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一阁的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天一阁的导游词.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天一阁的导游词天一阁的导游词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天一阁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天一阁的导游词1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赵霞涛,你们可以叫我小赵。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
2、一阁一饱眼福的。这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确实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则是宁波的一颗“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雄踞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这些木结构的大门,是清道光年间造的。“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而“古阁藏英”则是由大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对联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
3、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天一阁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参观完这块照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左面是1980年新建的书库和阅览室)。可以看见天一阁的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它统称为“麒麟”。但细分下来,这是一个龙角、牛嘴的“獬豸”,是正义的象征。天一阁藏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藏书楼就是几经修缮后保存下来的天一阁遗址,它是晚清时期的建筑遗物。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
4、明。明嘉靖十一年(范钦27岁时)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正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后来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宦迹遍布半个中国,直至官升兵部侍郎。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曾顶撞过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因此蒙受冤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因秉公执法又得罪了权臣严世藩,为了避祸,辞官还乡。回到宁波后,就建造了藏书楼。范钦爱书成癖,在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总是留心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买到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较重视当代著作和文献的收藏。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明人诗文集及历代科试士录,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还
5、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贴,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范钦的藏书楼原名叫“东明草堂”,楼前开凿一池与月湖沟通,蓄水备用。当时宁波有许多藏书楼,但先后遭受兵火破坏,范钦想,兵灾无法避免,火灾可以防止。为了防止火灾,范钦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受到启发,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将藏书楼改名“天一阁”。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范钦不但将藏书楼改了名,还规定抽烟喝酒后切忌登楼,不准擅领亲朋好友开门入阁及留宿阁内,更不准擅自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凡违者处以不能参加祭祀祖宗的大典的惩罚。天一阁的主人连取名时都考虑到了防火的重要,可见其用心良
6、苦。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时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两份,一是白银万两,二是全部藏书。大冲体察老父心情,决定“代不分手,书不出阁”。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禁约。据记载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求得登阁读书的机会,托邱太守为媒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了,但万万没想到,已成了范家媳妇的她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阁,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终,遗命夫君将她葬于阁边,愿以芳魂与书作伴,了却她另一种“青灯黄卷”的夙愿这一悲剧足以说明禁约的严格。原来藏书楼四周
7、都是花园,以防附近一旦发生火灾不会遭受其害。到了清初时,范钦的曾孙范文光请来名匠垒起玲珑假山“九狮一象”、“福禄寿”等。由名匠大师堆砌造就的玲珑剔透、形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许多动物,大家不妨数一数共有几只?主人为了保护藏书楼而制定了极为森严的规定,同时作为一份私人财富,藏书楼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规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黄宗羲由于他的道德、文章、学识、气节在当时普遍受到人们的敬佩。在范氏族中曾做过嘉兴府学训导的范友仲帮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原来范钦后代为防止藏书失散,还议定藏书
8、由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还为天一阁藏书整理编目作出了贡献。天一阁是一座古代藏书楼,各类藏书丰富齐全。而藏书楼历经430多年,饱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其本身就是一部史书。天一阁原有藏书七万卷,在历史上饱经了沧桑。首次浩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决定编写四库全书,为此下旨各省加意采访遗书进呈备用,乾隆还颇知属下的弊端,再三警告经手者不准扣留私索地方藏书者进呈的书籍,凡是进呈的书抄录后务必认真发还,然而范钦第八世孙范懋柱进呈的638种珍贵的古籍真正得到归还的寥寥无几,侵吞这些书籍的正是过手的翰林学士地方官员。这次进呈对
