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理安全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物理安全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物理安全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2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物理安全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物理课教案 物理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重点: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弹簧秤 勾码 教者:洋思中学唐月华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几个实验。 (学生演示)甲:把一小球直接丢开 乙:把小球水平方向扔出 丙:把小球水平方向斜向上抛 丁:把小球竖直向上抛 师:有没有发现最终出现什么现象? 生:最终都落到地上 师:为什么呢?好,学了本节课内容,大家就明白了。今天我们学习。(板书) 学习目标是(投影) 1、知道重
2、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3、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请认真自学P122123本节内宾,边看边要求做好实验,在表中填数据,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思考:(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你是怎样确定重力大小的?它跟物体质量有什么关系? 2、学生看书、实验。师巡视,适时指出实验中的问题。如实验前弹簧秤调零,实验时弹簧秤的拿法。 3、检测点评:指名回答思考题 第1题:生答后板书。 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追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第2题:指名演示测重力的方法。 汇报实验结果,归纳结论: 可能有下
3、列表述方法: 物体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相同的。 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追问:谁能用字母式来表达? 指名板演。 =g或G=mg其中g=9.8N/kg表示什么? 师述:在地球附近,质量的1kg的物体所受重力平均为9.8N。粗略计算时用10N。 练习: 1、质量为5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 N。 2、重9.8N的物体质量为 kg。 三、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请认真看书P124的内容,边看边划出重点词句,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画出重力示意图。 2、学生自学 3、检测 出示检测题(投影) 画出下列物体的重力示意图。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4、评点:指名更正。 他们画得是否准呢?谁能想办法检
4、测?若学生想不出,提醒:可用实验的方法。 归纳板书: 重力 作用点:重心 方 向:竖直向下 四、作业:口答: 1、质量为2kg的铅球被推出后,在空中受 力的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 ,作用点在,大小是 ,方 向 。 2、一只母鸡受到的重力可能是( ) A、1N B、20N C、50N D、500N 3、分析、讨论为什么一江春水向东流? 4、判断:物体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互相平行的。() 5、研究与讨论: 1)节后想想议议的内容。 2)若地球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情景? 6、课本节后练习 课后实践:做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水平的水平仪。 推荐第2篇:物理复习课教案 第
5、13章 内能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子运动论并解释某些热现象; 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本质。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能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4.会运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过程: 独立自学 合作互学: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 地做_ 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 有关,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_叫扩散,扩散现象是由于_引起的,因此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 内能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能与分子 的总和
6、,叫做物体的 。影响物体内能的主要因素:、。 5.改变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发生条件: ,传递方向: 。 (2)做功: 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 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 (3)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比热容: 6.比热容表示各种物质在吸热和放热能力上的差别。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_、_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7.比热容物理量符号: ,单位符号: 。水的比热容 c水= ;物理意义: 。 8.热量的计算公式: 吸:_ ,放_.精讲导学: 使40g、0的冰温度降低到10,能放出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可使
7、多少质量5的水温度升高10? 展示竞学: 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2.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 D.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铜传给铝 3.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_; 热现象
8、中的“热”是指:_;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_;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_。 4.质量相等的某种物质和水,当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之比为11:50,那么该物质的比热容为 _.当它的质量减少一半时,则剩余物质比热容的为_.5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千克) 阅读上表,你一定能有所发现请填出其中任意三条 _; _; _ 6.右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
9、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7.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 100g 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 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 100g,温度为 1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 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 3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 c=0.410J/(kg)? 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检测固学: 见全能学案P11-P12。 推荐第3篇:物理活动课教案 物理活动课教案-回声测距 活动内容 测定学校教学楼到操场边崖壁的距离 活动目的 1、练习使用电子秒表记时。 2、加深对回声测距原理的理解,
10、了解回声测距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电子秒表12只,温度计12只,电子表教学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复习提问 (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2)回声是怎样产生的?人耳能区分出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是多少? (3) 要区分回声和原声,人离障碍物距离至少是多少?怎样计算? (4)操场边的崖壁距教室超过 17m,能清楚地听到回声,能否利用声学知识测出教室到崖壁间的距离?怎样测? 学生讨论回答:需要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v,用秒表测出原声和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根据计算。 2、要较准确地测定时间 可用电子秒表计时。发给每4人一个电子秒表
11、,教师利用挂图结合实物讲解使用方法。然后教师统一口令,每人轮流计时3次,练习使用电子秒表。 3、实地测量 (1)带领学生到教学楼前走道上,由一个声音洪亮的学生大喊三次,各组记下喊声和回声之间的时间差。要求各组每个学生记时三次,求出时间的平均值t=(t1+t2+t3)/3 (2)各小组用温度计测出当时的气温,确定声速的大小,若在15左右,就用340m/s,若气温在25左右,选用346m/s。 (3)根据算教学楼到崖壁间的距离。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用简单的物理知识可以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为熟练掌握电子秒表和温度计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推荐第4篇: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初
12、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平面 镜 成 像 一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编排的,它是 对光的反射知识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成像原理课本主要安排学生科学探究,自己总结出规律 二 教案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突出学生参与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的重点在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
13、面镜改为平板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 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围绕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拔,最后还是 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四 教案内容: 课题: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
14、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 型:科学探究,新授课 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教学仪器: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支、小蜡烛和大蜡
15、烛各一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游戏吗?现在老师有两个跟今天这节课学习有关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课件显示谜语) 学生猜出谜底:镜子。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它的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课件显示倒影),同学们平时观察过这些美景吗?现在让我们面对手中的平面镜,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生答:自己的像。 二、进行新课 、进行猜想: 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学生讨论、归纳:
16、 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 () 像与物等大; ()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 、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大小相等呢?学生自由回答。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像比较。(替代物)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人为一小组,用桌子上的平面镜和其它器材做实验
17、试试看,行不行。(玻璃板暂不取出)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只能在平面镜的前面看见物体的像,在背面看不见像了,没办法把替代物放到平面镜背面的像的位置上。老师引导:大家在后面放一张白纸(作光屏),屏上会出现物体的像吗?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镜子后面的漆挡住了光线,无法透过。(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显示)师问: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代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寻找像的位置?用什么办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解决办法) 学生纷纷换用平板玻璃继续完成实验。教师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实
18、验,并采集实验数据,完成探究报告单。 、分析和论证: 学生分析有关数据,讨论观察的实验现象,归纳结论。(课件显示)师小结:可认为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 上课时,我们看了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产生的美景,现在能不能用我们刚才探究的规律解释一下,水中的美景为什么看上去是倒立的呢?(课件显示)选取自然界和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并讨论、分析形成的原因。要点主要是:水面相当一平面镜;物体在水中的每一个像点都与物点等距;从水面上看是倒的了。引导学生分析所成的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物理学把这种像叫虚像,而把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
19、(课件显示: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就是虚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生:虚像。 (课件显示)通过作图来认识平面镜成虚像的含意,知道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巩固光的反射规律知识。 、评估与交流: 实验操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测量的结果是不是可靠?各组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课后同学们自己探究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是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课件显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观。 四、反馈练习(课件显示) 五、布置作业 、阅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课后作业
20、:自我评价。 六、课外实践 调查一下平面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平面镜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不利的方面呢? 推荐第5篇: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岚城中学 崔永明 电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发电和用电过程,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物理 安全 教案 模板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