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湿地公园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湿地公园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湿地公园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湿地公园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之乡的特征。2023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23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 保护区 设计 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
2、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
3、知识长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的变化,
4、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管理不力,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
5、生态湿地景区、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整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3.5m宽的主环路和多条宽度分别为2.5m、1.8m、1.2m的 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6、2 三、项目功能 公园场地基质比较单一,地势平坦,湿地景观和生物环境以鱼塘形式为主,一个大型湿地公园,应具有多样化的湿地生境。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加入了大型湖泊、山体、密林、水巷等斑块,力图形成生态环境完善、景观形态丰富、游览项目合理的湿地公园。 公园一期范围有四个分区,二期范围有三个分区。 (1)湿地渔业体验区:公园西部的湿地渔业体验区规划有密林活动区、原生湿地保护区、水街商业区和渔耕文化景区四大景区。 (2)湿地展示区:湿地展示区是让游客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 地的知识。按照植物生长特点和水文特点,本区有五个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景区作为湿地植物展示场所。本区域最南边的两个岛屿则是体现太湖之
7、滨的稻作文化的场所。在芦白稻黄的大地农业景观的大背景下,体会千年传承下来的农业文明。 (3)湿地生态栖息地:此区作为太湖水进入湿地的源头部位,需要有极为重要的水源净化功能。纵横交错的条带型岛屿和曲折的芦苇水巷既可加强净化功能,也能吸引不同鸟类来此觅食、筑巢、栖息。 (4)湿地生态培育区:在原有湖泊湿地生境破坏较严重的北部,我们利用土方工程多余泥土堆成岛屿和水湾,恢复已被破坏的湿地生态条件,增进整个公园生态体系的完整性。 (5)水乡游赏休闲区:这个紧靠镇湖镇的公园二期建设范围内的区域,是将来湿地公园与城镇发展区的结合部分,规划为一个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商住区,并在河边原有塘埂上种植树木和湿地植物,
8、以协调其与自然湿地间的关系。 (6)湿地生态科教基地:一个仅仅为旅游者设计的湿地公园是不完整的,它必须还能完成湿地研究和科学考察的需要。计划在该片区域引入湿地植物研究和鸟类研究中心,为科研机构和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实践湿地知识的平台。 (7)原生湿地保护区:二期范围内还有一处是位于湿地公园东北角的原生湿地保护区,这里作为和基地外农田的过渡地带和湖水流出湿地的必经之地,是以生态保护为主,不考虑加入人的活动。 (见P5功能区分析图) 4 5 四、艺术小品 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的设计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设计思路取材于原汁原味的民居和乡间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桥梁形式古朴自然。尽量避免使用
9、大量的混凝土构筑物,反之,广泛应用了木、草、石等生态绿色材料。 五、特色植物景观配植: (1)森林沼泽:主要位于公园西侧的边缘地带,以落羽杉、中山杉,水松等树种为主,林下种植沼生草本植物如野灯心草、千屈菜、莎草、沼生水马齿等。 (2)草本沼泽、草甸:在各湖心小岛周围依水面营造草本沼泽景观,既起到固定小岛堤岸的作用,又可为水禽、涉禽提供栖息场地。 (3)桑基鱼塘:规划区内营造一定面积的“桑基鱼塘”,使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植物与动物 互养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运行方式。 (4)莲荷情趣:莲、荷是重要的水生观赏物种,有很高的视觉、经济和生态学价值。尽量使品种多样化,以满足游客在短时间、小范围内能够观赏到
10、多种多样、妙趣横生的莲花荷花。 六、结语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 6 态方面的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推荐第2篇:少海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少海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调研人:王林明(20236705) 调研时间: 2023年10月17日 调研地点:少海湿地公园 调研目的:对少海湿地公园的动植物与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同时,结合现阶段湿地公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11、。 调研内容: 1.1 湿地的概念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积水,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相对于海洋与陆地,湿地的面积较小。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的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天然湿地和稻田、池塘、水库等人工湿地。湿地区内适生着各类野生动植物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水分和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相对人为干扰较轻,因此,植物生长茂盛,吸引着许多动物在区内繁衍栖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作为一类生态系统,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一种过渡型生态类型,因而兼有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地
12、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类型,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质量关系密切。湿地区域内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水乡泽国,野趣盎然,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2.1 湿地的效益评价 2.1.1 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湿地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教育与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
13、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2.1.2 环境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 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 2.1.