9、于修四库全书来说是巨大的贡献,因为这600多种都是稀有的藏本,其中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有96种,列入存目的有377种,居于全国各家藏书之冠。乾隆皇帝对于范氏进呈的藏书之功倒是念念不忘,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4年)六月特颁旨嘉奖天一阁武英殿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一万卷。后又赐给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金川图各一套。古今图书集成今在天一阁内还保存8300多卷。平定图的16幅画的作者为意大利籍的画家郎世宁,每幅画上都有乾隆题诗,并盖有御印,此图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天一阁中。天一阁的导游词2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
10、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
11、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近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
12、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天一阁的导游词3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
13、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平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范钦所收藏图书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特色。由于一度位高权重,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这也是普通藏书家难以获得的。在他解职归田后,便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范钦最早的藏书楼名为东明草堂。辞官归家之后,随着藏书的增多,亟需兴建新的藏书楼。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
14、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范懋柱辑天一阁藏书总目,序中提及乾隆间诏建七阁,参用其式,且多写其书入四库,赐以图书集成,亦至显荣矣。1585年,范钦去世。据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载,范钦去世前,将家产分为藏书和其他家产两部分。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的继承权,而继承了父亲收藏的7万余卷藏书,这也形成了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范大冲在维系和补充天一阁藏书的同时,也建立了维系天一阁藏书的族规,规定藏书归子孙共有,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这些制度在天一阁私藏时期(天一阁始建至1949年)一直保留,并得到历代补充。1665
15、年,范钦的曾孙范文光在天一阁前修造园林,用假山石形成九狮一象等动物形态,改善了天一阁周围的环境。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天一阁藏书最为丰富的时期。据考证,当时天一阁藏书达到5000余部,70000余卷,此后直到1949年,藏书几乎没有增加。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范光燮破例帮助大学者黄宗羲登楼阅读天一阁藏书,使得黄宗羲成为第一个进入天一阁的外族人。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赞扬范氏后人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天一阁因而提高了在学者中的知名度。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对著名学者开放,尽管获得这种机
16、会的学者并不多。1773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41种,数量上名列全国第二,但质量一流,包含大量珍本、善本。所呈藏书中,七分之五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六分之一全本抄入,但所有藏书未归还,使得天一阁藏书下降到4819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特颁谕旨,恩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且派遣杭州织造寅著前往天一阁了解建筑格局,并下旨仿天一阁建造文渊阁等内廷四阁,阁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阁,希望借鉴天一阁的设计使得四库全书能够安全保存。乾隆四十四年六月,赐范家郎世宁刻平定回部得胜图十六幅。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再赐平定两金川战图十二幅。1820xx年,范筠甫、范邦冉等范氏后人对
17、藏书楼进行大修,更换砖瓦台阶,修葺假山,疏浚池水,同时修订天一阁管理制度,立下禁碑三种,条款十五项,严格保证天一阁图书书不出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宁波府城陷落。英国占领军掠夺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至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盗贼乘乱盗取天一阁藏书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尽力购回。据薛福成命人所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至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共17382卷,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20xx年,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与楼外盗贼里应外合,将盗走的天一阁书籍运往上海,在书店中出售,后被商务印书馆
18、的张元济巨资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1933年9月18日,台风造成天一阁毁坏。在鄞县县长陈宝麟支持下,冯孟颛、杨菊庭等地方人士成立包含范氏后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将宁波府学内的尊经阁迁移至天一阁内,并将80余方碑刻移至天一阁后院,建立明州碑林。同时,在尊经阁西侧开辟千晋斋,将宁波学者马廉搜集的历代古砖和宁波城墙拆除后收集的城砖予以陈列。1933年天一阁重建时,宝书楼藏书迁至范氏诒谷堂保存,政府派兵守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护天一阁藏书,天一阁经历了建成370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出阁。首批三箱书籍于1937
19、年8月17日离开天一阁。1939年1月5日,第二批明以前版本八箱也运离天一阁,运往乡间暂避。1939年4月12日,先前运出的两批藏书和阁中剩余的藏书总计28箱,9080册,由鄞县政府加封,运往龙泉县后方,暂存于跶石乡,与浙江省图书馆的藏书一同隐蔽。抗战结束后,这批藏书被运往杭州,直到1946年12月16日,天一阁藏书方才运回阁中,并于次年3月1日至3日进行了天一阁建成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天一阁的导游词4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
20、区组成。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
21、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
22、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
23、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
24、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
25、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
