散性思维,但更主要的
9、是为了得出 asinA = bsinB = csinC =2R。即得正弦定理中这一比值等于外接圆半径的 2C 倍的结 论,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到这一定理的,也方便以后的解题。而提到的向量法, 则让学生课后自己思考,可以查阅资料证明。 六、课堂小结与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正弦定理的形式?正弦定理的适应范围?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1、我们从直角、锐角、钝角三类三角形出发,运用分类的方法通过猜想、证明得到了正弦定理 asinA = bsinB = csinC ,它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和其所对的角 的正弦值的关系。 2、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了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解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角和一边,
10、或者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可以用正弦定理来解决。但在第 二种情况下,运用正弦定理需要考虑多解的情况。 3、正弦定理的证明还可以运用向量法和作三角形的外接圆来证明。其中通过作外接圆可以得到 asinA = bsinB = csinC =2R.这是对正弦定理的补充。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10页,习题1.1,A组第一题、第二题。 推荐第2篇: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正弦定理 2.解析: 正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中第一章解三角形的学习内容,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解三角形这个课题。正弦定理紧跟必修4(包括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之后,可以启发学生联想所学知识
11、,运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连同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其他知识作为工具,推导出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求解任意三角形的基础,又是学生了解向量的工具性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的的开端,对进一步学习任意三角形的求解、体会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辨证思想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1)正弦定理的发现; (2)证明正弦定理的几何法和向量法; (3)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解析:先通过直角三角形找出三边与三角的关系,再依次对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进行探 讨,归纳总结出正弦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边角关系中最
12、常见、最重要的两个定理之一,它准确反映了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的关系,对于它的形式、内容、证明方法和应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弦定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正弦定理和内角和定理等众多基础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一向为数学教育所重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直角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和有关任意三角形的一些知识, 学生在高中已学过必修4(包括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会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在RtAB
13、C中,各边、角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 学生容易想到三角函数式子:(可能还有余弦、正 a切的式子) bc sinC=1sinA=sinB=c b c 这三个式子中都含有哪个边长? c 学生马上看到,是c边,因为 sinC=1=B C a c那么通过这三个式子,边长c有几种表示方法? abc = sinAsinBsinC 得到的这个等式,说明了在Rt中,各边、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此关系式能不能推广到任意三角形? 设计意图: 以旧引新, 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刺激学生认知结构根据问题情境进行自我组织, 促进认知发展.从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切入, 符合从特
14、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二)探究正弦定理 abc = =猜想:在任意的ABC中, 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 sinAsinBsinC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 大胆拓广, 主动投入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对于直角三角形,我们前面已经推导出这个关系式是成立的,那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分情况来证明此关系式?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使方向更明确,并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那么能否把锐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求证? 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 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 作高线(例如:作CDAB,则出现两个直角三角形) ab =将
15、欲证的连等式分成两个等式证明,若先证明, sinAsinB 那么如何将A、B、a、b联系起来?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RtBCD与RtACD中,CD是公共边: 在RtBCD中,CD= asinB, 在RtACD中,CD= bsinA ab =asinB=bsinA sinAsinBbcsinB =sinC? 作高线AEBC,同理可证.设计意图: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c= =若ABC为钝角三角形,同理可证明: sinAsinBsinC (三)例题分析,加深理解 例题:在ABC中,已知C48.57 , A101.87 ,AC2620m,C 求AB.(
16、精确到1米) 解:B180AC 180 48.57 101.87 29.560 abc bc由=得c=bsinC=2620sin48.57=3982 sinBsinCsinBsin29.560 abc =2R sinAsinBsinC 正弦定理推论(1)a=2RsinA, b=2RsinB,c=2RsinC abc B=正弦定理推论(2)sinA=,sin,sinC= 2R2R2R 正弦定理: 解决类型:(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与一边,可求出另外一角和两边;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求出另外一边和两角。 (四)目标检测 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45,如果45角
17、所对的边长为8,那么30角所对边的长是2在ABC中, oo ()已知A=75,B=45,c=,则a=,b= o o o o ()已知A=30,B=120,b=12,则a=,c= oo 3在ABC 中,b= o c=C=60,则A= _ o 4在ABC中,b=3, c=B=30,则a=_ 5在ABC中,b=2asinB,则B+C_ (五)小结 (1)在这节课中,学习了哪些知识? 正弦定理及其发现和证明,正弦定理的初步应用 (2)正弦定理如何表述? a=b=c sinAsinBsinC (3)表达式反映了什么? 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各边与对应角的正弦之间的一个关系式 学案 11正弦定理 班级姓名学
18、号 一、学习目标 (1)正弦定理的发现; (2)证明正弦定理的几何法和向量法; (3)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在RtABC中,各边、角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 问题:这三个式子中都含有哪个边长? 问题:那么通过这三个式子,边长c有几种表示方法? 问题4:得到的这个等式,说明了在Rt中,各边、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问题5:那么能否把锐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求证? 例. (三)例题分析,加深理解 例题:在ABC中,已知C48.57 , A101.87 , CAC2620m,求AB.(精确到1米) 三、目标检测 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45,如果45角所对的边长为8,
19、那么30角所对边的长是2在ABC中, oo ()已知A=75,B=45,c=,则a=,b= o o o o ()已知A=30,B=120,b=12,则a=,c= oo 3在ABC 中,b= o c=C=60,则A= _ o 4在ABC中,b=3, c=B=30,则a=_ 5在ABC中,b=2asinB,则B+C_ 配餐作业 一、基础题(A组) 1、在ABC中,若a=,b=,A=300, 则c等于() A、2B、C、25或D、以上结果都不对 2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A.asinA=bsinBB.acosA=bcosB C.asinB=bsinAD.acosB=bcosA 3.若 sin
20、AcosBcosC =则ABC为abc A等边三角形C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 B等腰三角形 D有一个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4.ABC中,A、B的对边分别为a,b,且A=60,a=()A有一个解B有两个解C无解5.在ABC中,a26,b=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D不能确定 ,b22,B45,则A等于6.在ABC中,若c=2,C=60,a= 20 3,则A= 3 二、巩固题(B组) 7.在ABC中,B=1350,C=150,a=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8.在锐角ABC中,已知A=2B,则的9.在ABC中,已知tanA= a 取值范围是 b 1 1,tanB=,则其最长边与最短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正弦 定理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