14、3 经济效益 提供水资源。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3.1 湿地的重要意义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如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还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景观,也是各类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
15、地。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生命之源”。由于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同森林“地球之肺”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保护必然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一个城市湿地的多少,保护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4.1 湿地保护的背景、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数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下降,城市地下水无序开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水质不良、可用量减少、储备亏空、供需失衡等问题,国办、省办已发布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将湿地保护、恢复及
16、合理利用纳入城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治理、资源恢复、水资源管理、河流区域管理及相关的管理规划之中。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湿地保护管理上的职责和任务,鼓励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湿地保护事业,切实加强湿地的恢复、保护和管理,要把湿地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城市“壮腰健肾”。 5.1 少海湿地公园简介 胶州少海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框架由“两湖、一带、三岛、多片区”构成。两湖,即南湖和北湖,库容量共达2800万立方米;一带,即环南北湖景观带,全长16公里,设置有机动车道、观光车道、自行车、步行道等游览路线;三座岛屿集高档商住、文化娱乐、湿地生态多功能于一体。未来,少海新城将成为集生活、旅游、
17、购物、娱乐于一体的高档绿色景区。 游历少海,游客不仅可以步行游览少海新貌,品湖山之乐,还可以登上游艇,在水上观赏美景。站立船头,万象毕收,形换步移,景随时异,令人陶醉,既有北国风姿,又具江南韵味,甚至让人产生置身西湖的错觉。 少海国家湿地公园以少海南湖、北湖为主,是胶州湾大沽河水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汇入湿地公园的云溪河、三里河是贯穿胶州市城区最重要的河流,是胶州重要的城市泄洪通道和景观廊道。公园东西长约2.4公里,南北长约4.7公里,规划总面积612.5公顷。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区被划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科普宣教区、文化展示区、休闲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胶州少海湿地项目总体规划建设期限分为
18、三期,预计2023年前全部建设完毕。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在少海国家湿地公园,有过百余种湿地水鸟的身影。为了更好地营造不同野生动植物生长和栖息的环境,少海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人工放养鱼苗、虾苗等方式,促进食物网的恢复和改善,设置了50个人工鸟巢和10个食物投放点。 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鸟类种类也已上升为 160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丹顶鹤、东方白鹳 ;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8种,分别为白琵鹭、大天鹅、白额雁、鸳鸯、鸢、白尾鹞、雀鹰、日本松雀鹰、苍鹰、普通鵟、红隼、燕隼、游隼、白枕鹤、灰鹤、领角鸮、红角鸮、长耳鸮等;列
19、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达106种,包括黄纹石龙子、绿翅鸭等。此外,湿地内已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种(含栽培植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水杉、银杏和莼菜,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分别为:莲、中华结缕草、野大豆、珊瑚菜。 除了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市民还将在湿地公园里体会到互动的快乐。少海湿地公园将在休闲体验区营造多样的湿地景观,建设水生花卉景观园、草本沼泽景观园、森林沼泽景观园和复合湿地景观园四个主体湿地植物认领园。 预计在2023年形成湿地公园雏形,整个公园将于2023年前全部建设完毕。 6.1 少海湿地公园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参观的
20、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公园的环境卫生不是很好。一些现象例如:部分道路显得很脏,气味比较的难闻,垃圾桶脏乱以及数量很少等。还有公园的一些河流的污染也是比较的严重,河流的水基本都是比较死的。这样的环境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环保文化,说明民众和政府的环保意识不够,环保行动还做的不是很到位,尤其像垃圾桶这样的环境基础设施的不到位更是政府的职责所缺。而这样的一种环保文化对于处于其中的保护区的保护是有害的,它将不利于民众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保护区的保护中来,且很容易使保护区在无意识中遭受到某些污染。 7.1 少海湿地公园的调研结果及分析 针对少海湿地公园的相关利益群体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及访谈,主要包括游客,湿地公
21、园管理部门领导等,得到了一系列的访谈结果。 7.1.1 针对湿地游客的访谈结果 游客认为湿地公园好的方面 1)湿地公园的卫生状况较好;2)游客的数量质量有所提高;3)安全事故很少发生,尤其是意外事故根本没有;4)湿地公园的管理人员都很尽责, 游客认为湿地公园有待提高的方面 1)植物品种单一,应该多一些水生植物;2)湿地公园里植物没有标牌及导游,使人游览湿地公园之后收获不大;3)建议湿地公园种一些大树,让人们在夏天的时候多一些乘凉的地方;很方便之处较少; 4)“以人为本”有所欠缺,人文,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太少,例如没有椅子,停车位,餐厅等服务设施; 7.1.2 针对湿地管理部门领导的访谈结果
22、1)以后会逐步增加娱乐设施,服务设施等,但是设施的完善需要政府投资,企业赞助;2)湿地公园重点是湿地保护(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所以不能人工引进动植物,最好能吸引野生的;3)湿地公园不能建大树,对湿地公园有影响;4)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交通不便。另外不能多建停车位,厕所等,影响湿地公园的环境; 8.1 针对湿地存在的问题与保护管理对策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的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恢复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自觉保护湿地的意识。湿地资源是微山县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
23、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及湿地主管部门,应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保护湿地的认识,引起各级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形成政府负全责、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切实加强对湿地恢复、保护和管理的领导,从法规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工程的领导。湿地主管部门一定要把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负责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强机构职能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湿地 公园 调研 报告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