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 目 录 摘 要 关键词 一、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1 (一)客观因素1 (二)主观因素2 (三)外部因素3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3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3 (二)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的力量源泉4 (三)学习风格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4 三、养成有效、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6 结 语8 参考文献8 摘要:教师的教学风格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备受关注的议题,它同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起,成为近些年来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已经有多位专家学者探讨了教师教学风格
2、问题,但针对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业的影响这一话题却很少涉及过。 关键词:教学风格;影响因素;学业成绩 前 言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仅仅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所教授学生的学业成绩乃至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
3、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1,2 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与行为品质的总和。分析教学风格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教学风格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罗宾逊(Robinson,1986)将教学风格区分为内容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类。3蒂尔伯格和希牡利(Van Tilburg & Heimlich,1994)定义了两个主要的维度来描述个人的教学风格:敏感性(sensitivity)和包容性(inclusion)。4敏感性表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关心学生的满意度的程度。包容性维度定义为将所有学生融入各种学习过程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在分析教学风格结构的基
4、础上,研究者考察了可能对教学风格构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埃文斯(Evans,2023)研究用综合分析维度测量教师的教学风格,发现年龄与性别对教学风格有显著的影响。年龄大的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综合性风格,而年龄小的教师表现出分析性风格。男教师表现为综合性风格,而女教师往往是分析性风格。同时,他发现教师教学课程类型与教学风格无显著关系,不同课程的教师表现出各种教学风格水平。5 安得尔斯(Endres,1992)等人的研究分析了杂志写作课的男女教师的风格差异,结果显示,男女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类似的,并无显著差异。还有研究指出,女教师倾向于结构化的教学风格,而男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话题和有挑战性
5、的想法。雷克(Lacey,1998)研究指出,在教学风格的敏感性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包容性维度上,男教师显著地低于女教师。4 一、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学校类型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众所周知,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特殊产物,两类学校在师资力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考察两类学校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时发现:两类学校的教师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两个因素上存在差异。总的来看,重点学校的教师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力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同时强调以各种训练方法加强知识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些特征实际上说明了重点学校是以 教师为中心的教
6、学风格。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则表现得相对中性一些,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度相对较低,强调利用情绪调动课堂气氛。造成这方面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类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对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发展构成了影响。 2.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教育阶段划分的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特征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导致中小学教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学。本次调查发现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在知识训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三个教学风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看,小学教师倾向于营造情感丰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视以各种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强调训练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7、,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初中教师偏好严肃严谨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的程度较高;高中教师倾向于严格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中心的程度最高,同时也最强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实际上反映了各阶段的学习者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目标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二)主观因素 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 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 备条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
8、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性别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4,5关于教学风格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争论较多,但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男女教师在教学风格的任何一个因素上存在差异。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样本中男性的比例过小,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小学校教学的高度求同性造成男女教师在教学风格上趋于一致。但是笔者也发现男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性大于女性教师。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学骨干教师人群中,男教师比女教师独立性更强,更有主见。7可能由于男女教师在人格上的差异造成他们在教学风格离散程度上的差异。但是,雷克等人(1998)的研究结论却相反,他们发现男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
9、差异性要显著地小于女教师。4 2.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教龄反映了一位教师的从业经历,有研究指出教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5笔者也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在知识训练、学生中心、体系形象三个因素上出现了几乎相同的趋势,即因素得分随教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随教龄的增长而减缓,最高教龄组(21年以上)略呈下降趋势。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一方面与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教学风格的发展性。这种发展性突出地表现为教师通过反思积累经验,新经验在量的方面的积累会使原先的风格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风格。8 3.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2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基本上相
10、对固定地教授一门课程,教师主讲的科目是教师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但是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目不同,导致他们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特别是文科与理科教师在教学风格的六个方面特征基本一致。这一结论与艾文斯(2023)的研究结果相符。2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学风格与所教内容无关,而是更高层次的形式范畴,相同科目的教师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而不同科目的教师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教学风格。如果能进一步证实同一位教师在教授不同课程时,依然保持相同的教学风格,则进一步证明了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的关系。 (三)外部因素 1.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
11、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 2.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 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12、。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 1.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起指导和支配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第三,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到包括生理要素及个性发展水平的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所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甚
13、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征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疑对学生的学风和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而言,严谨风格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丝不苟的学生。导演型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会有一大批独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伴随左右。持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总是调教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风格的学生。 3 上述,在学习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教学风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而如果学生在师从某一教学风格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学习风格这一问题,则须着眼于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是否匹配、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何以及教师对教学风格的驾驭能力等三个方
14、面。 2.将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互作用的这一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应重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一方面应遵循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的原则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提高成绩;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掌握丰富多样的教学风格,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业成绩单提高。推进教师评价多元化,不应把某种单一的教学风格作为样板硬性推广。 小学教师应提高对教学风格的调控意识水平,塑造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以满足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的需要,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小学生能倾注更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影响 教师 教学 风格 因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