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说课稿集锦七篇.docx
《2022说课稿集锦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说课稿集锦七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说课稿集锦七篇说课稿集锦七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掌握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主要应让学生学会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把形和数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高中继续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
2、方法(数学建模、转化化归),在本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二)教学重点本节先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再引导学生如何求另外的两个锐角,这样一是为了巩固前面的知识,二是如何让学生正确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逐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从而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经知道元素,正确利用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教学难点由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较多,学生一下难以熟练运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是本课的难点。(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角关
3、系式解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其依据是: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规定“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使学生了解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其依据是新课标关于学生的学习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讨论,以及对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其依据是: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规定“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
4、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二、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一)、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式”教法。在以最简洁的方式回顾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建立数学模型,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方法。接着通过例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学生在过程中克服困难,发展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使他们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其以一个研究者的方式学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法设计思路: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熟悉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通过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学法分析通
5、过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复习和例题的实践应用,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和两种解题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学法设计思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通过例题的实践应用,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教学媒体设计:由于本节内容较多,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演示。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我将围绕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学生作业这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具体步骤是:(一)复习
6、导入师:前面的课时中,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下面老师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1、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0)3、直角三角形的边和锐角之间的关系?A的邻边A的对边A的对边A的邻边斜边斜边sinA= cosA= tanA=生:学生回忆旧知,逐一回答。目的: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师:把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各种关系,我们就能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了,这节课我们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二)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分如下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例题
7、引入新课,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例1(课件展示).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 10米 折断倒下,树顶在离树根 24米 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解: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折断倒下部分的长度为:26+10=36(米)答:大树在折断之前高为36米。师:例子中,能求出折断的树干之间的夹角吗?生:学生结合前面复习的边角关系讨论,得出结论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逆过程。目的:让学生初步体会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步骤及解题过程。师:通过上面的例子,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吗?生:学生讨论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课件展示):“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
8、角形。”(学生讨论过程中需使其理解三角形中“元素”的内涵,至于“元素”的定义不作深究。)师:所以上面例子中,若要完整解该直角三角形,还需求出哪些元素?能求出来吗?生:学生结合定义讨论、探索其方法,从而得出结论利用两锐角互余。目的:巩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目标,初步体会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此步骤用时约10分钟。第二步:师生共同解答例2,巩固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师:上面的例子是给了两条边。那么,如果给出一个锐角和一条边,能不能求出其他元素呢?下面学习例2:(课件展示例2)例2.如图,在RtABC中,C=900,A=2608 ,b=4,求B、
9、a、c (精确到0.01)解: B=900 -2608 =63052 b是A的邻边,c是斜边,于是cos 2608 = =4从而Cos2608c = 4.46又 a是A的对边,于是tan2608 = = ,从而 a = 4tan 2608 1.96师:a或c还可以用哪种方法求?生:学生讨论得出方法,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使用题目中原有的条件,可使结果更精确。师:通过对上面两个例题的学习,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你会给题目几个条件?如果只给两个角,可以吗?生: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目的:使学生体会到(课件展示)“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只要知道其中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
10、求出其余的3个元素”,此步骤用时约10分钟。第三步:师生共同总结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及类型。师: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学习,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吗?生:学生交流讨论归纳(课件展示):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1) 已知两条边;(2) 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目的:培养学生善总结,会总结的习惯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此步骤用时约3分钟。(三)课堂练习:课本116页练习题的第1、2、3题。1、在RtABC中,C=90,B=53046 ,b=3cm,求A、a、c(精确到0.01cm)。2、在RtABC中,C=90,a=5.82cm ,c=9.60cm,求b、A、B(角度精
11、确到1 ,长度精确到0.01cm)。3、在RtABC中,C=90,A=38012 ,c=15.68cm,求B、a、b(精确到0.01cm)目的:使学生巩固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小结这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纠正。1、“解直角三角形”是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所有元素。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且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锐角。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或已知一边且另两边存在一定关系)时,用勾股定理(后一种需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2)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