26、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
27、金碧辉煌之感。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南园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
28、),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
29、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
30、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平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近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平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平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
31、资纪念。天一阁的导游词5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导游自我介绍)。 宁波藏书文化是浙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的浙东人文培育和促进了宁波藏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占地2.6万平方米。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是明代兵部省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天一阁是一个饱经风雨的老人,440多年来经受了人间的沧桑,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32、,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真是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的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却是宁波一颗闪亮的“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 天一阁就象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所有的书籍都是主人自己喜欢并精心收藏,每个书柜就是一段历史。书籍的排列显得很有条理,按书籍的目录,你可以查找你所需要的图书,颇有现代目录检索的味道。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一阁一饱眼福的。但是几百年来,能真正登上天一阁的也只有寥寥十余人。现在的天一阁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一饱眼福,也使楼阁中的珍贵藏书“古为今用”。1982年2月23
33、日,天一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成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西大门现在我们到的是天一阁的西大门了。宽大的奔马墙面石雕是天一阁欢迎各位朋友最好礼物,整个天一阁的风格从进门开始就定下了它的古朴基调。大家先看大门两侧,它是一对清代石狮。这木结构大门也是清代的构筑,门厅外侧有一匾额,上面写者“南国书城”这四个大字,这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于1962年所书。大门两侧还有一幅对联,不知各位能不能把这副对联读一下?. 还是让我告诉大家吧!这是继甲骨文之后的另一种文字钟鼎文,读作“天一遗行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所写。上联
34、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楼悠久的历史,下联讲的是第一个外姓族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以后的感慨心情。他当时感慨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堆塑各位团友,现在请跟随我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又字安卿,号东明,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没有什么财富和政治背景的家庭,完全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之后就在各地为官,三九年(1561)升任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在同年十月,辞官回乡。他为官二十八年中,足迹他边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范钦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做官后,到处留意
35、购书,一地留心收集,广泛购抄,罗致海内奇书,尤其注意收集当时各地出版的地方志和明代科举文献,因此,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也就特别多。范钦不仅竭尽全力收藏书籍,而且勤于研读校勘,手自题笺,精细详审。他刻书、论书则是有清鉴而无妄作,最终聚藏高质量的书籍达七万卷。 在范钦后面有一幅堆塑溪山逸马图。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馆内还有其它很多的作品。大家看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我们从右边的洞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大家会发现在照壁上有似麒麟的怪兽,有
36、一个龙角,一张牛嘴,它叫“獬豸”。它可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东明草堂在天一阁建成之前这里就是范钦的藏书处了。因为创始人范钦的号是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作为会客厅,也是重要领导休息的地方。范氏故居范钦宅第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作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精心安排的。请大家注意了:在这道小黑门和门上“禁止烟火”几个字,千万不要带火入内。 “历年二百书无恙,天下储xx此家”。天一阁能历经440多
37、年保存完好,这与范钦生前作了周密安排,定下严格的规矩是分不开的。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是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了两份,一是白银万两,还有一份则是全部藏书。结果,大儿子大冲体察老父心情,继承了藏书,被后人传为佳话。此后,天一阁所藏的书籍不再作为财产分配,而归家族共同所有。“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要看书必须各房子孙云集,方能开锁入阁。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至今,天一阁里仍保存着禁牌:禁牌一烟酒切忌登楼。禁牌二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
38、外永行摒逐不得与祭。这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做法,也不为是防止藏书流失的一个好方法据传,清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才女。她听说范氏家族有很多珍贵的藏书,为求登楼看书,就托邱太守为媒,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尝了,不料族规不准妇女登阁,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终。凡是都有变通,更何况登阁看书呢!第一位破格登楼看书的是清初黄宗羲。黄宗羲的人格,气节,学问在当时受到各界的钦佩。他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范氏族人的帮助下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各房的同意登阁阅览。六年之后,着天一阁藏书记,还为天一阁藏书整理编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家看这就
39、是书橱,“前后有门,两面书橱,取其透风”。房屋、书橱的通风,是一个创新。而保护古籍最令人瞩目之处,当推芸香避蠹、英石吸潮。不只大家有没有闻到一股香味?这就是芸香草,是古人通常采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物。范钦在藏书中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技术,但所用之草有独创性,是产于广西的一种灵香草。而“橱下各置英石一块,以收潮湿”,这更是范钦独创,还没见有其他藏书楼运用此方法。 天一阁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柱子也是黑!在五行五色中,黑就是水,水就是黑。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
40、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这九狮一象在哪呢?各位不妨到处找找!看还有美女照镜子呢,这个美女就是钱绣云了。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在漫漫历史长途中先后经历了许多次浩劫。虽说乾隆年间的进呈对于修四库全书来说是贡献巨大,进呈的638种珍贵的古籍真正得到归还的寥寥无几。乾隆虽再三警告经手者不准扣留和索要地方藏书者进呈的书籍,凡进呈的书抄录后务必认真发还,但侵吞这些书籍的正是过手的翰林学士和地方官员,这对天一阁藏书是一次较大的打击。清道光,十年(1840年)英军侵占宁波,闯进天一阁,掠取舆地方数十种。清咸丰十一年(1
41、861年)太平军进驻宁波前后,当地的小偷乘混乱之际拆毁阁后墙垣潜运藏书,论斤贱卖给奉化造纸商人,还雇佣窃贼薛继渭潜入阁内,早上在梁上睡觉以枣充饥,晚上就偷书,这样他窃去藏书1000多部,后来商务印书馆搜集了数百种,放在东方图书馆涵芬楼内。上海“一二八”事变以后,不幸涵芬楼遭到日本轰炸而被毁,这批散出的文献也就被毁。经过数次浩劫,加上零星的散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除清代新增的古今图书集成外,只剩下1.3万多卷,仅及原藏书的1/5左右,而不少还遭受虫蛀霉烂,成了断编残简。民国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9331935),天一阁被台风吹倒东墙,藏书危在旦夕,范氏族人已无力维修这座文化宝库。宁波地方
42、人士组成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筹款维修天一阁,并将原在府学内的尊经阁连同当地保存下来的历代碑石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建立了“明州碑林”。以后范氏后裔和地方人士组成“天一阁管理委员会”,开始了天一阁的公共管理。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明州碑林共计有碑石173方,其中近90仿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
43、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一九三三年九月,天一阁遭台风袭击,东垣倾圮,宁波地方人士发起募捐,成立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维修工程历时三年告成,其间,移建宁波府学尊经阁于天一阁后园,又搜集碑碣八十余方,罗列尊经阁之北,署称明州碑林。 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宁波古称明州,人文荟萃,碑碣不少。一九二八年拆除城垣,出土宋元碑石多种,有宋楼公告记、耕织图诗、能仁院新佛殿记、元庆元绍兴等处海运达鲁花赤千户所记、唐刺史吴侯庙碑、张循王庙碑、移建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记等残碑。自宁波府学改建公共体育场,旧存碑碣倾覆土中,雨淋日炙,剥蚀严重。上述碑石后来都移到
44、明州碑林,才得到保护。 千晋斋19271931年间,宁波拆毁城墙,改建马路。在拆城过程中,出土了大量汉晋以来的古砖。北大教授马廉等人纷纷拣选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砖加以珍藏和研究。马廉教授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然用这个名字。目前尚存五百余枚。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取名为明池,与园名相合为范钦的号东明。园内那只千斤重的铁牛和一对石虎,皆为古时候的遗物。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
45、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在古代大族清明祭祀的时候,要杀很多鹅来祭天,祭地,祭祖宗,所以称它为百鹅亭。凝晖堂凝晖堂原来在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1986年迁建于此地。它是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明代四明书法家薛晨、薛选父子的“千字文”等等。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现代中国社会,麻将这种娱乐方式可谓是家喻户晓,但说起麻将的起源,我想几乎没有人知道,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麻将陈列馆了。在这里我们能真正了解麻将的起源和历史,国内唯一介
46、绍介绍麻将历史的专门陈列馆。现代麻将最早源于中国古代的博戏,骰子、诗牌、叶子戏是博戏的主要构成,其中的叶子戏发展到后来的“马掉”,又称“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发展成麻雀纸牌,即现代麻将的雏形。然而原先的纸牌抓拿不便,特别是在船上风大玩时极为不顺,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咸丰年间结合纸牌和骨牌的特点,制成了流传至今的现代麻将。此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1998年6月18日麻将已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1998年6月15日中国麻将竞赛规则正式编写完成。麻将运动在我国广大的城乡更是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已经进入到千
47、家万户,成为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 麻将与宁波文化息息相关,还与航海密不可分很多术语皆由宁波话改变而来。“麻将”本是“麻雀”的宁波方言;和牌的“和”念“hu”,也是宁波音; 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麻将中的许多术语与航海有关:“索”象征船的缆绳和鱼网;“筒”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吃”渔民开饭就是吃,“朋(碰)”就是两船相碰。等等。陈列馆里还引用了多位名人对于麻将的评说,毛主席说,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是中医、麻将、红楼梦。梁启超称,惟有打麻将才能忘记读书,惟有读书才能忘记打麻将。在平和堂有个麻将局坐在中间那位就是传说中麻将的发明者宁波人陈政钥(字鱼门)。铜像中一左一右各坐着一个英国人(英国驻宁波理事)和一个普通的日本商人,明显就是“三缺一”。不过不管谁坐上这个空位,都要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祖师爷他已经赢了这胡牌了。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着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是村姑的母亲是个大嘴巴,把小康
限制150内