12、时,用正弦、余弦;无斜边时,用正切;(3)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用两锐角互余。目的: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体会如何从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解题,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五)学生作业(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课本120页习题4.3 A组第1、2、3题。1、在RtABC中,C=90,A=28032 ,c=7.92cm,求B(精确到1 ),a、b(精确到0.01cm)。2、在RtABC中,C=90,B=46054 ,a=12.36cm,求A(精确到1 ),b、c(精确到0.01cm)。3、在RtABC中,C=90,a=3.68cm ,b=5.24cm,求c(精确到0.01cm)以及A、B(
13、精确到1 )。四、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陈述自己探究结果时,我对学生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回答适当地采用延迟性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说课稿 篇2一、说该课内容及其在教材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小橘灯是九年义务教
14、育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课。该课文是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单元学习重点的文章。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的“整体感悟,发表见解。”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吸收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二、说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感性体会课文到理性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本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结合了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和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只有从文字上获得感性认识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对课文进行理性分析。本目标,一是体现教学思路是感性理性;二是体现理性感性启发运用,这一引导训练过程。
15、而整课的教学思路则体现:整体感悟具体分析欣赏与探讨,这一教学主线。三、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重点与难点的定位理由是:因为该单元的知识点是“把握文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就必须把学生引入文章的角色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内化,从而把握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如果学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出来,那么对文意的把握就更准确。因此这一重点与单元知识是符合的。而难点则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方面,作为语文课,不是机械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知识的训练;而是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课文,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课文。让学生学会鉴
16、赏作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四、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主要运用整体教学法、读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具体操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相机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感悟与表达能力。五、说该课时的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出示小黑板)1、小橘灯一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顺序,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呢?2、文中的主人公小姑娘与作者非亲非故,那么,作者为什么初遇她,又去探访她,事后又深深地怀念她?3、作者用“小橘灯”为题用意何在?(以上三道题,第一题是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也是为本节所要讲的内容作好铺垫。第
17、二个问题是结合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开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第三个问题侧是第二个问题的深化,是文章主旨的体现。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文章整体框架内做到有总有分,在教学过程中,除第一个问题可以马上得出确定答案,而二、三个问题则无需马上确定,只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使教学环节紧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二)带着以上问题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与思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读后从六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考:1、初遇小姑娘,小姑娘给作者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提示:联系所学知识、文章着重从人物描写的几个方面着手?这些描写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2、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小姑
18、娘产生一种怎能样的情感?(怜爱)3、因为作者有了这份怜爱的情感,再加上寻友不遇的情况,使作者产生了去探望小姑娘的愿望。在探望过程中,小姑娘有那些表现?品读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姑娘性格特征的语句。4、探访小姑娘之后,作者的感受与初遇小姑娘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怜爱敬意)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5、在写探访完小姑娘之后,作者补叙了一段与朋友的谈话,这使我们更清楚了了解到小姑娘一家的境况及产生的根源,你能用几个词简洁地表达出小姑娘一家境况吗?(父亲失踪,母亲重病,生活贫困)。其根源是什么?(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然后老师明确:内战、反动统治。)6、假如你是作者,你遇上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面对如此的困境,
19、依然保持着那份镇定乐观,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你能不为之感动吗?所以从文章的末尾所流露出的是作者乍样的情感?(深切怀念之情)(以上六个步骤是对开头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的细化,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是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二是体现出课文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体现出教路的条理性;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五是体现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三)回顾性小结。1、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开头所提的第二个问题。(这样回顾总结前面的课文分析,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从整个故事来看,“小橘灯”与“小姑娘”有什么内在
20、的联系?(提示:品读文中有关描写“小橘灯”的语句,体会文章用“小橘灯”为题的用意何在?)(这一设置,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实质,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四)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用小黑板出示)1、运用了对比艺术。(1)小姑娘弱小的外貌与高贵的精神,形成对比。(教师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2)对红薯稀饭的珍爱对的淡漠(甘甜橘子)(引导学生结合文段分析)(3)结合小姑娘家境贫寒,不幸遭遇与小炭炉的热气、热情待客,可以归纳为的现实和的人情作对比(凄凉;温暖)。(以上对比写作艺术分析,体现出教与学的互动,同时在训练的形式上,采取归纳分析,分析归纳,
21、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从而学会如何理性地赏析课文,从中体会到作品中艺术的魅力。)2、巧妙的伏笔与照应(1)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2)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品味一下,说说这样安排好在哪里?(这一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的习作典范。”把作品赏析与指导学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五)学生质疑。总结全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一设置部分主要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也有利教学信息的反馈。)(六)作业布置。1、归纳课文的主旨。2、你认为作者是一
22、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这一作业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二是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能展现人的最美好的一面,让学生在作业中重新感悟这种善良的人性本质。)六、说该课的板书设计。小橘灯作者:冰心外貌初遇言谈行动语言动作怀念心理深切思念(这样的板书,从情节、表达方式、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情感变化等角度入手,充分体现了文路、教路和学路的和谐统一。)说课稿 篇3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结合时事,创设了情境让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说课稿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